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空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自风葫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空竹,又被称为空钟、空筝、扯铃、风葫芦、响葫芦、地铃、嗡、胡敲,为一种中国传统玩具,发源于北京一带。玩这种玩具的活动称作抖空竹、抖空钟、抖地铃、抖嗡等等。现通常为塑胶材质。

历史发展

抖空竹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即写过一首诗《空竹赋》;宋朝时期,宋江也写过一首关于空竹的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明朝帝京景物略》春场中有童谣“杨柳而青,放空钟”,证明空竹在中国历史上已有较久的历史。

空竹是一个底面圆形、侧面双凹的木质物体。抖空竹是用一根两端有把手的绳抖动转动或抛起空竹,具有很强观赏性,可以强身健体。传统的中国空竹有挖哨,随着旋转速度加快会发出声音;在外国又称中国溜溜球,而欧美所使用的空竹一般以较软的塑胶材质制成,没有哨,不会因为发声而消耗能量。某些欧美制的空竹中心还有轴承系统,能够让转速维持更久。

空竹是一种音响玩具,有如放陀螺一样,在高速旋转作用下,底盘周围的开口同时发声。最早起源自天津“闷葫芦”,无声无息,到了清朝始能出声,康熙年间柴桑《燕京杂记》说:“京师儿童,有抖空竹之戏,截竹为二短筒,中作小干,连而不断,实其两头,窍其中间,以绳绕其小干,引两头搂抖之,声如洪钟,甚为可听。”

孙殿起《琉璃厂小志》记载:“空竹亦名空钟,能抖出种种花样,摆摊人均擅此技,借此以广招徕。”坐观老人《清代野记》载:“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之空钟其形圆而扁,加一轴,贯两车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邓云乡在《鲁迅与北京风土》中说:“中间有根尖轴的小空竹,缠上线一抽,丢在地上旋转,嗡嗡作响,叫‘风葫芦’。”

18世纪时,空竹随着欧洲外交使节流传到法国,法国巴黎即有空竹的俱乐部和比赛,空竹变成一种时髦的运动,在拿破仑的宫廷中出现了第一个木制空竹;后来英国人也迷上了此神奇的小玩意儿,他们称之为“两根棍子上的精灵”很快地受到广泛欢迎;1960年,法国人Gustave Phillipart做出由两个金属杯合成的空竹,周围用旧轮胎皮包裹保护着,此为西式空竹的由来。如今空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同时每年例行举办的世界杂技大赛中也有空竹的项目。

台湾曾有选手陈姿吟获得国际杂耍协会空竹组金牌、江淑惠获得铜牌,林韦良获得舞台组金牌。以及台北体育学院参加职业性中国武汉国际杂技大奖赛以空竹节目获得银奖,为台湾参加杂技比赛最佳成绩。

北京现有北京空竹博物馆[1],是北京首家空竹专题博物馆。

近年来空竹表演团体兴起,舞铃剧场、赤山表演艺术坊和其他表演团体在国际上都颇受欢迎。

特征

空竹分为单轮和双轮。双轮空竹比单轮空竹容易操作。早期的圆盘四周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若小哨口为高音孔,以各圆盘哨口的数量而分为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

招式

一般常见招式有:蜘蛛结网[2]、抛接铃变化、关渡大桥、望月、蜻蜓点水、金鸡上架、猴子翻筋斗、鲤跃龙门、空竹绕脚、金手指等。

视频

空竹 相关视频

小学生朗诵《空竹赋》
《空竹秀》

参考文献

  1. 单位介绍,北京空竹博物馆
  2. 从铃开始-双轮空竹基本动作《蜘蛛结网》,优酷,20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