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灿
陈星灿,男,汉族。1964年出生于河南省长葛县,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现任所长、研究员,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专职教授。
陈星灿 | |
---|---|
出生 |
1964年 河南省长葛县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授,研究员 |
知名于 | 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系,获博士学位 |
知名作品 |
《考古随笔》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 《中国之前的中国》 |
一直工作于原社会考古研究室,曾参加过江苏吴县五峰山、深圳咸头岭、河南汝州李楼、灵宝北阳平等遗址的发掘工作。目前主持或联合主持中澳伊洛河下游地区和河南灵宝铸鼎塬聚落考古两个学术项目。并撰写了共近百篇(部)发掘报告、论文、译文和专著。 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新时器时代考古学、中国史前考古学史、中国史前社会生活史。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
目录
个人简介
陈星灿,男,汉族。1964年出生于河南省长葛县,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现任所长、研究员,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专职教授。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
一直工作于原社会考古研究室,曾参加过江苏吴县五峰山、深圳咸头岭、河南汝州李楼、灵宝北阳平等遗址的发掘工作。目前主持或联合主持中澳伊洛河下游地区和河南灵宝铸鼎塬聚落考古两个学术项目。并撰写了共近百篇(部)发掘报告、论文、译文和专著。
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新时器时代考古学、中国史前考古学史、中国史前社会生活史。
主要代表作
专著 1、《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6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
2、《考古随笔》,文物出版社,2002年12月。
3、《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State formation in Early China,英国 Duckworth 出版社2003年(合著)。
4、《中国之前的中国》CHINA BEFORE CHINA,瑞典东方博物馆专刊2004年(合著)。
5、《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史研究论丛》,文物出版社,2009年10月。
6、《考古随笔》(二),文物出版社,2010年5月。 | 图像 =
译著
1、《考古学的历史、理论、方法》,文物出版社2004年(合译,主持翻译,总校)。
2、《中国新石器时代:迈向早期国家之路》,(澳大利亚)刘莉著,陈星灿等译,文物出版社,2007年11月。
编著
1、《桃李成蹊集:庆祝安志敏先生八十寿辰》,邓聪、陈星灿主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4年3月。
2、《考古发掘与历史复原》(法国汉学第十一辑),陈星灿、米盖拉主编;《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华书局,2007年2月。
3、《传薪有斯人:李济、凌纯声、高去寻、夏鼐与张光直通信集》,李卉、陈星灿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5月。
论文
1、《文明诸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考古》1987年5期。
2、《关于中石器时代的几个问题》,《考古》1990年2期
2、《史前的头骨穿孔现象研究》,《考古》1996年11期。
3、《玉器时代与青铜时代-再论中国文明起源》,《考古求集》,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4、《内蒙古巴颜淖尔的史前遗存-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调查资料研究之一》,《考古学集刊》11集,1997年。
5、《河南灵宝北阳平遗址调查》,《考古》1999年12期。
6、《中国古代的剥头皮风俗及其他》,《文物》2000年1期。
7、《城:夏商时期对自然资源的控制问题》,刘莉、陈星灿:《东南文化》2000年第3期。
8、《黄河流域的农业起源:现象和假设》,陈星灿,《中原文物》2001年第4期。
9、《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试掘》,陈星灿,《考古》2001年11期。
10、《从一元到多元: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心路历程》,陈星灿,《中原文物》2002年第2期。
11、《从悉尼到萨拉热窝--考古学与欧洲地位的百年回顾》,陈星灿,《考古与文物》 2002年第6期。
12、《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陈星灿,《考古学报》2003年2期。
13、《"失落的文明"与失落的选择》,陈星灿,《读书》2003年第4期。
14、《胡适与安特生--兼论胡适对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考古学的看法》,陈星灿,《考古》2004年第7期。
15、《夏鼐与张光直交往的一点史料》,陈星灿,《万象》(总第六十五期 第六卷) 第十期 200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