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韩偓 | |
---|---|
韩偓 | |
原文名 | wohan |
出生 |
约842年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 |
逝世 | 约923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玉山樵人,号致尧 |
职业 | 诗人 |
知名作品 |
《玉山樵人集》 《韩内翰别集》 |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人物简介
光化三年(900年),宦官头子左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发动宫廷政变,废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韩偓协助宰相崔胤平定叛乱,迎昭宗复位,成为功臣之一,任中书舍人,深得昭宗器重,多次欲立为相,都被力辞。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李继昭依附宦官头子韩全诲,排挤崔胤,崔胤召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入朝,意欲抑制宦官集团。李茂贞入朝后,拥兵跋扈,崔胤又想召宣武镇节度使朱全忠入朝牵制李茂贞。韩偓谏道:这样造成"两镇兵斗阙下,朝廷危矣",应一面罢去李茂贞,一面处理宦官。议尚未行,而李茂贞、韩全诲已将昭宗劫往凤翔。韩偓闻讯,星夜赶往凤翔行在,见昭宗时恸哭失声。昭宗任韩偓为兵部侍郎。后朱全忠兵到,败李茂贞,杀韩全诲,韩偓随同昭宗回长安。
韩偓回长安后,见朱全忠比李茂贞更为骄横,心中甚感不满。一次,朱全忠和崔胤在殿堂上宣布事情,众官都避席起立,只有韩偓端坐不动,称"侍宴无辄立",因此激怒朱全忠。朱全忠一则恼怒韩偓无礼,再则忌他为昭宗所宠信,参预枢密,恐于己不利,便借故在昭宗面前指斥韩偓。崔胤听信谗言,也不予救护。朱全忠本欲置韩偓于死地,幸经京兆尹郑元规劝阻,被贬为濮州(今山东鄄县、河南濮阳以南地区)司马。不久,又被贬为荣懿(今贵州桐梓县北)尉,再贬为邓州(今河南邓县)司马。韩偓离京,使昭宗左右无亲信之人。
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弑昭宗,立李柷为昭宣帝(即哀帝)。为收买人心,伪装豁达大度,矫诏召韩偓回京复职。韩偓深知一回长安,即入虎口,便不奉诏,携眷南逃到江西抚州。
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重视延揽人才,派人到抚州邀韩偓入闽。天佑二年(905年)八月,韩偓自赣入闽。
韩偓入闽后,在长汀、沙县寓居一个时期。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改国号梁,王审知向朱全忠献表纳贡。韩偓对此心有抵触,想再回江西。从沙县走到邵武时,王审知急忙派人前去挽留。但韩偓因感"宦途险恶终难测",功名之念已淡,坚拒王审知的任命。在从邵武回到沙县后,不久又经尤溪到桃林场(今永春)小住,然后进入泉州。在泉州,受到刺史王审邽父子的优礼接待,住泉州西郊招贤院,多年来疲惫的身心得到憩息。在饱览当地风物之时,又感叹"尽道途穷未必穷",兴之所至,写下许多有名的诗篇。 不久,韩偓到南安漫游,认为这里是晚年栖止的理想地点,便在葵山(又名黄旗山)山麓的报恩寺旁建房舍,以为定居之地,时称"韩寓"。在这里,韩偓下地耕种,上山砍柴,自号"玉山樵人",自称"已分病身抛印绶,不嫌门巷似渔樵",过着退隐生活。约梁龙德三年前后(约公元923年前后),韩偓病逝,威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傅实为其营葬,墓在葵山之阳。 (人物相关介绍见参考资料)[1]。
人物评价
韩偓才华横溢,是晚唐著名诗人,被尊为"一代诗宗"。其诗作大体上可分3个时期:初期是在被贬谪之前;中期是在贬谪之后,入闽之前;晚期在入闽后,特别是在泉州、南安定居之后。初期在朝为官,深得昭宗信任,仕途上春风得意,生活上优渥奢华,所作诗多是艳词丽句,正如后来他在南安寓所整理《香奁集》的序文上所述:"柳巷青楼,未尝糠秕;金闺绣户,始预风流",充满缠绵浪漫的色彩。不过,也有些清新可诵的诗句,如脍炙人口的"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燕子不来花著雨,春风应自怨黄昏"等。被斥逐出长安后,韩偓屡经转徙,目击乱离,诗风有很大转变,多半叙写个人坎坷遭遇,倾吐胸中悲愤之情,诅咒战乱,同情人民。入闽之初,韩偓行踪未定,过尤溪时,正值泉州王氏军与南汉军激战后,村落成墟,写出传诵千古的名句:"水自潺湲日自斜,屋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只见花。"到泉州、南安定居后,写出"中华地向城边尽,南国云从海上来;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和《咏荔枝》等富有地方色彩的诗篇。晚年,热爱定居后的樵耕生活,写了"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篱茅屋共桑麻","病起乍尝新桔柚,秋深初换旧衣裳"等诗句,抒发闲适心情。韩偓诗作,以入闽后的作品最多。尽管后人称韩偓为"香奁体"的创始人,其实,现实主义乃是韩偓诗作的主流。其诗集《玉山樵人集》,曾由《四部丛刊》重印传世;《全唐诗》收录其诗280多首。 (人物评价见参考资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