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青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帮

来自 中图网 的图片

青帮是一个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帮派,又称青帮和安青帮。它最初是清代水运海员的帮会秘密协会。该协会的初衷是维护自身利益,与官员作斗争。始建于雍正五至七年(1727-1729)。弟子们过去以水运为业,所以被称为粮船帮。在这条河的北部和南部有许多人加入了这个团伙。

传说起源于明代的民间宗教罗教。最初分布在北至、山东等地,后来沿运河发展到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他的弟子主要在运河沿岸的港口工作,运输粮食,也称为粮船帮或粮帮。一是浙东温州人、台州人组成的主要帮派;一个是客家派,由皖北和江北的人组成。帮会内部有帮会规则和仪式,并且世代不同。弟子是按世代接受的。

1920年至1930年,其势力迅速发展,包括仁舍荣舍横社兴中社江北帮五个派系。主要人物有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被称为上海滩三巨头。一些年轻的帮派头目与军阀政客勾结,广泛招收弟子,占一方,开设赌场、妓院,贩卖毒品,绑架勒索钱财,坐在地上赃;一些人用他们筹集的巨额资金投资于工商业。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特务局也利用青年帮进行汉奸活动。

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也是晚清民国时期民间三大帮会组织(青帮、洪门哥老会也称袍哥)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青帮 [1]

外文名称 Green Gang

成立时间 清雍正年间

创建人 翁岩、钱坚、潘清

帮规 十大帮规

分布 大陆 台湾 美国

起源历史

发展启示

时值清雍正年间,因清朝立国之初屡屡征战,再加上阿哥们之间的皇位争夺战争,待传位雍正皇朝时国库便已空虚,南北贫富差距立现,历代史中,凡民饥则国必乱,雍正皇帝深明此理,将问题综合整理并召来众国策大臣相商对应之道,从吏治大加整顿清查亏空,将以往铸银所余耗损由地方运用之税赋,全部归公管理,史称火耗归公,再继而取消人头税而改行摊丁入地,扩大垦田面积,首重农务,为养清廉官吏之风,创设军机处,并革除满清旗主制度,将西南区少数民族的土司削除,改土归流。

雍正是个以农务为先的皇帝,在史上记载,他同时也是个严苛至极的皇帝,大兴农务以降,自必然得大设天下粮仓,畅通粮运之道,综观中华大地,南米北麦,雍正厉行改革前的运输管道,以走旱路为主,中华大地地大物博,旱路行走着实不易且风险居多,于是在雍正年间,大出皇榜由钦差田文镜招民兴办水路粮运。

当时,杭州有三位异姓昆仲好友揭皇榜愿受此任,并结为异姓兄弟。这三位依年岁长幼而分,长者姓翁单名岩,字福明,道号德慧,江苏常熟人,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鼓楼街,秀才出身,后弃文习武,在河南少林寺习艺,雍正二年加入天地会;次者姓钱单名坚,字福斋,道号德正,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迁居河南,经商,雍正二年随翁祖加入天地会;最年幼者姓潘单名清,字宣亭,道号德林,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哑叭桥人(有的野史将三人写为翁麟、钱保、潘安)。此三位青帮的祖师爷,均因受教于罗祖教下,此外,长房翁祖出自少林,且罗祖教下本源自禅门,为追本溯源,因此青帮同时也供奉禅门达摩祖师至六祖惠能,传道亦传禅以宗教立帮。三位清门祖师于雍正四年揭下皇榜,创立粮运之道,水路运粮主要是以通州至杭州这段航程,建设了七十二个半码头,设立一百二十八帮半,而其中所谓的半码头,指的是专做南北杂货小买卖用的码头。十七世纪时,训民必先教民,古时候的通识教育并不普及,宗教的力量及劝人为善的理念,对于约束帮众行为,则是最好规律法条,而这半帮指的即是承传祖训,修行修身传教传道的香火船,此为兰山半帮,帮主为潘房三十六弟子中的顶山门(众弟子中排行中间者)弟子姚玉字清,杭州人士,道号文铨,后代称为姚祖。

青帮虽为翁、钱、潘三位祖师所创,然草创之初,翁、钱二位祖师爷先后仙逝,潘祖独撑大志,与门下弟子共同订定家规法则,劝戒帮众修德论道,将一帮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条有序。满帮是良才,强调师带徒的体制,帮中大小以字辈论之,严然是个大家族,并设立家庙,凡入帮者,不论何姓,一旦入帮,均为潘家子孙,因此不仅仅是入帮会,而是入家族,且不论何字班辈,一师皆为师,一徒皆为徒,受四方长辈恩下,也使得青帮有别于其他帮派会社,师徒兄弟间感情特别亲切。

乾隆三十一年,潘祖于运粮时在凤林闸下仙逝,由潘祖开山门弟子王降字相阳,浙江杭州西门外人,及关山门弟子萧玉德,字明新,苏州府昌门外人,扶柩回杭州武林门外,是为王祖及箫祖,因此后,青帮对于各师父领下的开山门、关山门弟子均特别敬重。此外,潘祖仙逝之时,有第五代文字辈弟子王培玉,字蓝田,道号文功,直隶通州坝人,当时仅进过小香,青帮称为一脚门内一脚门外,由众师兄帮他上大香开法后(清门规矩,师父若过舫(往生),其门下弟子若未上大香或开法者,可由顶山门弟子主香代师执行,唯不可代师再收徒),其守墓终日,纯诚哀恸不已,饮食不思,数日后随潘祖仙逝,青帮为念其护主忠诚,又因其为糟船舵工,在职上他系全船安危于一身,故封其为护法小爷,于香堂门傍供奉,永做记念。清门中为记念这些祖师,则称为三老四少,三老分为前后三老,前三老指的是金、罗、陆祖,后三老为翁、钱、潘祖。四少即为:朱、刘、黄、石,四个讲道庵室所出学生,分别为翁祖讲道的朱寺庵、钱祖刘寺庵、潘祖黄寺庵、护法小爷石寺庵。四庵代表为:翁祖弟子黄泉,钱祖弟子石士宝,潘祖弟子萧玉德,最特别的则为石寺庵,诚上所述,护法小爷开法不久便已仙逝,哪来的弟子?所以石寺庵弟子其实指的是领帮行运,护佑全帮的总领帮主,或是护佑清帮有功之人,意为培养忠义护主之风,在潘祖之后,为文字班宿庆祥领帮,故石室庵弟子以宿庆祥作为代表。

继潘祖之后,众推宿庆祥领帮行运,帮隔数代后,乃至清咸丰四年,太平天国之乱,皇粮遭毁,无法承运粮务,至此后,青帮主要经济命脉断绝,后至清光绪十二年,一百二十八帮半,仅余六大帮头,而最后这六帮,接续传承家运,至光绪二十七年民运改为官运,不再行运江河,昔日千船万旗大江飘的景象,从此之后正式走出历史,指为粮船不开,雀杆不点头,因此后期的清帮弟子,均在陆上行走四方,又称为旱码头入会。

有人认为,青帮是洪门的一支派,其实不然,但确有传说翁、钱二位祖师均乃洪门/天地会会员,且创帮之始,很多成员出身洪门也甚有可能。

青帮与洪门

虽然青帮与洪门有相当之渊源,但由于实行禅宗制度,所以与洪门中互称兄弟不同,青帮组织是拜师入帮,会众以师徒相称,崇尚"师徒如父子"。青帮组织比洪门更严密,规矩更复杂,于是也更加秘密。因为组成人员和入会方式,使得发展受限,规模不能与洪门相比。因此有言道:"青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

倾向于行会性质的青帮并未如洪门般强调反清复明,但多少也认同这一思想,提倡"替天行道"。由于青帮并未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所以洪门一度将其当作叛徒,严禁洪门会员转投青帮,称"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剥皮抽筋。"。但为了避免冲突,两派仍多称"青洪一家",所谓"红花绿叶白莲藕(指洪门、青帮、白莲教),三教原来是一家"。尤其清代后期,不少青帮弟子也开始反清,两派逐渐减少敌对。

组织机构

行政组织

青帮主要以四庵六部作为行政管理中枢,所谓的庵,是依祖师而立的讲学堂与中央行政部门,如同府院,分别为朱寺庵、刘寺庵、黄寺庵、石室庵,这四个庵室,共通的部分便是罗祖教义传授,其余的则依祖师专长不同,而有所不同,朱寺庵的主讲师为翁祖,讲授的内容为禅学(临济宗派),以及武学(少林武学),此外下司辖兵部与刑部。刘寺庵主讲师为钱祖,讲授的则为经商交易之道与财务管理,并为工部之直辖主管机关。黄寺庵主讲师为潘祖,传授行运管理学论,教授古圣贤之道,且直接司辖史部与户部。石寺庵则为小爷仙逝后创立,主讲者为宿领帮,讲授帮规,授予新进人员义气千秋,及江湖礼节,可以说是职前训练所,另为礼部之直辖主管机关。

四庵:

朱寺庵、刘寺庵、黄寺庵、石室庵

六部:

六部指的是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这六部最初的主管已不可考:

吏部:专门编纂帮中大小事务,编写青帮史书,并将史书置于杭州家庙蔵经阁楼上,此外除了史书的工作之外,亦负责抄经管理罗祖书籍与家谱,然不幸的是咸丰四年太平天国之乱,杭州家庙遭太平军焚毁,以至于文件史料无存。

户部:则负责管理人员,是青帮相当重要的人事主管部门,举凡拜帖进家,人员晋升,各方师父,均需投书予户部,由户部详列人员青册之中,最后年终综整后交予吏部,誊入家谱。

礼部:则主管规矩仪注之订定与考核人员礼仪,并于每次开香堂时,主持规划与邀请各方老大到场,同时亦负责审核人员进家之三帮九代是否合乎规矩礼法,并于香堂设立时担任执堂师一职。

工部:则责于各项帮中工程,如造船,维修,后勤补给,香堂搭设等工作,是青帮效率挺高的工兵小组,所有各帮维修人员,均为工部管理,并接受一般民众委任修船及其它建设工作。此外工部亦为青帮的基本会计部门,全帮所得计算与管理均为工部之责,青算后呈报刘寺庵。

兵部:则为遇外敌时,统筹规划作战之部门;青帮弟子在外,难免与其他会社起些冲突,当冲突无法解决时,会先派出谈判小组,这各帮的谈判小组,归兵部管理,当事情仍无法解决有可能发生战争时,谈判小组会将问题回报与兵部,兵部则开始调动可用人力,实施战斗准备。香堂开设时,每香堂的左右护法,则由兵部派立。

刑部:则为青帮的执法单位,当门下弟子犯有帮规时,各方师父会依情节轻重,回报予刑部,最后由刑部设立刑部香堂,对不肖弟子实行惩处。另外,不论开立何种香堂,门外与门内的巡堂师(内外刑堂),则由刑部派立。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