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笼山
鸡笼山是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的一座山,鸡龙山北侧为人工松木林,高山中松林、杉林、竹林随处可见,林木繁茂,环境清幽;村寨附近林木渐稀,穿插人工栽培的水果、干果。
中文名称:鸡笼山
地理位置:安徽省马鞍山市
气 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保护对象:鸡笼山凤林禅寺
面 积:4500公顷
立木积蓄:155000立方米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可
开放时间:全天
目录
简介
定昌法师一心致力于鸡笼山历史文化的发掘,打造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鸡笼山风景区建筑,推动了和县旅游业的发展和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鸡笼山遍布参天古树,面积4500公顷,立木积蓄155000立方米。迂回于山间小道,目不见天,宛如置身碧海。鸡笼山现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森林公园。
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称鸡笼山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为“一州奇胜”[1] 。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门”、“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诸景点。相传,东汉末年,高僧金佛、金干、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后人为之兴殿名“三清殿”。奉为三毛祖师,塑像供于殿中,殿内两旁为十八罗汉。内悬大钟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径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众前往朝山拜佛,络绎不绝,故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历代有李白、许浑、李思聪、杨万里、贺铸、朱元璋、庄昶、王元翰、戴重、汤懋纲等,都留有题咏。其中: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界齐歌》诗曰:“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江山忧郁盘,龙虎秘光彩。蓄泄数千载,风云何。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唐许浑《题勤尊师历阳山居》诗曰:“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潜识子房心。苍鹰出塞边尘静,白鹤还乡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药气,晚携棋局带松荫。鸡笼山上去多处,自属斤黄精不可寻。”朱元璋《登鸡笼山》诗曰:“罢猎西山坐拥旗,一山出地万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撑着老天天自知。”
唐初,山上山下,寺庙甚多。后历经兵乱,原有建筑被毁较多。建国后,尚存寺庙37间,内供大小佛像百余尊,有僧数十众。“文化大革命”中,寺庙及佛像均被毁。1978年后,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将山麓至山顶道路,用石条重铺,并加钢管栏杆。凤林禅寺,亦修葺一新,内塑佛像七尊。现存有民国13年(1924)《凤林禅寺碑记》碑刻一块,每年接待来山香客游人甚多。鸡笼山现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森林公园。
景区物种
风景区植被覆盖率高达99%,景区植物约400多种,森林面积约4000亩,以阔叶混交林为主。村落周围开垦了大片梯田,种植大量绿色食品,浓郁的山田气息美丽诱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湿润气候,保留了些许原始风情,俨然是脱离尘世的天堂。由于鸡龙山景区林木繁茂,桐庐县山区所有的动物种类景区内均可以找到。鸟类有山雀、黄莺、雉鸡、画眉;兽类有山羊、山鹿、野兔、野猪等。
历史记载
鸡笼山是著名的佛教、道教圣地,它坐落在和县西北隅,脚踏岚笼山,怀抱九条垅,群山环拱,一峰独秀,拔地而起,享誉“江北第一山”、“江北小九龙”、“中华四十二福地”之称。
夏朝称亭山,秦称历山,唐谓鸡笼山,明曰凤台山。《和州志》云:该山“下盘绵峦,上冠巨石,纵列棱折,状若莲花,高数十仞,斫磴亘铁,引以登岭,俯视群山,无敢并者。”《太平寰宇记》载:“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鸡笼登是山,因化为石,故名。”相传,东汉末年,有金福、金干、金坤兄弟三人在此山悟道成仙,被后人奉为“三茅祖师”,后人为之塑金身于佛殿,千百年来,香火不绝。风光绮旎的鸡笼山,山雀噪空而过,松涛撼谷而鸣。清风阵阵,令人神清志远,心旷神怡。历代诗人、墨客、学士名流、帝王将相,乘兴游览,托物抒情,每多吟咏。《竹书纪年》载:“夏桀放逐南巢,卒于亭山。”故桀之荒冢留之于此。唐武则天授封“游击将军”、赐“勤将军宅”的主人,便是鸡笼山壮士勤思齐将军。大诗仙李白游此山时,曾写下《历阳壮士勤将军思齐歌》,赞颂“神力百夫倍”的勤将军。
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在此山安营,喜得太子,把原淳熙宫(许由隐居之所)加赐匾额为“寿宁宫”。宋朝大诗人杨万里离开鸡笼山时写下一首《舟过鹅行口回望和州鸡笼山》:
两月青山不暂离,
入城未见有山时。
万峰送我都回去,
只有鸡笼未肯辞。
朱元璋在和州建立反元根据地时,偕夫人来此山狩猎游憩,一时诗兴大发,挥毫写下《登鸡笼山》:
罢猎西山坐拥旗,
一山出地万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
撑着老天天自知。
近代著名书法家草圣林散之先生游山时写下《和友登凤台山原韵》:
漫云明镜亦非台,松阁峨峨宾壮哉。
入夜钟声惊寤梦,满天风色太沉霾。
此山以作十年别,拜佛曾经两度来。
试问先生醉游处,春光能否到蒿莱。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秀美的景点,引来四面八方游客和善男信女,观光、朝山礼佛者络绎不绝。此山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林深如海,松涛似曲,山泉淙淙,烟云飘渺。适逢雨霁,云雾升腾。“雨霁众山碧,松翠湿衣裳”,历阳八景之一的“鸡笼山晓霁”宛如画屏,令人赞美忘返!
掩映在莽莽山林中的千年古寺--凤林禅寺。
凤林禅寺每逢正月十五和六月初一,数万人朝山礼佛,场面宏大。这一传统庙会吸引各地游人和广大信众,成为和县重要庙会之一。
寺院现任住持定昌法师,童贞入道,信仰虔诚,道心坚固,严守净戒。自1994年任职以来,带领全寺僧众,全身心投入道场建设之中,逐步落实学修一体化的丛林制度,着力道风建设和僧才培养。
主要景点
鸡笼山终年香火不绝。每逢朔望日,数十里外善男信女都来朝山进香。建国后,尚存寺庙三十七间,内供大小佛象百余尊,有僧数十人,晨钟暮鼓,诵经其中。山前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念佛堂、地藏殿、观音殿、斋堂等建筑齐备。凤林禅寺每逢正月十五和六月初一,数万人朝山礼佛,场面宏大。这一传统庙会吸引各地游人和广大信众,成为和县重要庙会之一。
鸡笼山
溶洞:景区内有特色溶洞4个,各有特色。其中城门洞地下暗河注入垂云通天河,人迹可涉洞深1000米,最窄处2米,最宽处50米,高低差70米,呈阶梯状往下延伸。适合团队协作培训和活动。卧龙洞地下暗河直通佛云洞,人迹可涉洞深1500米,宽0.5-10米,高低差50米,呈螺旋形往前延伸,常年水流不断,有惊无险,是非常适合洞穴旅游活动之场所。
凤林禅寺
宛如绿草丛中的一朵奇葩,灿烂夺目!宝刹占地181亩,全寺僧众自筹资金,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建立宫殿式总体布局,既独立又统一。殿堂庙宇,明清建筑风格,忽隐忽现青山绿林间,如入净土佛国,甚是壮严。山前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念佛堂、地藏殿、观音殿、斋堂等建筑齐备。入寺清净幽雅,晨钟暮鼓悠然。扶铁链攀登至宝顶(山顶),三清殿、百岁缺、一线天、钟亭等景点,幽奇险绝。极目远眺,长江如练,飘然轻拂,松涛撼谷,轰然有声,山风拂面,白云荡胸,令人志清意远,仿佛置云天胜景!
石景
景区地处高山岩、熔岩裸露带,石峰林立。或巨石独立,似雕如塑,或群峰蜿蜒,如波涛起伏。石峰、石柱、石沟、石笋、石门高低错落,曲径相通,宛如步入石景迷宫。
一线天
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有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一线天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到了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颇多。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开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据科学分析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也就是微小的裂隙,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于是,三洞并列,一线见天的自然奇观就出现了。在伏羲洞中观赏一线天,沿石罅右行约数十步,就可以折入风洞。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使是盛暑时节到此,稍坐片刻,也会感到肌骨透凉。
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十分醒目,为宋徐自强所书。出了风洞,再绕过一道石廊,就是灵岩洞了。相传先前有个姓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称葛仙洞了。洞内有一口古井,叫圣水井。一线天南面,与之相对立的,是楼阁岩。这是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岩,半壁上有几处洞穴,相传这就是所谓的神仙楼阁。在它左边,又有一岩,名兰岩。岩壁石刻纵横。岩下一石,倚于崖壁,石径伸入其间,如同一道关隘,号称天门。岩前的乱石堆中还有一个妙趣横生的螺蛳洞。
乡村文化
房舍多为土木结构,白墙黑瓦,上下村落高低错落有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