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面光》是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1]、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2]。
名词解释
观众席上方天花板与舞台大幕形成45度左右夹角的位置投光开口内设置的灯光,对舞台上的表演者起到正面照明的作用,在表现立体效果上较弱。安装的灯具以2KW平凸聚光灯为主,根据台口、观众席大厅的宽度确定设置数量。在日本的有些现代化剧场中,面光投光位置不仅安放聚光灯还有一些成像效果灯具以及数字换色器等器材混合使用,为了适应演出和电视对灯光的要求控制回路数量多,负荷设计大的特点,有些剧场的面光灯光器材选用聚光、成像、变焦灯具混合使用并配加换色器,使灯光的表现能力得到提高。有些剧场还设计配置第二面光投光室,并且在中间部位设立追光专用投光室,安装2台—4台追光。在有些国家配置水平较高的剧场中包括PANI灯作为常备灯具也配置在面光以及其他投光部位中使用。
参考文献
- ↑ 中文为何越来越受欢迎?,搜狐,2021-12-30
- ↑ 中国能屹立几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么?汉文化的诞生和传承是关键,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