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魔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魔沼》(1846)是喬治·桑的田園小說的代表作。喬治·桑在小說序言中宣稱,她要描寫樸素中的美,這篇小說確實是一個非常樸實的充滿詩意的愛情故事。

小說情節十分簡單,基本上只描寫了一天一夜所發生的事,但喬治·桑卻從這簡單的情節中挖掘出男女主人公高尚、正直、善良的心靈。男女主人公一富一貧,然而在愛情的感召下,經濟和年齡上的差別全部消失了。他們外貌並不美麗,卻疾惡如仇、樂觀勤勞、身體健碩,另有一種健康美。在魔沼中的一夜使他們的感情溝通了,達到了內心的融合。小說中農村的寧謐、神秘而獨特的景色,為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經歷增添了濃郁的浪漫色彩。喬治·桑無疑地將男女青年農民的愛情和農村景色理想化了,因為她認為小說是「按我所希望的那樣、按我認為應該的那樣去描繪人物』』的,《魔沼》就體現了這種浪漫主義的文學主張。作者筆下的理想世界和理想人物,是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現象的對立面出現的,儘管缺乏深刻性,可是卻具有正面理想的價值。這篇小說的次要人物也寫得十分成功:講求實際的莫里斯老爹、喜愛虛榮的風騷寡婦、庸俗世故的萊奧納老爹,寥寥數筆,都描寫得神情畢肖。而熱爾曼的兒子小皮埃爾的活潑頑皮、純真可愛,也避免了男女主人公戀愛場面的單調,並增加了生活情趣,末尾的風俗描寫乍看嫌長,實際上富有地方色彩,散發出粗獷雋永的農村氣息,而且具有豐富的歷史資料價值,確是一幅出色的農村風俗畫。上述各方面的成功,使這篇小說成為世界上獨具風格的中篇傑作。

藝術特色在喬治·桑的「田園小說」中得到充分的表現。1846年,喬治·桑發表了《魔沼》,這是她的田園小說的代表作。喬治·桑在小說序言中宣稱,她要描寫樸素中的美,這篇小說確實是一個非常樸實的充滿詩意的愛情故事。

《魔沼》出自一個女作家之手,女作家的細膩感情在筆底源源流出。小說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有條不紊地一步步發展。女主人公瑪麗對淫邪的農場主的糾編者堅決抗拒,表現了她發嫉惡如仇;她對小皮埃爾無微不至的照顧則顯示了她的母性;她對熱曼的樸實和能幹深有好感,最後克服齡差異,同意以身相許。這些都是實寫。然而,對瑪麗的描寫是實的多,而對熱爾曼的描寫則是虛的多;熱爾曼對瑪麗的舉動看在眼裡,贊在心裡,逐漸產生了愛情。最後,他的岳母對他的試探,表現他的內心想法,則是有實有虛的寫法。實虛結合,層次分明,娓娓道來,有一種溫婉的親切感。喬治·桑善於塑造女性的形象,她們大鑫性格剛正、熱烈,富有反抗精神,追求真正的愛情。這篇小說中小瑪麗的形象就十分動人。

這篇小說將感情描寫與大自然的描繪熔於一爐。這時喬治·桑的創作依次從婦女問題小說、社會問題小說轉至田園小說,相應地從關心社會政治問題轉到讚美旖旎迷人的田園風光,在優美恬靜的大自然中汲取靈感。《魔沼》是她的第一篇田園小說。

《魔沼》體現了喬治·桑理想的愛情觀。田園小說古已有之,大多寫的是牧童牧女的戀愛故事,這些牧童牧女的行動和心理與真正的牧童牧女相差十萬八千里,其實他們是貴族男女的化身。而喬治·桑的田園小說與此不同,她寫的確實是真正的村民。誠然,這不是同一階層的男女。


作者簡介

喬治·桑(1804年7月1日~1876年6月8日),法國著名小說家,是巴爾扎克時代最具風情、最另類的小說家。 她憑藉發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1832)而一舉成名。喬治桑是一位多產作家,她一生寫了244部作品,100卷以上的文藝作品、20卷的回憶錄《我的一生》以及大量書簡和政論文章。 雨果曾稱頌她在我們這個時代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其他偉人都是男子,惟獨她是偉大的女性。 喬治桑(George Sand)她原名露西奧羅爾杜邦,1804年7月1日生於巴黎一個貴族家庭,在法國諾昂鄉村長大。父親是第一帝國拿破崙時代一個軍官。由於父親早逝,而母親曾有淪落風塵的經歷,所以她從小由祖母撫養,祖母為了把她培養成一個淑女,費盡苦心,而喬治桑沒有令祖母失望,小小年紀便已露出卓爾不群的才華。13歲進入巴黎的修道院。 喬治桑移居巴黎後為了生存下去,她開始了勤奮的筆耕,寫出了一部部小說,並以此確立了自己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七月革命後不久,她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1832),一舉成名,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喬治桑是一位多產作家,她一生寫了244部作品,100卷以上的文藝作品、20卷的回憶錄《我的一生》以及大量書簡和政

內容預覽

你幹得汗流滿面, 才能維持可憐生計, 長年勞動,精疲力竭, 如今死神召喚着你。 這用古法文寫成的四行詩,題在霍爾拜因①的一幅版畫下面,樸實中蘊含着深沉的憂愁。這幅版畫描繪一個農夫扶着犁把犁田。廣袤的原野伸展到遠方,在那邊可以看到一些可憐的木板屋,太陽沉落到山丘後面。這是一天艱辛勞動的結尾。農夫雖然年老,卻很粗壯,衣衫襤褸。他往前趕的四匹套在一起的馬兒瘦骨嶙峋,有氣沒力;犁刀鏟進高低不平的堅硬的泥土裡。在這幅流汗與出力的場景中,只有一個人是輕鬆愉快,步履輕捷的,這就是一個幻想的人物,一具手執鞭子的骷髏,他在驚駭的馬兒旁邊,沿着犁溝奔跑,鞭打着馬兒,給老農夫作犁地的下手。這是死神,霍爾拜因帶有寓意地把這個幽靈畫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