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顾翼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顾翼东(1903年3月4日 - 1996年1月21日),江苏苏州人,无机化学家。 顾翼东192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化学系;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35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42年任交通大学教授;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顾翼东主要从事中国丰产元素钨、钼、铌、钽及稀有元素化学的研究,开展有关液-固体系平衡相图及溶剂萃取的工作。[1]

人物关系

中文名:顾翼东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903年3月4日

逝世日期:1996年1月21日

职 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东吴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0年)

代表作品:《有机试剂在金属元素比色分析及沉淀分离中应用的发展》等 [2]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主要成就

▪ 科研成就

▪ 人才培养

▪ 荣誉表彰

3 个人生活

4 社会任职

5 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1903年3月4日,顾翼东出生于江苏省苏州。 [1] 1914年,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 [1] [4] 1918年,考入东吴大学化学系。 [1] [4] 1923年毕业,毕业东吴大学获理学士学位,被选为斐陶斐励学会会员。 [1] [3] 1924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 [1] 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 [1] [3] 1926年,回中国,任苏州东吴大学化学系教授。 1931年,任东吴大学化学系系主任。 [1] 1933年冬, 顾翼东再 次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 [4] 1935年夏,顾翼东获哲学博士学位,被推选为西格玛赛 学会正会员,同时还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会员。 [1] 1938年,任交通大学化学系教授,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华东联合大学化学系实验室主任。 1942—1952年,他任东吴大学理学院院长。 [1] 1945年,顾翼东进入当时主管钨矿出口的机关——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化验分析室主任。 [1] 1946年 ,任上海医学院兼任教授,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化验室主任。 1950年,任大同大学兼任教授。 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教授。 [1] 1956年,顾翼东与李方训、梁树权代表中国出席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学术会议(IUPAC),会上美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顾翼东等义愤填膺,粉碎了这一阴谋。 [1] 1996年1月21日,顾翼东院士在上海逝世。 [1]   [3]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45年,顾翼东主管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化验分析室时,主要是核定钨矿出口原料的成分,除核定钨含量外,还开展了钨矿中稀有元素铌、钽含量的分析。这是顾翼东的工作方向转入无机化学尤其是稀有元素研究的开始。他最早发表的两篇有关钨化学的论文《锰铁矿中铌、钽含量分析》与《黄钨酸——均相沉淀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内完成的,后来他的研究领域扩展到萃取化学和稀土化学。顾翼东在进行钨矿分析时就发现钨矿石的盐酸不溶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铌和钽。经过铌、钽定量分析后,他提出:出口钨矿除了含钨量达标外还应按铌、钽含量制定钨矿价格的新标准,从而保护了钨矿的价值,为国家资源的充分利用做出了贡献。 [1] 20世纪50年代,顾翼东首先提出了利用络合、分解而完成均相沉淀制备黄钨酸的方法,即先使钨酸盐在浓盐酸中形成钨酰络离子,加热除去盐酸,钨酰络离子逐渐分解而形成分散性良好的黄钨酸沉淀。 [1] 顾翼东继续深入研究钨化学的基础反应,得到了活性粉状白钨酸。这是国际上很久以来未能研制成功的化合物,顾翼东用了一年多时间,在1981年用“倒滴法”制得活性粉状白钨酸。他还深刻地论述了黄钨酸、白钨酸以及钨的多种同多酸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化条件。他的《黄白钨酸制备法的差异以及粉状白钨酸反应研究的进展》与《活性粉状白钨酸与十聚、六聚以及其他聚钨酸盐的联系和应用》两篇论文是顾翼东对钨化学研究的总结和发展具有突出创新的观点。 [1] 顾翼东重视生产急需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内在还原法”生产蓝色氧化钨,可以得到均匀、单一、粒度可控的产品,可用作高质量硬质合金及超细钨丝的材料;从仲钨酸铵APT转为偏钨酸铵AMT的新工艺,所得产品质量优于世界同类产品。 [1] 20世纪50年代初,顾翼东即注意到,酸式12-钨磷酸钙水合物晶体,能与乙醚反应放热,成为单一的液相,从而得知醚类在适当条件下,具有给电子性。60年代他在进行溶剂萃取研究时,提出了用多碳亚砜作为金属元素的萃取剂,与此同时,又合成了两种低碳亚石风与一系列稀土盐的加合物,对个别加合物还做了晶体结构测定。在80年代末,他又进行钨钼杂多酸盐与给电子对低碳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等)之间的反应热测定。 [1]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解决离子交换淋洗液中乙二胺四乙酸铜及稀土元素的回收,他提出了用氢氧化钠、甲醛还原的方法,陆续解决了稀土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外顾翼东还在常温、常压下和近中性溶液中制得含四价镨的铈镨杂多核氧化物,从而测得了四价镨在醋酸溶液中的吸收光谱,是国际上最先的报道。 [1]

主要论文

   1:顾翼东、钱毅,用苛性纳溶解锰铁钨矿沙以求其中铌及钽含量的分析方法[J],中国化学会会志,1950,17:277。 2:顾翼东、汪善增,自含钨错盐之澄清液中,由错盐徐缓分解而使钨酸沉淀之方法[J],中国化学会会志,1950,17:287。 3:顾翼东、柴梦桃,2-氨基-5-氯嘧啶之制备及性质[J],中国化学会会志,1951,18:201。 4:顾翼东、沈文珠,用胺解法自乙酰磺酰-5-羟基异硫脲制备磺酰胍类化合物的研究[J],中国化学会会志,1951,18:205。 5:顾翼东,金属离子的液相萃取分离法[J],化学世界,1955,10(9):404~410。 6:顾翼东、郑企克,关于钨磷酸制备及钨磷酸盐性质研究的初步报告[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2(1):188~198。 7:顾翼东、徐如人,黄色钼酸的沉淀条件及其脱水温度[J],科学通报,1958,(7):214~215。 8:顾翼东,有机试剂在金属元素比色分析及沉淀分离中应用的发展[J],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 9:杨滟、顾翼东,12-钨磷酸-乙醚-水的平衡相图[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0,6(2):305~312。 10:顾翼东、谢高阳、沈民,草酸镨、草酸铵及其混合物热分解[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0,6(2):313~319。 11:顾翼东、徐燕、陈淑英,稀有元素有机亚砜化合物的研究(Ⅰ)二甲基亚砜、二苯基亚砜硝酸稀土络合物的制备[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8(4):459~463。 12:顾翼东、黄国芳、杨子超,铌酸钠(8Na2O·6Nb2O5·33H2O)的制备及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度的测定[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8(4):465~471。 13:顾翼东、宋沅、郦珏能,4-苯甲酰3-甲基吡唑酮(5)与有机亚砜类及中性磷试剂[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4,9(3):375~387。 14:顾翼东、谢高阳、郑鹤鸣,镨钕分离的研究(Ⅱ)镨钕碳酸盐在溶盐体系中的热分解[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5,10(4):419~428。 15:顾翼东、宋沅,四价镨化合物的研究——铈、镨杂多核氧化物的制备及四价镨在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0,1(2):1~13。 16:顾翼东、宋沅,酰代吡唑酮作为金属元素萃取剂的研究(Ⅱ)——不同基因取代吡唑酮对于铈(Ⅲ)的萃取及其与二辛基亚砜的协同萃取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1,2(2):139~147。 17:顾翼东、朱思三,粉状白钨酸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2,3(1):137~140。 18:顾翼东、郦珏能,酰代吡唑酮作为金素元素萃取剂的研究(Ⅳ)——不同取代的酰代吡唑酮和有机羧酸对铈(Ⅲ)的协同萃取作用[J],化学学报,1984,42(12):1287~1292。 19顾翼东、俞炼民、吴介达,内在还原法蓝色氧化钨的制备及性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24(2):141~146。 20:顾翼东、宋沅,粉状白钨酸的研究(Ⅲ)——从粉状白钨酸制备偏钨酸铵和偏钨酸有机铵盐以及他们的性质研究[J],化学学报,1985,43(9):827~831。 21:顾翼东、金松林、孙晓伟,白钨酸的研究(Ⅶ)——K3W2Cl9的制备及反应[J],无机化学,1985,1(1):161~165。 22:郑培菊、崔美芳、顾翼东,双苯甲酰羟胺—钨酸螯合物的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1985,43(4):389~393。 23:顾翼东、刘本耀,解聚法制备有机胂、合钨聚多酸盐及聚合法制备相应钼聚多酸盐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6,7(12):1072~1073。 24:朱思三、杨勇、顾翼东,粉状白钨酸的研究(Ⅹ)——粉状白钨酸的离子交换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7,8(7):580~584。 25:Liu Benyai,Ku Yihtong,Wang Ming,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Type of Heteropolyanion-pentamolybdobis (N-PropylarsoNate) Having Two Types of Crystals under the Same pH Condition in the Same Solution,InorgChem 1988,27(21):3868~3871. 26:Ku Yihtong,Shao Cui Qi,Preparation of Hexa-and Decatungstate Throug h Oxidition of Tungsten Carbids with Hydrogen Peroxide,Chem J of Chinese University,1988,4(4):9 27:朱思三、顾翼东,六聚钨酸与十聚钨酸在溶液中的相互转化[J],高等学校 化学学报,1989,10(2):123~128。 28:刘本耀、秦燕、顾翼东,有机膦、胂、合钨钼聚多酸盐的研究(Ⅳ)——烧基膦合钼聚多酸盐的制备[J],无机化学学报(英文版),1990,6(1):1。 29:顾翼东、丁建平,钨钼杂多酸及其盐与二甲基亚砜加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0,11(2):115~120。 30:Wang Xiu,Liu Benyai,Ku Yihtong,Crystals and Molecular Struc ture of Guonidiam Penta-Molybdobis (N-Amyl phosphorate),Chem J of Chinese Uni versity,1990,6(1):7

人才培养

顾翼东是中国培养第一批化学方面的进修教师、化学硕士生(50年代)和博士生(80年代)的导师。 [4] 1952年夏,中国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当时无机化学教师不足,于是他主动教了一年物理化学课后转教无机化学,继而又从事稀有元素化学的科研和教学。 [3]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23年 斐陶斐励学会会员 1935年 美国促进会会员 西格玛赛学会会员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资料来源: [1] [3]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顾翼东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世家。高祖父是著名的金石及图籍收藏家。父亲在苏州中西学堂肄业,学代数学。外祖父是前清翰林,著名书画家,爱好几何学和天文学,有维新思想,对顾翼东的成长颇有影响。 [1]

社会任职

1951年,兼任上海轻工业局医药研究所顾问。 1953年,任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该研究所研究员。 1957年,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化学组组员,国家科委化工组试剂小组组员。 1963—1982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理事会理事。 [1] 1963年,任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稀有元素化学讨论班负责人。 [1]

人物评价

编辑 先生热爱祖国、为人师表、德高望重、严谨治学,90高龄仍潜心于教学和科研中,表现了拳拳伏枥之志,是青年学者的榜样。顾翼东一生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勤奋工作。(九三学社评) [1] 他对学生循循善诱,严格要求,是一位教学有方的良师。

参考文献

  1. 顾翼东来源淘名人
  2. 顾翼东来源淘名人
  3. 顾翼东来源淘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