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驢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驢友一詞源自網絡,是旅遊、旅行、旅居的旅演化而來,泛指愛好旅遊,經常一起結伴出遊的人。常用作對戶外運動,自助自主旅行愛好者的稱呼,也是旅遊愛好者自稱或尊稱對方的一個名詞,因為驢子能馱能背,吃苦耐勞,所以,也常被愛好者作為自豪的資本之一。他們更多指的是背包客 (backpacker),就是那種背着背包,帶着帳篷、睡袋,穿越、野營、徒步、騎行的戶外愛好者。 一般來說,驢友需要的裝備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基本裝備,如服裝、背包、墊子、睡袋、鞋、帳篷、水具、地圖、指南針、照明、太陽眼鏡、刀、防護/藥品等。二是不同運動需要的專業性很強裝備,如探險隊的衛星定位器GPS、自行車鞋服、登冰山用的冰鎬、冰錐、潛水運動的潛水器材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旅友                   隱含意義           背包客
                   外文名           Backpacker                   分類            遠足、登山、攀岩、徒步探險者
                   主要裝備           服裝、背包、墊子、睡袋、鞋等                   釋義           結伴戶外旅行出遊的朋友

定義

「驢友」 [1] 一詞源自網絡,是旅遊的旅的諧音,是對戶外運動,自助自主旅行愛好者的稱呼。特指參加自助旅行、一般性探險、爬山、穿越等自助游愛好者。因此,驢友特指「愛好者」,是指人,而非旅遊本身,因此,將驢友當作旅遊的諧音,可能是誤解。「驢友」也是愛好者。

驢友一般指的是徒步或騎自行車出去的旅遊者。自稱、尊稱對方的一個名詞,因為驢子能馱能背,吃苦耐勞,所以,也常被愛好者作為自豪的資本之一。驢友一般指的是徒步或騎自行車出去的旅遊者。他/她們自帶帳篷、廚具以及各種野外生存工具。往往能夠發現一些別人沒有去過或者很少去過的美麗風景區。但是在路途中往往也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或突發事件。也特指以風景、人文、生活的體驗或採風為目的的旅行者,而非那些以度假為目的的遊客。是近幾年流行於社會各階層的一種旅遊方式。川西、雲南、西藏一帶已經成為驢友的樂園了,其中麗江周邊地帶海拔相對不高,含氧量高,自然風光比較秀美,已經成為驢友最先涉足的一個地方,然後再是四川,西藏。

更多地是指背包客,就是那種背着背包,帶着帳篷、睡袋,穿越、宿營的戶外愛好者。

簡單的說「驢友」就是戶外運動的愛好者。在我國開展的主要戶外運動包括遠足、登山、攀岩、漂流、越野山地車等。這種屬於驢友的運動中多數帶有探險性,屬於極限和亞極限運動,有很大的挑戰性和刺激性。因為可以擁抱自然,挑戰自我,鍛煉毅志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所以深受青年人的喜愛。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戶外運動越來越受歡迎,驢友日益成為關注的焦點。

知名驢友

1、金飛豹,中國戶外運動第一人。

世界上第一個在七大洲最高峰。

南、北兩極點展示奧運旗幟的探險家;

全球第11位成功完成「7+2」的探險家;

雲南第一位完成「7+2」的探險家;

世界上最短時間(11個月零16天)完成三極(登頂珠峰、徒步到達南、北極點)的探險家;

世界上最短時間完成「7+2」(18個月零24天)的探險家; 2008年北京奧運雲南火炬手之一。 2、王石,原籍安徽金寨,深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探險運動家。

1951年1月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蘭州交通大學給排水專業畢業。

1988年中心改組發行股票,更名為「深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交易,王石歷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9年2月辭去總經理職務,任萬科公司董事長。

2011年3月,萬科公司確認王石已赴美遊學。

3、三盅,本名榮進,新現實主義、東方人文主義作家,中國最早的戶外運動推動者,國內知名驢友。作品《9克拉的誘惑》中對戶外運動及驢友有詳盡描寫。

1970年7月生於上海,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MSM}工商管理碩士

中國傳媒出版社作家,文學顧問,特約編審,《火花》專欄作家,《文學誌》《中國紀實文學》首席作家 ,榕樹下之星,中國報告文學網文學顧問,榮譽作家,華語中文網CEO,中國原創文學維權聯合會會長。千萬名博獎得主,連續5屆地產界「最具思想博客獎」得主。應邀參與電視財經節目20餘次,廣播談話節目10餘次,參與了中國首屆版權拍賣,發表作品200餘萬字。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9克拉的誘惑》《大負翁》《偽善家》《營銷大師》《私人健身教練》《7宗醉》《資深掮客》《殤都迷菊》《時間玩家》等。

裝備

裝備選擇

一般來說,驢友需要的裝備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基本裝備,如服裝、背包、墊子、睡袋、鞋、帳篷、水具、地圖、指南針、照明、太陽眼鏡、刀、防護/藥品等。二是不同運動需要的專業性很強裝備,如探險隊的衛星定位器GPS、自行車鞋服、登冰山用的冰鎬/冰錐、潛水運動的潛水器材等。 個人可以根據各自的經濟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個性裝備。此外,驢友出行,要有足夠的風險防範意識,保險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實在沒有保險在身,可購買短期出遊意外險,可找保險公司購買,價格因出行時間 的長短而異。


旅遊裝備

1. 背包:

背包客的第一裝備,否則何來背包客(backpacker)的說法。背包的大小視路程遠近而定,一般在周邊25升左右即可。長線旅行的話,MM需45-55升,GG需55升以上,負重能力一定要強;另購買帆布包選好質量,要向帆布包店員請教背包的正確用法,否則上路時可能不能減輕負重,均勻負擔。

2. 鞋子:

鞋子的重要性其實應該大於背包了,因為它最直接關係到你的人身安全。一定要是防滑鞋或登山鞋,普通運動鞋不考慮。登山鞋最好還是要高腰的,可以保護踝骨。

3. 外衣褲:

一定要長衣長褲,無論季節。在山上亂草中行走時會很好的保護身體,最好是防水。推薦有條件的穿衝鋒衣褲或快乾衣褲。

4. 內衣褲

貼身衣服建議不要穿全棉的。

5. 護膝和護踝:

對於任何長距離的徒步都應帶上一對護膝和護踝。

6. 帽子:

寬檐帽比較好,不僅僅是為了遮陽,有時在山間行走時,也是為了擋避齊人高的亂草,下雨時也很管用;在高寒地帶,帽子還能夠減少你頭部的散熱;人體的熱量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是從頭部散發掉的,氣溫低的時候尤其如此。

7. 手套:

在亂草中和山石中行走時有很大的保護作用,但要注意一點的是,手套會帶來的一個危險就是,會降低手的敏感度。

8. 墨鏡:

遮陽需要。但會帶來視覺誤差,所以在危險路段時慎用。

9. 貼身防潮袋:

這個好像沒看到哪個攻略里提到過,但個人認為是必需品。你可以選擇將錢包、證件、手機等重要物品裝入其中。

10. 毛巾:

擦汗用的,還可在灰塵多的地方打濕蒙在口鼻處,抵擋灰塵。

11. 洗漱用品:

長線行程時可將洗漱用品適當帶上。

12. 拖鞋或涼鞋:

裝備不是特別多可帶上,休息時可用。一天行程下來時,換上拖鞋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13.防曬霜、唇膏:

戶外日光強、風大,可少量攜帶。

14. 帳篷

防水指數要好,建議在1500左右或以上。不登高山的話,從實用角度來看,防風性能可不着重考慮。注意重量。3kg以上不予以考慮,都是玻璃纖維撐杆的,一般在2.5kg左右;建議不要買單人的,因為雙人帳篷重不了多少,且集體活動時可幫助同組人減輕負擔。

15. 睡袋、防潮墊:

有帳篷就當然就需要睡袋和防潮墊了。如果長線有地方住的話,帶上睡袋也有乾淨衛生的作用。

16. 頭燈或手電:

我們不能總是精確地計算自己的行程,當延誤行程時,我們就一定需要;頭燈還可救命。如果有露營活動,頭燈或手電也會用上的。露營燈可以暫不考慮。

17. 雨衣:

不管長短線,我們途中碰上下雨的可能性較大,所以有一件雨衣會讓我們免去淋雨之苦。FB時可做桌布鋪在地上。

18. 火種:

最好是防風的。

19. 刀具:

鋒利的多功能軍刀應該是你的首選,它的鋸子和刀有可能是你在戶外使用頻率最高;而且刀有時可能會與藥品配合使用,比如遇到了被蛇咬的情況。如有可能,再配置一把大點的匕首會讓人比較安心些。

20.指南針:

「找不着北」的時候可以用得上識別方向。

21. 口哨:

集體出遊時,是與同伴聯繫的有效工具,獨行時,緊急情況下有救命的作用。但一定要懂得正確使用,懂得一些必要溝通的方式,如求救、詢問情況等,比如說兩聲長音表示緊急情況。至少全隊要有統一的哨音規定。否則亂吹一氣不如不吹。

22. 藥品:

要有以下常備藥品:藿香正氣水、活絡油/紅花油、清涼油/風油精、雲南白藥(粉劑、噴劑)、息斯敏、酒精、紅黴素軟膏、繃帶+紗布、創可貼、蛇藥、感冒藥。

23.繩索:

一定要熟悉各種結繩法。帶上30米登山繩應該足夠應付大多事情。

裝備潛規則

戶外「潛規則」,驢圈裡的「三不借、三不問、三不准」


驢圈裡的三不借

1、驢圈裡的「水不借」

戶外活動中水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何種地步,電影、小說里常常有所闡述:那口渴的表情,那乾裂的嘴唇,那傳遞着誰也捨不得喝的一壺水,那危急時刻像甘露般珍貴的一口水……

因為重要,因此一般情況下,每一位老驢都會根據路程來控制自己水壺的水量,永遠不讓自己的水壺斷水。而菜驢(新驢)就缺少經驗了,有的竟然敢不帶水壺就上路,有的上路沒喘氣多久就猛灌水,有的乾脆自己的喝完了就向別人討水喝。借水不是不衛生一方面的事情,除你的口水我不想品嘗外,自救更是重要的一方面。深山老林里是買不到礦泉水的! 礦泉水的水瓶經不起開水燙,到營地時是需要補給開水的,一燙就癟,很不好用。 所以,每一位驢友出行時,都會帶上自己的專業水壺(硬塑、鋁製或不鏽鋼水壺),並非常注意自控自己水壺內的水量,很少會缺水斷水!

2、驢圈裡的「光不借」

戶外活動中的光源包括:手電、頭燈、蠟燭、火柴、化學熱力帶和罐裝點熱器等,這些都是消耗品。除公用裝備外,一般情況下是不外借的。菜驢就缺少經驗了,白天覺得手電多餘,夜晚一來事就向別人借。所以,每一位驢友出行時,務必要帶上自己的專業光源(手電、頭燈、電池),而且開關要牢靠,以防放在包中被無意打開。

3、驢圈裡的「睡袋不借」

睡袋不借。不是有老驢笑說嘛:過去我是書不外借、老婆不外借,我鄭重加一條,睡袋不外借。問他為什麼?他說:非常不衛生。是啊,暴走一天了,常常沒有水擦一擦身子、洗一洗腳,就得鑽進睡袋裡挺屍了,自己的汗臭體臭腳臭就算了,別人的那還了得?而菜驢就缺少經驗了,覺得買個睡袋划不來,就向別人借。所以,每一位驢友出行時,務必要帶上自己的睡袋,哪怕帶上最薄的最便宜的那種雙面絨睡袋也行,這樣把別人的被褥、大衣壓在上面,別人也就不生悶氣了。

戶外 「三不問」

1、不問年齡和工作。

年齡在現實里,普遍會當「隱私」看待,並且諱言年老。西方的白領麗人們更講究這一點。

為生而作,工作是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職業的好與壞是一個人在社會中所處於的位置,在不熟悉下問的過多,你或他人有時會感到很尷尬。

2、不問收入和住址。

收入實際上與個人的能力相關,事關個人臉面。交談時一旦涉及這些問題,便會讓交談人沒有平等與尊嚴可言。 家庭住址被現代人看作是個人穩私是個人領地,故,對不熟悉的人是不會公開的,即便是私宅的電話號碼,也通常情況下不會對外界公開。

3、不問婚姻和健康。

談論婚戀問題,在現代人看來不僅會誤認為無聊,而且還有可能被視為成心令人難堪,或是對交談對象進行「性 騷 擾」。 健康問題,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均為其立足於社會的重要「資本」,所以輕易不會將其實情告之於人。 別人都不願告訴你了,你還要問什麼?

戶外「三不准」

1、不准在沒有經過驢友同意的情況下,突然到驢友家中打擾他的正常生活。

2、不准找驢友借錢借物。

3、不准隨便公開驢友的電話和家庭住址以及個人隱私。(當然在驢友的允許下也就另當別論了)。

戶外運動追求的是一種單純的輕鬆和快樂,遠離市區的喧囂和塵世俗事的纏繞,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所以這「三不問」「三不准」原則很有必要。 時間可以消磨一切。時間久了,長期在一起的驢友彼此知根知底,可以成為一生一世的好朋友,那就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對新人,對不願公開自己隱私的人來說,還是儘量迴避一些話題吧。

外出注意事項

(1)要注意健康出行,旅途中注意飲食的營養

外出旅遊中要步行甚至爬山越嶺,體能的消耗相當大,身體體質稍差一些的人,經過緊張勞累的旅遊活動,免不了會降低身體的抗病能力,因此,最好在飲食方面,要有較好的營養補充。健康情況正常的入,旅遊活動主要目的是鍛煉身體、開闊視野和放鬆緊張情緒,在日常飲食方面適當進食一些肉食品、蔬菜和水果等,對維持身體的各種生理功能,使人精力充沛,都有很好的作用。

(2)防範旅遊病

(A)一些常見病和創傷,必須有所防範,並掌握一些救護的方法,做到有備無患。每個人的體質都各不相同。有些人在乘車、乘船、乘飛機時,會出現身體不適,胸悶、臉色緋紅、蒼白髮青、眩暈噁心,甚至嘔吐不止。這與旅途顛簸、心情緊張以及飛機上、車上、船上的空氣不夠流通有關。

野外自救方法

怎樣避免迷路

除非選擇了固定的目標作為嚮導,否則,人們是會迷路的,因為彎曲的道路、茂密的森林、遙遠的距離會遮住目的地。為此,您須記住以下避免迷路的方法:

·你必須隨時隨地觀察周圍的地形,以確定方向。在你離開自己的帳蓬、汽車、獨木橋、小船等物之前,要仔細觀察周圍地形,儘可能遠地目測一下這一地區,確定左右各種固定的目標嚮導,如山峰、絕壁、寺廟、大樹等。

·出發前要對你營地周圍那些突出的目標有個清楚的記憶,以使在你返回時,能用這些目標作嚮導。

·當你離開一條道路,一條小溪,一條小徑,一條河流,一個山峰或一座寺廟時,要記住是從哪一邊離開的,把這些作為基本路線。記住來時與返回時你經過了多少溪流,旅途經過了多少山峰,多少叉道。將自己走過的路畫一個線路圖。

迷路後怎麼辦

·如果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陌生的地域,並難以找到返回自己營地的道路,此時不要說自己迷了路,至少不是你也許就是幾分鐘內的迷惑。

·如懷疑自己迷了路,應該立即停下來估計一下情況,盲目地繼續前進,處境會更糟。不要驚慌,請坐下來,放鬆一下。做做深呼吸,抽一支煙,嚼塊口香糖,仔細回憶一下經過的房屋、溪流或其它地理特徵,以追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線。靜靜地坐上幾分鐘。

·當野遊者剛發現他難以確定自己的方位時,一般情況下他並未走多遠,不會找不到路。麻煩的是大多數迷路者繼續盲目前進,在森林中亂竄亂鑽,使自己的處境更糟,一些迷路者甚至完全走出了搜尋地區的範圍。

·有地圖的話,先查一查圖例,看看每個符號代表什麼,並且找出自己立足處大概在地圖上哪一區。看看周圍有沒有與地理標識相符的地理特徵。在地圖上找出迷路前的位置,然後回憶一下經過的房屋,溪流或其它地理特徵,以追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線。

·查看地圖上的等高線,以了解周圍的地形。等高線彼此相距較遠表示山勢平緩,沒有等高線表示平原或寬闊山脊,等高線繞成指紋狀則多是山嘴或山谷。根據地圖上的比例尺,比方說,比例尺為1:50000,就表示圖上1公分代表實際長度50000公分(0.5公里),用小尺子計算自己與目標物的距離。如果沒有紙筆,可用手指粗略測算距離,一般來說,成人的食指從指尖到第一個關節約長2.5厘米。

·轉動地圖,使圖上標的與它所代表的地理特徵在同一方向,然後按圖選取某個方向走到大路或有人煙的地方。

·從地圖上看清楚前行的路線上有沒有障礙,例如懸崖、寬闊的河流等。如果有,應另覓一條路線繞過去。利用地圖與實地同一地理特徵作為引導。邊前行邊留意兩旁景物,參看地圖中估計走了多遠。

風雨中迷路自救

·如有維生袋(能容納整個人的防水塑料袋),或其它維生裝備,可留在原地等待雨過天晴,如沒有維生袋裝備,切不可留在原地,應迅速離開。

·如帶着地圖,查看有沒有危險地帶。例如,密集的等高線表示陡峭的山崖,應該繞道而行。

·溪澗流向顯示下山的路線,但不要貼近溪澗而行,因為山上流水浸蝕河道的力量很強,河岸都非常陡峭。所以,應該循水聲沿溪流下山。

·下山時留意有沒有農舍或其它可避風雨的地方,小徑附近通常都可找到藏身之所。

·別走近長着淺綠、穗狀草叢的窪地,那裡很可能是沼澤。

黑夜迷路自救

·如有月光,可看到四周環境,應該設法走向公路或農舍。

·如果身處漆黑的山中,看不清四周環境,不要繼續行走,應該找個藏身之處,例如牆垣或岩石背風的一面。

·如果帶有維生袋,應該鑽進裡面。幾個人擠成一團能保溫暖。這樣,即使沒有維生袋也能熬過寒夜。中間位置最為溫暖,因此應該不時互相易位。

雪地迷路自救

雪反射的白光與天空的顏色一樣時,地形變得模糊不清;地平線、高度、深度和陰影完全隱去。爬山運動員和探險家稱這種現象為「乳白天空」。

·此時,最好停下來,等待乳白天空消失。如等待時有暴風雨來臨,應挖空雪堆做個坑,或擴大樹根部分的雪坑,然後躲進去。

·如有維生袋,在背後墊上樹葉枯草,以隔開冰冷地面,然後躲進去。

·儘量多穿幾層衣服,若最外層衣服有鈕扣或拉鏈,先扣好、拉上,然後套在上身。

·在衣服內交叉雙臂,手掌夾於腋下,以保溫暖。

·如必須繼續前進,可利用地圖和指南針尋找方向。一邊走一邊向前扔雪球,留意雪球落在什麼地方和怎樣滾動,以探測斜坡的斜向。如果雪球一去無蹤,前面就可能是懸崖。

霧中迷路自救

·拿出地圖,並轉至與指南針同向,然後決定向哪個方向走。循指南針所指,朝自己要走的方向望去,選定一個容易辨認的目標,例如岩石、喬木、蕨葉等。向目標走過去,再循指南針尋找前面的另一個目標。連續使用這個方法,直至脫離霧鎖。

·如果沒有地圖或指南針,應該留在原地,等待霧靄消散。

無地圖妙識方向法

就算沒有地圖指南針,也可能找到通往安全地方的路線。

首先考慮能否返回剛才走過的大路。

不可能往回走時,就觀察環境。如看見道路或必會有路相接的東西,例如房屋,電線杆等,應朝它走去。

如果能從四周的地理特徵約略推斷自己身在何處,就走向最接近的道路,小路,鐵路,河流等。邊前進邊留意路旁景物,估計出自己走了多遠。

與前進路線垂直的道路,河流等目標是最佳選擇,因為就算前進時微偏離了原定路線也能找到。

公路、輸電線和電話線的正路有人定期巡查,你不用等很久就會遇到人,他們會幫你找到該走的路。

如找不着可靠的地理特徵,可利用太陽分辨方向,以決定朝哪個方向走。

正午時,北半球太陽在天頂靠南,南半球則在天頂靠北。

如太陽被雲層擋住拿小刀刃或指甲銼緣豎放在塑料信用卡或拇指指甲之類有光澤的平面上,從平面上找出淡淡的陰影。太陽就在與陰影相反的方向。

如有指針的腕錶並已校準當地時間可用下述方法辨別方向:

把腕錶平放,時針指向太陽,並想象有一條線把時針與12點的夾角一分為二。比方說,如果是下午4點,分角線就會通過2點。這條分角線在北半球會指向正南,在南半球則指向正北。

如雲層厚密見不到太陽,可觀察樹幹或岩石上的苔鮮。苔鮮通常長在背光處,在北半球,朝北或東北那面苔蘚較多,在南半球,則朝南或東南那面苔蘚較多。不過,利用苔蘚推測方向並不準確,因此,如有陽光穿過雲層時,就應該利用太陽來確定方向。

如須在原地逗留一些時候,可豎立一根棍子在平地上測方向。每隔一小時左右,在棍子頂端陰影處做一個記號,把記號連成一線,就會指向東西兩方。


(B)傷風感冒

在旅遊途中,由於活動多,比較疲勞,身體的抵抗力較差,加上有時衣服未及時穿上。一旦受風寒,就容易患上傷風感冒。尤其在涉水的旅行之後,渾身熱汗淋漓之時,禁不住脫下外衣納一下涼,但經不了多久,汗水幹了,由於此時毛孔都張開着,就容易受寒患上傷風感冒。許多旅遊者都是在這種情況下患上傷風感冒的,所以要特別當心出汗脫衣服後,要即時穿上,不能等到涼時再穿,否則就來不及了。

(C)上火

在旅遊途中,有些人由於生活節奏的突然改變,會嚴生食欲不振,心緒不寧,兩面潮紅,甚至嘴唇也發炎潰瘍,有的甚至連嘴巴都不易張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上火」現象。

此外,對於已經患上這種病的,要注意生活規律,多吃點蔬菜和水果,還可以在出發旅遊之前,隨身帶點牛黃解毒片大青葉片板藍根沖劑等降火藥物,及時服用會有一定的效果。

(D)腿腳腫

坐辦公室工作的人,平時活動量很小,在進行旅遊參觀時,步行時間一旦較長,就會感到很勞累,有些平時活動量較大,很少坐着工作的人,乘坐飛機或車船時間長了,就會感到很不舒服,這兩種人在旅遊過程中都容易發生腳腫的現象。這雖不會導致什麼嚴重後果,但會感到腳發麻發脹,舉步沉重,行動不便。

== 參考資料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