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邮战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邮战役

名       称: 高邮战役

时       间: 1945年12月19日-26日

结       果 :新四军获胜

地       点江苏高邮及周边地区

参战双方 : 新四军华中野战军,日伪军

伤亡情况 : 新四军伤亡600余人,
                   日伪军伤亡5000余人

参战方兵力: 新四军6000余人,
                   日军1100余人、
                   伪军5000余人[1]

主要指挥官粟裕岩崎学

高邮战役也称江高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役。

是指1945年12月,新四军华中野战军江苏省高邮、邵伯地区,对日伪军发动的一场进攻战役。从1945年12月19日起,至26日凌晨结束,在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和指挥下发起高邮战役,并一举收复高邮城,这也是抗日战争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并且是全国范围内歼敌最多的县市之一。

高邮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全国胜利后,对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动的最后一场战役[2]

在高邮举行的受降仪式是日军向新四军投降规模最大的一次。

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3]

历史背景

高邮是个古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华中解放区南线。地处京杭大运河东岸,南控扬州,北扼两淮,是苏中连接苏北的水陆交通要道,被称为“运河大门的铁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根据史料,高邮东面是一片水网和开阔地,成为天然屏障;西面紧靠高邮湖,烟波浩渺,北面土城横亘,南面背靠敌区,层层紧固的工事和复杂的地形,给新四军攻城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战役经过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中,一张作战地图清晰再现了当年的战斗部署:第七纵队以一部兵力攻打邵伯,其主力则部署在扬泰线以北、邵伯以南地区,准备打来援之敌;第八纵队攻打高邮外围后攻城;华中军区特务团攻打车逻。

1945年12月19日晚7点,新四军在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战场上同时发起攻势。至20日中午高邮城外围据点除东门的净土寺塔外,均被扫除。21日,我军攻克了邵伯等日伪据点,切断了高邮城日伪军的退路,在邵伯、丁沟一线构成对扬州泰州蒋军的防线,并为打援准备了良好的战场。

攻下净土寺

净土塔寺是一座阁楼式的七级八面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算得上是一座古塔。远远望去,塔身发旧,灰色塔身上白泥灰修补的痕迹格外醒目,走近才发现,塔身东南角上的颜色较其他部位更深,呈灰褐色。

由于古塔在城门之外,又是一个制高点,因此,日军占领高邮城后,这个塔便成为日军的瞭望塔和军事制高点。

“净土寺塔的火力很猛,居高临下,非常难攻。”原新四军八纵68团参谋邢继刚依然记得当年的细节,“我们用湿棉被裹着方桌做的‘土坦克’当掩护,越过开阔地带,一步步逼近净土寺塔,消灭塔内和高邮城之间的供给,还用炮轰。最终塔内的敌人投降了。”

至此,高邮城已处于新四军的包围之中,日伪军龟缩城里负隅顽抗,城楼上的警戒大部分换上了日军,并不断加固城防工事。22日清晨,粟裕来到高邮城外东北角的村子,与八纵司令员陶勇一同视察了高邮城外地形,作了详细的作战部署。

抗战解放的最后一城,也是最后一战原图链接来自陈氏说史 的图片

外围打下来以后就开始搞政治攻势,22号到25号发动总攻前,用话筒喊话、放日本民歌、用风筝和用迫击炮散宣传单,漫天都是宣传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4]

最后总攻

12月25日夜,天黑雨密,路面就像涂上了一层油。尽管天气不利于攻城,然而随着三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新四军第八纵队及高邮独立团共6个团从西北、东、南三个方向同时向高邮城发起了猛烈攻击。

面对坚固的高邮城墙,为减少新四军战士的伤亡,粟裕司令员布置战士们在东面开阔地用麻袋装满土,筑起了“半月形”工事,架上轻重机枪,与城墙敌军形成平射,压制敌人火力以掩护攻城部队。

26日凌晨,在新四军多路进攻打击下,日伪军纷纷缴枪投降。据相关文献记载:在高邮战役中,仅高邮一城,新四军就歼灭日军1100余人,生俘近900人;歼灭伪军5000余人,生俘3500余人;缴获各种炮60余门、枪支4308支,军用品无数,战绩居华中抗日战争之最。此役拔除了残存在华中解放区内的日伪军据点,将苏皖解放区连成一片。

26日凌晨4时,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表新四军,主持在日军“洪部”礼堂举行驻高邮日军受降仪式。至此,被日军侵占6年之久的高邮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5] 。

视频

《历史文谈》

解密高邮战役:抗日最后一站也是战绩最好的一战,不服就打到你服

纪录片

最后一战:高邮战役(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