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马蹄叶 |
马蹄草,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粗壮,匍匐。茎紫色,中空,常分枝。基生叶卵圆形或心形,直径5~12厘米,边缘具粗锯齿,基部深心脏形,两面无毛;叶柄长6~15厘米,紫绿色;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具托叶,下部的叶具柄,上部叶无柄。单歧聚伞花序生于茎或分枝顶端,花黄色,直径1.6~3.2厘米;萼片5,花瓣状,卵状椭圆形,长约1~1.8厘米;无花瓣;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数枚离生。蓇葖果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先端成钩状,绿色。种子多数,肾状长椭圆形,表面有纵纹,褐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林下阴处。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甘肃、新疆以及东北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马蹄草
别称; 小马蹄当归、水葫芦、水八角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毛茛科
分布区域;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甘肃、新疆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驴蹄草全草。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分布范围
4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①驴蹄草,又名:驴蹄菜。
多年生草本,全部无毛,有多数肉质须根。茎高(10-)20-48厘米,粗(1.5-)3-6毫米,实心,具细纵沟,在中部或中部以上分枝,稀不分枝。基生叶3-7,有长柄;叶片圆形,圆肾形或心形,长(1.2-)2.5-5厘米,宽(2-)3-9厘米,顶端圆形,基部深心形或基部二裂片互相覆压,边缘全部密生正三角形小牙齿;叶柄长(4-)7-24厘米。茎生叶通常向上逐渐变小,稀与基生叶近等大,圆肾形或三角状心形,具较短的叶柄或最上部叶完全不具柄。
茎或分枝顶部有由2朵花组成的简单的单歧聚伞花序;苞片三角状心形,边缘生牙齿;花梗长(1.5-)2-10厘米;萼片5,黄色,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1-1.8(-2.5)厘米,宽0.6-1.2(-1.5)厘米,顶端圆形;雄蕊长4.5-7(-9)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1.6毫米,花丝狭线形;心皮(5-)7-12,与雄蕊近等长,无柄,有短花柱。蓇葖长约1厘米,宽约3毫米,具横脉,喙长约1毫米;种子狭卵球形,长1.5-2毫米,黑色,有光泽,有少数纵皱纹。5-9月开花,6月开始结果。
②花葶驴蹄草
多年生草本,茎高3.5~18(~24)厘米。基生叶具长柄;叶片心状卵形,长1~3.5厘米,宽1.2~2.8(~4)厘米,先端圆,基部深心形,全缘或边缘浅波状;茎生叶小,长在1.2厘米以下。花单生或2朵排成单歧聚伞花序;萼片5(~7),黄色,长0.9~1.5(~1.9)厘米;心皮数枚,具短柄。蓇葖果,长约1~1.6厘米。
生长环境
生于湿草地或山谷沟边。
分布范围
在我国分布于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浙江西部、甘肃南部、陕西、河南西部、山西、河北、内蒙古、新疆。在西南诸省分布于海拔1900-4000米间山地,在陕西及山西一带分布于1300-2000米间山地,自河北东北部以北分布于600-1400米间山地。通常生于山谷溪边或湿草甸,有时也生在草坡或林下较阴湿处。在北半球温带及寒温带地区广布。
全草含白头翁素和其他植物碱,有毒,可试制土农药;全草可供药用,有除风、散寒之效(四川中药志)。
主要价值
医药用途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辛,无毒。"
【功用主治】《四川中药志》:"除风散寒。治头目昏眩及周身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6钱;或泡酒。
食用
马蹄叶学名北橐吾,多年草本植物株,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又名马蹄紫菀、熊蔬、肾叶橐吾等。
马蹄叶是吉林延边地区最受青睐的野山菜之一,特别是朝鲜族朋友,用其包饭、凉拌或蘸佐料生食,是韩国料理不可或缺的特殊蔬菜之一,具有独特的风味。
马蹄叶还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具有镇咳、祛痰、镇痛之功效,能促进血液循环,对感冒咳嗽、百日咳、哮喘、腰腿疼、关节炎等病疗效明显,特别是其抗癌特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偏爱。[1]
参考文献
- ↑ 马蹄叶的功效与作用 马蹄叶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果树百科 , 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