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苏大马哈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马苏大马哈鱼是我国大麻哈鱼属中徊游种类分布最南的一种,南限达北纬35度,对温度的适应较高,是内陆驯化对象之一。属名贵经济鱼类 。
外形特征
雄鱼头后不隆起。生殖季节雄性个体吻端突出呈钩状,领齿变强变黑。
有陆封型和泅游型之分。陆封型喜群居冷水,个体较小,眼较大,体侧有8-10个终身存在的紫黑色横斑,背部和侧线上下有紫黑色圆斑点分布,无红色斑点。
生活习性
马苏大马哈鱼系在淡水河流中繁殖,在海洋中生长,达到性成熟年龄时又回到淡水中产卵的洄游性鱼类。
由于它喜栖于低水温总生活,属于冷水性鱼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马苏大马哈鱼 | 拉丁学名 | Oncorhynchus masou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 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 目 | 鲑形目 (Salmoniformes) | 亚目 | 鲑亚目 (Salmonoidei ) |
科 | 鲑科 (Salmonidae ) | 亚科 | 鲑亚科 | 属 | 大马哈鱼属Oncorhynchus Suckley | 分布区域 | 吉林图们江上游,珲春河上游,密江上游,台湾大甲溪上游。 |
生活习性
马苏大马哈鱼系在淡水河流中繁殖,在海洋中生长,达到性成熟年龄时又回到淡水中产卵的洄游性鱼类。由于它喜栖于低水温总生活,属于冷水性鱼类。
分布范围
河川分布
所谓河川分布:是指马苏大麻哈鱼在洄游产卵、繁殖时所进入的河川和终生在河川中生活的陆封型的范围。
洄游型的河川分布
在我国,仅分布在黑龙江省的绥芬河及吉林省的图门江中,但数量不多。
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东部的滨海州、库页岛、堪察加半岛南部西侧及日本北海道、本州太平洋侧的干叶县和日本海侧的岛根县以北的地区。特别是在北海道日本海侧的河川中分布数量最多。
关于在日本南部的分布界限,一般认为是岛根县南部的河川。但是在山口县的阿武川也有马苏大麻哈鱼洄游的记载,故应以阿武川为其洄游分布的南部界限。
陆封型的河川分布
马苏大马哈鱼终生在淡水中栖息的河川分布范围比涸游河川分布范围更明显地向南部区域扩展。
在日本太平洋侧可达到箱根以东的河川 .而在日本海侧,不仅分布在全本州,而且扩展到了九州的河川中,其分布的最南界限,达到了我国台湾省的大甲溪。[1]
海洋分布
马苏大麻哈鱼在海洋的分布,主要是在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以日本海为主要越冬和春季索饵、生长的场所,丽鄂霍次克海则主要是渡过高水温期的越夏地方.
关于在北太平洋分布的问题,过云一直认为是没有。但是,通过对马苏大麻哈鱼的生活史和海洋分布的调查结果,才得到确有分布的结论,只不过是数量极少而已。另外,于1965,1966两年间,在黄海中部都采到过马苏大麻啥鱼的标本。
生长繁殖
2龄雄鱼、3龄雌鱼促成熟。在图们江,泅游型每年3-4月份成群聚于江口并开始上溯,4-5月份大批进入图们江;8、9月份洪水下泄时成熟个体上溯至支流产卵。
产卵场水质清澈,砂砾底质,水深约0.5米,流速平均0.7米/秒,水温11-20℃。卵粒赤橙色,怀卵量约3500粒。
产卵时,通常1尾雄鱼追逐数尾雌鱼进入产卵场,雌鱼摆动尾鳍利用水流向四周掘动砂砾,形成椭圆形产卵床。
雌鱼分数次排卵,受精卵落入产卵床内后由雌鱼利用尾鳍掘动砂砾加以覆盖。产过卵的亲鱼守护在旁。
经2-3日后亲鱼全部死亡。一般在淡水中生活1年后的幼鱼开始分离成泅游型和陆封型。[2]
参考来源
- ↑ 古代中国称为“九州”,指的是哪九州? , 搜狐网,
- ↑ 幼鱼开始分离成泅游型, 中国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