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面孔 | |
---|---|
面孔,面("面"通"臉"、臉又稱臉孔、顏臉)為人類頭部人體正面部分,範圍為額至頷。包括額、眉、眼、鼻、口、唇、皮膚、頰、頷等器官或部分。其中眼、耳、口、鼻、喉稱為五官,主要就是指顏面器官,但是嚴格而言耳、喉兩者並不位於顏面。人類通過顏面產生表情和辨認身份,在中醫學裡,臉還反映出人的健康狀況。[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面孔 [2]
外文名稱 face;facade
拼音 mìan kǒng
注音 ㄇㄧㄢˋ ㄎㄨㄙˇ
基本解釋
(1) [face]∶臉;面部表情。
嚴肅而刻板的面孔
(2) [facade]∶虛假的、表面的或矯揉造作的外觀或效果
裝作滿意的面孔
引證解釋
1、臉。
唐 黃幡綽《嘲劉文樹》詩:" 文樹 面孔不似猢猻,猢猻面孔強似 文樹 。"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一折:"全不似初見時恁般喬面孔。"
雷加《命名的傳說--三門峽散記之一》:"原來這是一個學生模樣的人,面孔有些蒼白。"
2、容貌。
宋 高懌《群居解頤·拜胡僧》:"女弟子勤禮拜,願後身面孔一似和尚。"
清 厲鶚《醉太平·題村學堂圖》詞:"村夫子面孔,渴睡漢形容。"
3、猶面子,體面。
《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我既窮了,左右沒有面孔在 長安 ,還要這宅子怎麼?"
洪深《香稻米》第二幕:"我們鄉下人窮雖窮,面孔總是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