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春縣吉林省省會、副省級市、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綜合交通樞紐,有「東方底特律」和「東方好萊塢」之稱。

長春有着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蘊,是著名的中國老工業基地,是新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基地和電影製作基地,同時還是新中國軌道客車、光電技術、應用化學、生物製品等產業發展的搖籃。

長春在漢至西晉時期,為扶餘國都,中華民國時期曾是偽滿洲國首都,1949年,改稱回長春市,隸屬吉林省。

2021年5月,在2021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長春獲評為二線城市。[1]

目錄

建制沿革

遠古時期,在四萬年前舊石器時代,長春就出現原始人類「榆樹人」。新石器時代,出現原始紡織技術和原始農業(左家山遺址)。

夏商周及秦時期,肅慎族居於此。

漢至西晉時期,為扶餘國轄地,公元346年起為扶餘國都。

南北朝時期,公元493年,部分地區入高句麗扶餘府。

唐渤海時期,屬渤海國扶餘府,為渤海國的邊防重鎮。

宋遼金時期,北宋初,遼設黃龍府(即「直搗黃龍」之黃龍府,今農安縣城),屬東京道。[9]北宋末,金國建立,曾定都黃龍府。金天眷三年(1140年),改黃龍府為濟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濟州為隆州。金貞祐二年(1214年),將州升為府,改為隆安府,屬上京路。

元明時期,元代設遼陽行省開元路管轄。明洪武八年(1375年),歸屬遼東都司三萬衛管轄。永樂元年,屬奴爾干都司亦東河衛,名為龍安站。明代中葉,屬兀良哈三衛。明朝末年,屬蒙古科爾沁部遊牧之地。

清朝時期,清初,朝廷設柳條邊,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屬郭爾羅斯前旗扎薩克輔國公封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土地開始被大面積開發,人口劇增。清嘉慶五年(1800年7月),設置長春廳,置理事通判,隸屬吉林將軍,是長春正式設置之始,治所在今新立城鎮。道光四年(1825年),治所遷至寬城子。同治四年(1865年),挖城壕、建築城垣,長春城成型。光緒七年(1881年),長春廳理事通判為長春廳撫民通判,並增設農安分防經歷。光緒十五年(1889年),長春廳升為長春府。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東北地區由軍府制改為行省制,長春府隸屬吉林省。

中華民國時期,民國2年(1913年),長春府改稱長春縣,置縣公署。民國14年(1925年),設立長春市政公所,實行市治。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翌日長春淪陷。1932年3月9日,偽滿洲國定都長春,改名為「新京」;8月,改為「新京特別市」,隸屬偽滿洲國國務院。1945年9月20日,中共東北抗聯和蘇聯紅軍進駐長春,偽都長春光復;12月20日,國民政府在長春市設置長春市政府,隸屬吉林省。

1948年10月19日,長春和平解放;21日,長春市改稱長春特別市,隸屬東北行政委員會。

1949年3月11日,長春特別市改稱回長春市;5月9日,長春市政府改稱長春市人民政府,隸屬吉林省。

1953年8月1日,長春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理。

1954年8月1日,長春市改為吉林省省轄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從吉林市遷至長春市,長春市成為吉林省省會。

1955年2月22日,長春市人民政府改稱長春市人民委員會。

1958年11月,國務院批覆雙陽縣、九台縣、德惠縣、農安縣和榆樹縣劃歸長春市管轄,長春市實施市管縣體制。

1968年3月6日,成立長春市革命委員會。

1979年,列為國家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1980年6月1日,長春市革命委員會改稱長春市人民政府。

1988年,國務院批覆九台縣改為九台市(縣級)。

1989年2月,國家批准長春市為國家計劃單列市,賦予相當於省級的經濟管理權限。

1990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覆榆樹縣改為榆樹市(縣級)。

1992年,國家計委將長春市列為沿邊開放城市,享有沿海開放城市同等的優惠政策。

1993年7月,國務院決定各省會市不再實行計劃單列;12月,長春市停止計劃單列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覆德惠縣改為德惠市(縣級)。

1994年2月25日,經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長春市成為副省級市。

1995年8月,撤銷雙陽縣建置,設立雙陽區。

2005年,九台市卡倫湖鎮龍嘉鎮東湖鎮3個鎮劃歸二道區管轄,德惠市米沙子鎮、萬寶鎮和農安縣合隆鎮3個鎮劃歸寬城區管轄,此次調整使長春市城區面積擴大了31.5%。

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公主嶺市范家屯鎮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個村(范家屯經濟開發區)整建制劃歸長春市管轄,建立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2]

長春人民廣場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批覆撤銷九台市(縣級)改為九台區。

2015年12月,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決定賦予農安縣政府地級市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2015年9月,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長府【2015】45號文件,將東湖鎮、卡倫湖鎮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回九台區管轄,並與同年12月撤鎮改街道。

2016年7月,吉民行批【2016】2號文件,將龍嘉鎮撤鎮建街道,由二道區變更為九台區管轄。

2017年6月,國務院批覆原則同意《長春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2017年修訂)》。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19日,長春市轄7個區(南關區寬城區朝陽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九台區,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淨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春新區、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6個開發區)、1個縣(農安縣),代管3個縣級市(榆樹市、德惠市、公主嶺市);轄97個街道、32個鄉、75個鎮。

截至2018年,長春市總面積 20593.53 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 625.5 平方公里。

截至2020年6月19日,長春市土地總面積24662平方公里。[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春地處中國東北平原腹地松遼平原,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接壤,是東北地區天然地理中心、「一帶一路」北線重要節點城市、中蒙俄經濟走廊節點城市、長吉圖戰略腹地城市、哈長城市群核心城市。

長春位於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5』;居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

地形地貌

長春地勢較為平坦,為東部山區與西部松遼平原過渡地帶。以富峰鎮-上河灣一線為界,東南部屬丘陵-低山區,海拔高程多為200-400m,最高山峰為雙陽區東南部的老道洞山,海拔711m。西北部為沖洪積台地,屬高平原波狀起伏地形,海拔標高160-200m;至農安-德惠-榆樹一線進入松嫩平原,海拔高程為137-160m,相對高差5-10m,地形坡度多在5°以下,最低處為榆樹市與松原市交界拉林河谷,海拔137.5m。全市低山丘陵占地2.84%,高平原(台地)占37.5%,河谷平原占59.66%。

氣候條件

長春的氣候介於東部山地濕潤與西部平原半乾旱區之間的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類型。東部和南部雖距海洋不遠,但由於長白山地的阻擋,削弱了夏季風的作用;西部和北部為地勢平坦的松遼平原,西伯利亞極地大陸氣團暢通無阻,故氣候總的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暖短促,秋季晴朗溫差大,冬季嚴寒漫長。年平均氣溫4.6℃,歷史上最高氣溫可達40℃,自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低溫度出現在1970年,為-36.5℃。年降水量600-700毫米,全年無霜期為140-150天,全年冰凍期為5個月。

水文特徵

長春的地表水屬松花江水系,松花江、飲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還有沐石河、雙陽河、霧開河、新開河及卡岔河等流經境內,有波羅泡子、敖寶吐泡子、元寶泡子等主要泡子湖泊7處;市區的地表水,較大的河流為松花江的支流,也是飲馬河的支流——伊通河及其支流——新開河等。由於市區的下部基岩為中生代白堊系紅色岩系,岩層緻密,為一不透水層或含水性極微,因而無深層地下水源,故地下水貧乏。[4]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長春市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較豐富。土質主要是黑土、草甸土、黑鈣土等,分別占耕地面積的34.5%、29.06%和15.28%。土質肥沃,一般黑土層厚達0.6米~1.0米。長春土壤共有12個土類、38個亞類、64個土屬、190個土種,其形成與分布具有明顯的過渡性。

長春東部為暗棕壤地帶,中部為黑土地帶,西部為黑鈣土地帶,自東向西更替。受地形分異的影響,地帶內的土壤系列各不相同。在暗棕壤地帶內,組成了低山丘陵暗棕壤,台地白漿水、河穀草甸土和窪地沼澤土土壤系列;在黑土地帶內,組成了台地黑土、河流階地草甸土和低地沼澤土土壤系列;在黑鈣土地帶內,組成了階地平原黑鈣土、河谷階地草甸土和鹽鹼土土壤系列。

礦藏資源

長春已查明的礦產資源共39種,258處,主要是能源礦、非金屬礦和金屬礦,多分布在九台區和雙陽區。除已探明的煤、油質岩礦、水泥石灰岩礦、水泥黏土礦、珍珠岩砂、膨潤土、螢石、鑄型用砂礦、銅、銀、鐵以外,石油、天然氣也有一定儲量。

生物資源

長春有林地26.5萬公頃,森林的組成以東亞闊葉林成分為主,華北系成分、長白區系成分也有滲入,如黑松、樟子松、雲杉、冷杉、長白落葉松、側柏、檜柏、胡桃楸、水曲柳、黃菠蘿、花曲柳、山楊、黑樺等。

野生植物資源群落中,有森林植物、草甸植物、草原植物等,具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300餘種:可供藥用的有五味子、大活、黨參、蒼朮等到150多種;可做工副業原料的有胡枝子、蘆葦、蒙古櫟等50多種;可供食用的有蕨菜、黃花菜、山楂、山葡萄等30多種;可做飼料的有草木樨、小葉樟等50多種。

野生動物資源方面,有豹貓、紅狐、鴻雁、林蛙、中華鱉、背角無齒蚌等5類34種。[5]

人口民族

人口結構

2020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853.4萬人。其中,市區人口446.8萬人,四縣(市)人口406.6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為6.01‰,死亡率10.53‰,自然增長率-4.50‰。

民族分布

長春市有50個少數民族成份,人口31.95萬,占全市總人口的4.2%。有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5個世居民族。有4個民族鄉:雙陽區雙營子回族鄉、九台區胡家回族鄉、九台區莽卡滿族鄉、榆樹市延和朝鮮族鄉。43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市級少數民族社團6個;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7家;市級朝鮮族群眾藝術館1所;鄉級少數民族文化站4所。民族中小學13所;民族醫院1所,民族鄉醫院4所,少數民族聚居村合作醫療點43個。

經濟概況

綜述

長春是近海沿邊開放城市,處於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核心區域。長春「十三五」期間,將加快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吉林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再打造先進裝備製造、生物和醫藥、光電信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和大數據等「六大」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長春經濟率先在東北地區從低速增長區間回到合理區間,經濟增速持續領跑東北四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被歐美多家主流媒體盛譽為「世界工業城市楷模」。

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38.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3.82億元,比上年下降2.4%;第二產業增加值2758.12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3346.09億元,增長0.3%。三次產業結構為8.0:41.6:50.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7634元(按戶籍年平均人口數計算),比上年增長3.6%,折合11256美元。

2020年全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1129.5億元,增長0.3%。全市地方財政收入440.4億元,增長1.5%,其中,稅收收入351.3億元,增長2.1%。地方財政支出1084.1億元,增長10.5%,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3.9億元,增長6.9%;教育支出152.3億元,增長4.8%;衛生健康支出92.8億元,增長16.1%;交通運輸支出32.7億元,下降9.2%;農林水支出131.6億元,增長20.6%;住房保障支出49.1億元,增長37.3%。

2020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9%,漲幅比上年收窄1.0個百分點。從各類商品及服務價格變動情況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 7.0%,衣着價格下降2.2%,居住價格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 1.2%,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3.1%,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2.8%,醫療保健價格下降0.6%,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4.9%。

第一產業

2020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48.5億元,比上年下降2.3%。其中,種植業增加值194.1億元,增長2.5%;林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5.8%;牧業增加值332.6億元,下降2.8%;漁業增加值3.8億元,增長0.3%;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4.7億元,增長2%。

2020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63.3萬公頃,與上年持平。糧食總產量達到1163.9萬噸,比上年下降3.3%。其中,玉米產量990.2萬噸,下降3.6%;水稻產量151.9萬噸,增長2.0%。豬出欄471.6萬頭,增長2.6%;牛出欄87.6萬頭,下降9.6%;羊出欄48.1萬隻,下降2%;家禽出欄3億隻,增長0.5%。肉類產量達到106.3萬噸,下降1.2%;禽蛋產量達到42.2萬噸,下降8.2%;牛奶產量達到7.7萬噸,增長29.8%。

2020年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共5.4億元,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2.9億元,農機購置補貼6.4億元。獲評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級補助資金10435萬元,改造農戶衛生廁所45122戶,獲評吉林省美麗鄉村共計31個。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為104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9%;全市蔬菜耕地面積為8.45萬公頃,下降0.6%;蔬菜總產值130億元,增長6.5%。全市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識產品297個,有機食品217個,綠色有機環境監測面積達到529.4萬畝,綠色有機農業總產值416億元。

2020年新建續建農產品加工業產加銷一體化項目21個,完成投資16.3億元。省級以上和市級龍頭企業數量分別發展到162戶和173戶。

第二產業

長春是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基礎雄厚,是新中國汽車、軌道客車、光電信息、應用化學、生物製品等工業發展的搖籃,是「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35]、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36]是長春的著名企業。2017年,長春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工業總量居東北第一。

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9.9%。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總產值增長3.4%;重工業總產值增長10.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總產值增長41.1%;集體企業總產值增長4.2%;股份合作企業總產值增長18.9%;股份制企業總產值增長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總產值增長8.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總產值下降30.6%。七大重點行業中,汽車製造業總產值增長13.2%;農副食品加工業總產值下降1.0%;生物與醫藥工業總產值增長24.2%;光電子信息工業總產值增長1.9%;建材工業總產值增長10.4%;能源工業總產值下降0.6%;裝備製造業總產值增長3.4%。產值前30戶重點工業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75.3%。

2020年全市實現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7.4%;利稅總額比上年增長2.3%;盈虧相抵後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2.4%。

2020年全市資質以上建築業完成總產值1287.8億元,比上年增長7.9%。

第三產業

202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8%。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2.4%。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24.3%,比上年下降7.8個百分點。房屋面積竣工率為7.6%,比上年下降4.6個百分點。從各產業完成投資情況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6.7%;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9.8%。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增長11.6%;非國有經濟投資增長6.7%,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6.3%。民間投資增長10.2%。全市工業投資增長3.9%。

2020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積7979.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3%。商品房竣工面積602.6萬平方米,下降34.8%。商品房銷售面積1126.8萬平方米,下降19.0%。商品房銷售額1001.6億元,下降16.5%。

2020年全市二手房交易7.1萬套,交易面積640.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5%。其中:住宅交易6.9萬套,交易面積570.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4%。

國內貿易

202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下降6.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下降5.5%。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下降6.3%;限額以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下降6.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下降13.4%。其中,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零售額下降21.1%;限額以下住宿餐飲業零售額下降12.9%。

2020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汽車類零售額下降3.4%;糧油、食品類零售額下降0.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下降18.2%;金銀珠寶類零售額下降33.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增長14.3%;石油及製品零售額下降21.6%。

對外經濟、旅遊和會展

2020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027.6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進口892.2億元,增長5.2%;出口135.4億元,下降9.3%。按出口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方式出口88.3億元, 下降6.0%;加工貿易方式出口43.5億元,增長32.2%。

2020年全年新批外資項目(企業)46個,直接利用外資3.8億美元。

2020年全年來長旅遊人數達到7238.2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29.54%。其中,接待入境遊客14.77萬人次,比上年下降64.54%;接待國內旅遊者7223.48萬人次,下降29.4%。全年旅遊總收入1381.52億元,增長37.4%。旅遊外匯收入6865.01萬美元,下降69.99%。

2020年全市共舉辦規模以上會展活動66項,展覽面積239萬平方米,展會實現交易額近180億元。

金融、證券和保險

2020年末全市擁有銀行信社類金融機構34家,保險公司28家,證券公司40家,證券分支機構1家,證券營業部20家,上市企業26家。

2020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4230.6億元,比年初增長12.2%。住戶存款餘額6943.3億元,比年初增長16.8%。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4535.4億元,比年初增長11%。

2020年末股民賬戶數達到337.2萬戶,比上年增長9.1%。有價證券成交總額19411.0億元,比上年增長35.3%。其中,股票交易成交額11075.5億元,增長50.7%;國債成交額7532.2億元,增長19.2%;基金成交額373.8億元,下降14.9%。

2020年全市保費收入310.3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01.0億元,增長1.7%;人身險保費收入209.3億元,增長8.5%。全年賠付總金額101.9億元,增長4.8%。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53.7億元,下降0.8%;人身險賠付金額48.2億元,增長11.8%。[6]

社會事業

2020年全市各類教育學校1621所(不含幼兒園,以下同),其中,普通高校41所,成人高校8所,中等職業學校94所,普通高中73所,初中學校323所,小學1061所,特殊教育學校10所,工讀學校1所。

2020年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當年招生44.1萬人。其中,普通本專科生13.6萬人,成人本專科生5.7萬人,研究生2.4萬人,中等職業1.7萬人,普通高中5.4萬人,初中階段7.5萬人,小學7.8萬人,特殊教育0.014萬人,工讀14人。

2020年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54.4萬人,其中,普通本專科生48.3萬人,成人本專科生9.6萬人,研究生7.02萬人,中等職業教育4.6萬人,普通高中15.0萬人,初中23.1萬人,小學46.5萬人,特殊教育0.14萬人,工讀35人。

2020年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在校教職工13.4萬人。其中,普通高校4.4萬人,成人高校0.14萬人,中等職業0.5萬人,普通高中1.7萬人,普通初中3.3萬人,小學3.4萬人,特殊教育人0.047萬人,工讀41人。

2020年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專任教師10.3萬人。其中,普通高校2.9萬人,成人高校0.089萬人,中等職業學校0.4萬人,普通高中1.1萬人,初中2.3萬人,小學3.6萬人,特殊教育0.047萬人,工讀31人。

2020年全市舉辦學前教育機構1216個,其中,獨立設置幼兒園893所,附設幼兒班機構323個。當年入園兒童2.7萬人,在園兒童12.2萬人,全市幼兒園教職工2.1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1萬人。民辦普惠性幼兒園129所,在園幼兒1.8萬人。

2020年全市非學歷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機構)612個,當年註冊學生6.3萬人,結業生1.95萬人,教職工0.3萬人,其中,專任教師0.23萬人。

高等教育

長春是中國大學在校生在城市人口中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長春擁有中國現今辦學規模最大的普通高校—吉林大學、中國光學英才的搖籃—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中國航天員的搖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

科技事業

2020年全年專利授權量17373件,比上年增長46.0%。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472件,增長33.5%。

2020年全年登記的科技成果259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451.6億元。市科技管理部門共投入科技經費18.55億元。全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84戶。

2020年全市有法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6家,依法設置的計量檢定機構9家。全年實施市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1316批次,強制檢定計量器具26萬台/件。

文化事業

2020年全市共有文化(文物)事業機構280家,其中,藝術表演團體9家,藝術表演場館5家,公共圖書館13家,藝術館、文化館13家,文化站193家,文化藝術科研、科技機構1家,文物保護研究機構1家,文物保護管理機構5家,其他文化事業10家,博物館23家,文化市場管理機構7家。公共圖書館總藏量631萬冊,其中,少兒圖書館藏量101萬冊。

2020年全市有各類文化經營場所1083家,其中,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485家,文化娛樂場所313家,演出場所22家,藝術品經營店263家。市區(含開發區)文化經營場所783家,其中,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330家,文化娛樂場所180家,演出場所10家,古玩(美術品)經營店263家。

節慶會展

長春的節慶有中國長春電影節、瓦薩滑雪節、長春國際啤酒節、長春動漫節等。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中國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國家級電影節,中國四大電影節之一,最高獎項為「金鹿獎」。

長春的會展有東北亞博覽會、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長春農博會、中國(長春)民間藝術博覽會、長春世界雕塑大會等。東北亞博覽會是世界唯一由東北亞六國共同參與並面向全球開放的國際性綜合博覽會。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是中國五大汽車展會之一,中國唯一國際級汽車博覽會。

衛生事業

2020年全市共有衛生醫療機構7966個,比上年增長62%。其中,醫院、衛生院377所,比上年增長22.4%。擁有醫療床位6.5萬張,比上年增長15.2%。衛生技術人員為8.1萬人,比上年增長37.4%。每千人擁有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74人。

2020年市轄區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6家,城區人口覆蓋率達到100%。

體育事業

長春是中國重要的體育城市,在足球、籃球等集體項目上有着突出的表現,培養出諸多體育人才,擁有聞名全國的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和吉林東北虎籃球俱樂部。

2020年全年成功承辦了瓦薩國際越野滑雪賽等國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50餘項次。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完善健身場地設施,改善健身條件,開展各級各類健身活動512餘項次,近百萬人次參與活動。

2020年全年銷售體育彩票13.95億元,占全省銷售的比例為38.66%。

郵電通信

2020年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53.8億元,增長26.5%。郵政寄遞服務1.1億件,下降1.6%。其中,郵政函件業務626.8萬件,下降12.5%;包裹業務量9.3萬件,下降24.6%。快遞業務量2.4億件,增長46.5%,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36.2億元,增長30.0%。特快專遞19萬件,下降44%,集郵534萬件,下降41.6%,郵政儲蓄平均餘額4276.1億元,增長7.2%。

2020年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887.9億元,增長4.2%。移動電話期末到達戶數1427萬戶,下降1.3 %;互聯網接入用戶531萬戶,下降2.7%。

城市建設

2020年全市完成道路新建和擴建長度286.8公里,全市道路總面積達到5184.4萬平方米,道路長度達到5939.9公里。

2020年全市公共水廠日綜合生產能力為123萬立方米/日,城區使用自來水人數達414.8萬人。全市天然氣供氣總量達到8.26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達到3.8萬噸;城區使用天然氣、石油液化氣戶數達到212萬戶。城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29797萬平方米。全市公園綠地面積達到5913.6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22864.8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5%。

環境保護

2020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1910.89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1.98%。全社會用電量263.2億千瓦時,增長3.6%。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52%。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綜合能源消耗下降9.3%。

2020年全年長春市區域環境噪聲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55.2dB(A),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9.9dB(A)。

2020年全年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級天數305天,占總天數的83.3%,其中,優質天數144天,占優良天數47.2%;良級天數161天,占優良天數52.8%;空氣首要污染物細顆粒物PM2.5年日均值每立方米42微克,比上年上升4微克;二氧化硫年日均值每立方米10微克,比上年下降1微克;二氧化氨年日均值每立方米32微克,比上年下降2微克,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12,同比減少0.07。

2020年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安全生產

2020年全市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697起、死亡229人;全市億元GDP死亡率0.0345;工礦企業就業人員10萬人死亡率1.011;煤礦百萬噸死亡率0.8。

人民生活

2020年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0001元,比上年增長5.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36元,比上年增長7.6%。

社會保障

2020年末全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35.2萬人,比上年增長4.5%。其中,在職職工165.5萬人,增長5.5%;城鎮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6.4萬人,增長1.0%。全年征繳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119.5億元;征繳失業保險基金4.4億元。全年共為69.7萬名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226.6億元,增長2%;為2萬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金2億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34.95萬人,參保率達到95%以上,其中職工醫療保險192.5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642.5萬人。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57.1萬人和123.2萬人。

2020年全市共開發就業崗位18.4萬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萬人。年末全市公益性崗位在崗人數15423人。當年援助189戶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累計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9.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3%。

2020年全市改造棚戶區住宅5911套,回遷安置居民1448戶。

2020年末全市城市居民6564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農村居民10956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計全年發放城鄉低保資金8.21億元。

2020年全市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共有466家,總床位數46190張。其中:國家辦養老機構91家,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375家。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85所。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8.66億元。募集善款3455萬元,總支出慈善募捐款4157萬元,受助群眾達5.3萬人次。[7]

交通運輸

公路運輸

2020年全年鐵路客運量2031.5萬人,下降52.9%,貨運量810.5萬噸,增長37.3%。

2020年全年公路貨物周轉量506.9億噸公里,增長28.3%;旅客周轉量為22.9億人公里,下降40.9%。公路總里程2.8萬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7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96.6%;高速公路605.5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2.2%。

2020年全年民航貨郵吞吐量8.4萬噸,下降5.9%;旅客吞吐量936.1萬人,下降32.8%。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210.5萬輛,增長14.9%。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87.7萬輛,增長14.2%。民用轎車保有量127.5萬輛,增長6.1%。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19.2萬輛,增長5.9%。

鐵路運輸

長春是全國的重要鐵路樞紐城市、「一帶一路」北線重要節點城市。2017年10月13日,長春國際港暨中歐班列(長春-漢堡)正式開通。長春國際港依託長春鐵路綜合貨場建設,是東北最大的一級鐵路綜合物流基地。

長春北站、長春南站僅供列車員乘降或辦理貨運業務。

航空運輸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前身是長春大房身機場,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現機場於2005年8月正式通航,位於長春東北部的九台區龍嘉鎮,為民用4E級機場,是中國東北地區四大國際機場之一、東北亞區域重要的航空交通樞紐、中國主要建設的幹線機場,總面積7.3萬平方米,有1座航站樓,22個機位,1條3200米的跑道。龍嘉機場實現高速鐵路和機場無縫銜接。二期工程正在擴建當中,預計2018年7月完成並投入使用。

截至2017年底,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共有37家航空公司累計運營航線150條,通航城市73座,初步形成了輻射國內、布局東北亞、連接東南亞主要國家和俄羅斯地區重點城市的空中交通網絡。2017年,運輸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增速位列東北四大機場第一。2017年11月13日,龍嘉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正式躋身「千萬機場俱樂部」。[8]

風景名勝

長春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69],風景名勝眾多,其中以偽滿皇宮、偽滿八大部、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長影世紀城、世界雕塑公園、長影舊址博物館、長春國際汽車公園、蓮花山滑雪場、長春文廟、南湖公園、長春東北虎園、廟香山風景區、關東文化園等景點最為盛名。

截止2017年,長春市共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4個[70],4A級旅遊景區12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