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人
韃靼人 |
本名 韃靼人 外文名 Tatars 體質特徵 分為白色人種韃靼 和黃色人種韃靼 白人韃靼文字 鄂爾渾-葉尼塞文(即突厥文) 黃人韃靼文字 回鶻式蒙古文、回鶻式滿文 黃人韃靼語系 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 白人韃靼分布 俄羅斯、中亞 |
韃靼人(Tartars)是俄羅斯聯邦民族之一。527.2萬人(2011年)。分布在韃靼斯坦共和國,其先民可追溯到公元3-4世紀來自中亞地區的突厥部落和當地的芬-烏戈爾人。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有文字。信伊斯蘭教,屬遜尼派;有些信俄羅斯正教。主要從事農牧業。另有部分人分布在中亞5國、烏克蘭、羅馬尼亞、土耳其和保加利亞等國。。 [1]
目錄
簡介
東歐伏爾加河中游地區的居民,廣義可指俄國境內使用突厥語各族的統稱;也是中國古代對一些北方遊牧民族的稱呼,屬於蒙古-突厥系統。
發展歷史
起源
韃靼人一名,最早於公元5世紀出現於遊牧部落中,其活動範圍在蒙古東北及貝加爾湖周圍一帶。自中國唐迄元先後有達怛、達靼、塔坦、韃靼、達打、達達諸譯,其指稱範圍隨時代不同而有異。
原名為Tatar,本是居住在呼倫貝爾地區的蒙古語族部落之一。最早的記載見於732年突厥文《闕特勤碑》,稱Otuz-Tatar(三十姓韃靼),系概稱突厥東面、契丹之北的蒙古語族諸部,當因其中Tatar部最強故有此名,大抵相當於漢籍中的室韋。735年的突厥文《毗伽可汗碑》還載有Toquz-Tatar(九姓韃靼),謂其曾與Toquz-Oghuz(九姓烏古斯)聯合反抗突厥。8世紀中葉,九姓韃靼又與八姓烏古斯聯合反抗回鶻,其活動地域已到色楞格河下游及其東南一帶。此後,韃靼人逐漸向蒙古高原中部、南部滲透。840年回鶻汗國的滅亡和回鶻西遷,為他們提供了更大規模地進入大漠南、北的機會,「達怛」之名開始出現於842年的漢文文獻中。唐末,漠南韃靼數萬之眾被李克用父子招募為軍進入中原,參與鎮壓農民起義和權力角逐。同時,九姓韃靼則據有原回鶻汗國腹心地區鄂爾渾河流域。隨着韃靼人取代突厥語族部落成為蒙古高原的主體居民,韃靼一名也漸演變為對蒙古高原各部(包括非蒙古語族部落)的泛稱。
遼興,韃靼諸部經過遼太祖耶律億至遼聖宗耶律隆緒各朝的經略,盡為遼廷屬部,《遼史》通稱之為阻卜或術不姑,而有北阻卜、西阻卜、西北阻卜、阻卜札剌部之別。遼廷分別命其首領為大王(或夷離堇),置西北路招討司以統之;並建三城於鄂爾渾河上游與土拉河之間,置鎮、防、維三州,駐軍鎮戍,開闢屯田。統和末年(1011),又派官充任諸分部節度使以加強統治。韃靼(阻卜)諸部需歲貢馬、駝、貂鼠皮、青鼠皮等,且需應徵出兵。歲貢的沉重,節度使的貪殘,使他們不堪忍受,激起多次反叛。開泰元年(1012),韃靼部長殺節度使以叛,圍攻鎮州;太平六年(1026),西北路招討使蕭惠出征甘州失利還鎮,韃靼諸部乘機皆叛;大安八年(1092) 「北阻卜」部長磨古斯乘各部起義反遼,規模尤大,延續八年始被平服。遼亡前夕,宗室耶律大石(西遼德宗)退據漠北,後率部西遷,其中就有一部分韃靼(阻卜)人。
金朝重點用兵於宋,蒙古高原各部勢力乘機有了很大發展,呼倫貝爾草原的塔塔兒(Tatar)部,以鄂爾渾河上游為中心的克烈部,崛起於鄂嫩河、克魯倫河中上游的蒙古部,據有阿爾泰山至杭愛山地區的乃蠻部,以及漠南的汪古部等,都很強盛。他們雖先後臣服於金,但除汪古部外,多時服時叛,襲擾金朝北境,尤以塔塔兒、蒙古二部為甚,金朝不得不築長城以防之。在宋代文獻中,往往將蒙古高原各部概稱為韃靼,又就其離漢地的遠近、文化的高低不同,區別為黑韃靼(指蒙古諸部)、白韃靼(指汪古部)、生韃靼。
蒙古帝國之後
成吉思汗統一諸部、建立大蒙古國後,諸部遊牧民均被編入各千戶,遂統稱為蒙古人,開始形成蒙古民族共同體。元代文獻中一般都用「蒙古」這一族名,而以原來的各部落名稱作為姓氏標誌,但民間漢文卻仍習慣地稱他們為「達達」(韃靼),一些漢譯蒙文文獻亦以「達達」譯寫原文中的蒙古(Mongqol)。於是韃靼一名又為漢人對蒙古族的俗稱。
13世紀初,這些蒙古突厥遊牧民族的不同群體成為蒙古征服者成吉思汗部隊的一部分,其後蒙古人與突厥人互相混雜在一起,因而入侵俄羅斯和匈牙利的蒙古軍隊,就被歐洲人統稱為韃靼人。
成吉思汗帝國解體之後,韃靼人特別同蒙古統治勢力的西部政權關係密切,該政權擁有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大多數地區,號稱金帳汗國(Golden Horde)。
14世紀烏茲別克汗時,這些韃靼人都改宗遜尼派伊斯蘭教。
14世紀末,金帳汗國在內有紛爭,外有異族的壓力下,分裂為幾個獨立的韃靼汗國:喀山汗國(Kazan)和阿斯特拉罕汗國(Astrakhan)均在窩瓦河畔;失必兒汗國(Sibir)位於西伯利亞西部;還有克里米亞汗國。
俄羅斯於16世紀將前三個汗國征服,但克里米亞汗國則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直到1783年才為葉卡捷琳娜女王併入俄國版圖。
社會變遷
韃靼人在各個汗國境內都發展到一種複雜的社會組織形式,貴族階層保持其政治和軍事領導地位,到俄羅斯統治時代仍無改變;平民中的明顯階級分別是商人和農民。以喀山汗國為例,政府首腦是喀山汗,他的部分家族成員納入俄羅斯貴族行列,這些都是根據16世紀雙方直接協議而定的。韃靼人社會內部這種階層畫分形式,一直延續到俄羅斯革命才告終結。
自9世紀至15世紀期間,韃靼人的經濟活動變得以農牧業混合為主,迄今仍是這樣。韃靼人還發展了手工業傳統,有木器、陶器、皮革製品、布疋、金屬器皿等。他們還以善於經商著稱。
在18∼19世紀時,他們在不斷擴張中的俄羅斯帝國範圍內獲得有利地位,在新獲得的中亞領土上充任商業代理人和政治代理人、教師、乃至行政官吏。
大約有150萬喀山韃靼人仍然生活在窩瓦河地區及烏拉山地區。構成韃靼共和國人口的半數左右。他們現被稱為窩瓦韃靼人,並且是韃靼諸群體中最為富有、產業工人中最為先進的一支。大約100萬或更多的韃靼人居住在哈薩克和中亞地區;西伯利亞的韃靼人散居於該地區西部,人數僅10萬左右。
明清時期韃靼
明朝把退據蒙古高原的北元政權及其治下的蒙古族稱為韃靼。洪武元年(1368)元順帝妥歡貼睦爾棄大都北逃,兩年後死於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西),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退到漠北,仍用大蒙古——大元國號。由於明朝的多次進攻和蒙古貴族內部的激烈鬥爭,其勢力逐漸削弱,元順帝後裔雖然仍被奉為正統,但汗權衰微,權臣勢盛,愛猷識理達臘以後的四代大汗(脫古思帖木兒至坤帖木兒)都在內爭中被殺。貴族鬼力赤篡奪了汗位,因非汗裔,部眾不服,其部將阿魯台殺之,另立坤帖木兒弟本雅失里為汗(即蒙文史書上的額勒錐特穆耳汗),阿魯台自任太師,專擅朝政(事在1408年)。其後,阿魯台與雄踞蒙古西部的瓦剌部貴族攻戰不已,各自擁立北元汗裔為傀儡可汗;明朝則利用雙方矛盾,先封瓦剌首領馬哈木等三人為王,繼亦封韃靼太師阿魯台為王,使其相互抗衡。馬哈木子脫歡統一瓦剌各部後,出兵攻殺阿魯台及其所立之阿岱汗,另立脫脫不花為汗(即蒙文史書上的岱總汗),治韃靼諸部。脫歡子也先進一步擴展勢力,完全兼併了韃靼,並殺汗自立。也先以異姓貴族篡奪汗位,部下離心,紛紛背叛,不久亦在內爭中被殺,瓦剌勢衰,韃靼復起。但各部異姓貴族仍爭權奪利,操縱可汗,相互混戰。 1480年(一說1470)把禿猛可即位,號達延汗(即「大元可汗」),史稱他「賢智卓越」。達延汗擊敗瓦剌,削平割據勢力的反抗與叛亂,統一了韃靼各部,分六萬戶以治之,自掌察哈爾、喀爾喀、烏梁海左翼三萬戶,而以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右翼三萬戶封與第三子巴爾斯博羅特,號賽音阿拉克濟農(濟農,明代譯為吉能,當是漢語「晉王」的譯音),汗權大大加強,結束了權臣專政、諸部紛爭局面。1517年達延汗死後,韃靼又陷於分裂。巴爾斯傳羅特次子、土默特萬戶俺答汗控制了右翼三萬戶,稱司徒汗,與大汗(達延汗的繼承者)分庭抗禮,進而吞併左翼一些部落,迫使汗庭東遷義州(今遼寧義縣)邊外。俺答曾大舉進攻明朝,1571年達成協議,受明朝封為順義王,恢復並發展了與明的封貢關係,土默特的中心地豐州灘「板升」被命名為歸化城。他還遠征瓦剌及甘、青、藏交界地區,將西藏佛教(黃帽派)傳入蒙古,封其主鎖南堅錯為達賴喇嘛三世,達賴喇嘛之號自此始(見達賴三世)。韃靼大汗東遷後,在土蠻汗(即圖們札薩克圖汗,1558~1592年在位)時代曾一度強盛。明末,林丹汗力圖重建統一,並聯合明朝抗擊後金。他雖然收服了右翼諸部,並得到漠北喀爾喀部的擁戴,但卻懾於後金,倉促西逃,1634年死於撒里畏兀兒境內大草灘地方(今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兩年後,其子率十六部降清,韃靼亡。韃靼一名作為對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泛稱,也傳到西方,蒙古軍西征,西方人即稱他們為韃靼。
到清代,西人又把滿族也稱為韃靼。
近代史
克里米亞韃靼人有自己的近代史。
他們曾是1921年蘇維埃政府所建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人口的基礎。
不過,1945年蘇聯領袖斯大林指控這批大約為數20萬的克里米亞韃靼人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通敵,與德國人合作,因而把這個自治共和國撤銷。結果,大批克里米亞韃靼人被驅逐到烏茲別克和哈薩克,而遷到這兩地之後,韃靼人的語言就被禁止使用了。
1956年,赫魯曉夫的非斯大林化的計劃實施以後,克里米亞韃靼人的公民權利得到恢復,但由於克里米亞已於1954年劃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他們仍不能獲准返回其原來的家園。
直到90年代早期,許多克里米亞韃靼人才乘蘇聯中央政府解體之機,開始返回克里米亞,在幾達半個世紀的「國內流亡」之後,再次定居下來,重整家園。
普京平反
據中新網報道: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21日)表示,平反斯大林時代被迫害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和其他民族人士的法令已經簽署。
普京在俄國家委員會和實施國家優先項目和人口政策總統委員會聯合會議上說:「我想通報的是,我已經簽署平反克里米亞韃靼人、亞美尼亞人,德國人、希臘人等所有斯大林時代遭到迫害的人的法令。」 克里米亞2014年3月16日就地位問題舉行了全民公投。根據100%選票的結果表明,96.77%參加投票的選民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投票率為83.1%。
俄國家杜馬和聯邦委員會隨後批准了法律:一項為批准克里米亞加入俄聯邦的條約;另一項為接受克里米亞和在俄組建新主體的聯邦法,即組建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聯邦級城市。俄羅斯總統普京3月21日簽署這兩項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