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秋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秋儀

馬秋儀: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出生於山東棲霞亭口鎮馬家窯村,自幼隨任台灣宜蘭縣知縣的父親馬桂芳住任所三年,故思想開化,見識博遠。

基本信息

出生地:山東棲霞亭口鎮馬家窯村                

所處時代:清

出生時間:1873年

本 名:馬秋儀

別 稱:馬淑禎

留學生涯

1904年(光緒三十年),與丈夫謝鴻燾結婚後,雙雙赴日本早稻田大學讀書,是棲霞最早的女留學生。

孫中山先生1905年在東京組建中國同盟會時,她與丈夫等53人成為首批會員,丈夫謝鴻燾還是山東主盟人之一。

1905年11月,日本政府發布了《取締清朝留日學生規則》(日文取締是限制之意),秋瑾非常氣憤,當即做好回國的準備,馬、謝極表贊成,便於1905年底,相率回國。

革命生涯

馬秋儀夫婦回到煙臺後,在煙臺與徐鏡心等人秘密設置同盟會機關。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出資興辦"東牟公學"和"端本女校",遇到經費拮据時,她慷慨地將父母遺留下的田宅家產甚至個人的首飾嫁妝變賣,以資學用,山東革命黨人利用新式學校為掩護,秘密開展革命活動。不久,夫婦遭當局通緝,離煙去濰縣(今濰坊市寒亭區),與丈夫分別執教於濰縣廣文書院和崇實女校。

相關成就

1911年秋,馬秋儀的丈夫謝鴻燾,受武昌起義成功的影響,毅然挑起推動山東獨立的重擔,她本人則積極聯絡女子師範學生加入同盟會,並教育兩個女兒積極投入革命宣傳工作。

後來煙臺軍政府成立,經濟遇到困難,她便發起女子國民捐運動籌集資金,還動員胞弟馬寶麟變賣一處莊子及土地山嵐數百畝,支援新軍之用。

後來革命果實被反動軍閥竊取,馬秋儀與丈夫十分失望,又回天無力,他們便轉而投身慈善事業,1920年與丈夫雙雙成為煙臺紅卍字會的主要成員,謝任會長,她擔任紅卍字會董事兼芝罘女中董事,為家鄉做了很多好事,章太炎先生曾撰文稱讚說:"夫人初適先生時,資裝甚備,後設學校及謀倡議,皆斥賣田宅以奉之。光復事成,其夫婦亦耦俱無等差矣。"

馬秋儀與山東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時期,飽受多端壓迫的中國女性抖卻數千年的身心束縛,一掃忸怩之態,積極參加由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反清革命鬥爭,開啟了近代女性自覺參與政治生活的新一幕。據統計,當時參加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同盟會的女會員總計達59人,包括何香凝、秋瑾、吳亞男吳弱男方君瑛徐宗漢、馬秋儀等人。其中有赴日女留學生18人。

馬秋儀是山東最早加入同盟會的女性,亦是近代山東最早的女留學生。馬秋儀效秋瑾之為人,與丈夫謝鴻燾慷慨赴義,毀家紓難,獻身革命,實為近代女性政治史上之光彩的一頁。

對此山東近代史上第一名女同盟會員、第一名女革命黨人、第一名近代女留學生,筆者稱之為「山東辛亥革命第一女性」。

一、留學東瀛,矢志革命

馬秋儀,女,原名馬肅貞,後改名秋儀,「字肅貞」。同治九年(1870)九月八日,馬秋儀生於山東棲霞縣亭口鎮馬家窯村。

馬秋儀與謝鴻燾同赴日本留學,是棲霞最早、也是山東最早的女留學生。在日本,馬、謝積極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反清革命活動,聯絡革命志士,結識了不少革命黨人。此間,馬秋儀與著名的女革命黨人秋瑾相識。秋瑾英姿颯爽,思想激越,有俠女風。其出人言行和光彩形象,很快引起馬秋儀的注目。

秋瑾創立「天足會」,提倡女權,主張振興女學,都得到馬秋儀的激賞和支持。1905年11月2日,日本政府頒布《取締清朝留日學生規則》,取締中國留日學生的政治活動,剝奪***,禁止集會和結社,並進行檢查書信等。秋瑾非常氣憤,當即與學友呼籲中國留學生罷課抵制。但人心不齊,沒有成效。抗議不成,秋瑾馬上做好回國的準備。她不顧校方種種禁令,充任女留學生代表在留學生集會上慷慨陳詞,力主全體留學生歸國抗議。當時留學生分為兩派,一派主張回國,一派主張複課、繼續學業。馬秋儀積極贊成秋瑾的主張,「相約辦學校以鼓吹革命」。有人謂馬秋儀此時把自已的名字改作「秋儀」,以示景慕之義。[1]

1905年底,馬秋儀與丈夫一起回國,「鏡心偕謝鴻燾、陳紀雲等回煙臺」。

二、毀家辦學,襄助革命

馬秋儀夫婦回國後,在煙臺與徐鏡心等人秘密設立同盟會機關。煙臺成為中國同盟會在北方的活動中心(此前東京的同盟會總部即確定在煙臺設立北方支部,轄華北、東北、西北8省會務)。作為山東以至北方中國對外交通的重要門戶,煙臺在反清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煙臺與日本有客船往來,交通便利,北方留日學生出入國內多經由此地,同盟會在煙臺的活動具有影響全國的意義。

1907年7月,徐錫麟、秋瑾領導的安徽巡警學堂、浙江大通學堂起義失敗。馬秋儀悲憤不已,義無反顧地繼承烈士遺志繼續奮鬥。此間清廷加緊了對各地新式學堂的監視。丁惟汾從東京派來任教東牟學堂的數名教員已被通緝。端方偵知煙臺革命黨人的消息,「使煙臺吏逮捕」。

東牟、端本兩學校於1908年春被迫關閉,謝鴻燾、馬秋儀出走濰縣。東牟公學前後存在3年之久,實際上發揮了山東同盟會東部聯絡機構的作用,成為膠東地區的革命中心。武昌起義爆發後,煙臺建立了革命派組成的革命軍政府,各縣紛紛爆發了獨立鬥爭,其中東牟公學的師生起了骨幹和先鋒作用。馬秋儀、謝鴻燾等的辦學之功終見成效。

謝鴻燾、馬秋儀夫婦避離煙臺去濰縣繼續進行革命活動。謝鴻燾執教於濰縣教會學校廣文書院,因思想激進,一年後被英國牧師辭退。馬秋儀夫婦回家鄉棲霞活動。同盟會員、濰縣人於瀛「舉薦謝鴻燾夫人馬秋儀任教於濟南崇實女校」。謝鴻燾隨之亦赴濟南,任山東優級師範學堂監學。此時,山東同盟會組織未能健全地發展。山東「同盟會組織渙散,沒有嚴格紀律,干與不干,任從自便」。「有的積極工作,有的無工作表現」。主要領導人徐鏡心赴東北宣傳革命。謝鴻燾、馬秋儀在濟南繼續堅持革命活動。

三、投身辛亥革命,不遺餘力

1911年秋,革命風潮漸起,馬秋儀積極聯絡女子師範學生加入同盟會,並教導兩個女兒謝蘭畹謝蘭馨投身革命宣傳工作。鄧謝蘭馨記載:馬秋儀「曾聯絡女師師生,如龔紹蘭孫建炎(字邑清,秦德純之妻,姐之女師同學)、李睿源(懿哲)、李蓬源(淑芝)、秦贊(鳳儀)、秦寶鏡(後到南京做女子革命軍人,民元秋回濟南病死)及謝君兩女謝蘭畹(湘九)、謝蘭馨(馥如)等加入同盟會,宣傳革命」。

1912年5月23日,馬秋儀等為女子國民捐會成立事致電總統袁世凱、副總統黎元洪、南京留守黃興、國民捐總會、各都督,議會、各埠報館暨全國女界同胞等:「債權要挾,危險萬分,舍國民捐,無救亡策。黃留守提倡於前,各省響應於後,我女界同享共和,即應同盡義務。儀等竊不自揣,爰在煙臺發起女子國民捐會。惟財力綿薄,務希我全國女界群表同情,分行舉辦,曷勝翹盼之至!

」次日,馬秋儀致電女子同盟會,以己身為例倡導女子捐助革命:「去歲革命事起,亦多毀家助餉,持戟從戎,卒收排滿之效果。乃民國初建,需款孔殷,不借債則國亡於內憂,借債則國亡於外患。黃克強先生國民捐之提議,實救我四萬萬同胞唯一政策也。……秋儀才力雖弱,願盡

內容來自淘豆網www.taodocs.com轉載請標明出處.

參考資料

  1. 秋瑾的棲霞盟友馬秋儀,水母網,2008-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