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咸海 |
---|
|
咸海(Aral Sea,中国古称雷翥海[1],是中亚的一个内流盆地(咸水湖),在北方的哈萨克(阿克托贝州和克孜勒奥尔达州)和南方的乌兹别克(其自治国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的交界处,这座咸水湖泊在2010年代已大致干涸。咸海在当地的名称义为“岛屿之海”,名称来自曾分布在海中超过1,100个的岛屿。
介绍
在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中,“aral”意为“岛,或列岛”。咸海的流域包括乌兹别克全境,及塔吉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哈萨克、阿富汗、和伊朗的部分地区。
咸海曾以68,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名列世界第四大湖,但1960年代以后,由于苏联引水灌溉,进行更改河道工程,导致咸海面积不断萎缩。到1997年,已降至原始大小的10%,分成四个湖泊:北咸海、由曾经更大的南咸海分成的东和西的两个盆地湖,加上一个较小的中间湖泊。
到2009年,东南方的小湖消失,西南方的湖在原南咸海的西部边缘,退缩成一条细线状。在随后几年中,偶尔会有少量水流补充东南方的小湖。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在2014年8月所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咸海东南部盆地发生现代史上首次的完全枯竭,产生的盆地被称为阿拉尔库姆沙漠。
哈萨克为保存和补充北咸海而持续努力,于2005年完成科卡拉尔大坝。与2003年相比,这里的水位到2008年已上升12公尺(39英尺)。[2]海水盐度下降,鱼类回复到足够数量,让某种程度的捕捞可行。截至2008年,北咸海的最大深度为42公尺(138英尺)。
咸海的萎缩事件被称为“地球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这个地区曾经繁荣过的渔业遭到破坏,造成失业和经济困顿。被转移的锡尔河河水用于灌溉费尔干纳盆地(Ferghana Valley)中约200万公顷(500万英亩)农田。咸海地区受到严重污染,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在其《世界记忆计划》中增加有关咸海这种历经巨变的历史文献,作为研究这种“环境悲剧”的独特资料来源。
咸海形成
阿姆河经由乌兹伯伊水道流入里海,直到全新世,英籍地理学家尼克·米德尔顿认为,阿姆河从全新世开始才流入浅洼地而形成咸海。
咸海水中生物
本地鱼类
虽然咸海以前面积甚大,但其本地生物多样性并不高。然而咸海盆地有一系列鱼类亚种的特有种(包括三种鲟科特有种)。一些鱼类如鲟科因为盐度增加,或是湖面萎缩而导致灭绝。但相当多本地鱼类因为北咸海的水位自1990年代开始部分恢复而开始复育。
无脊椎动物
咸海在萎缩之前有大约250种本地水生无脊椎动物,其中大部分(约80%)是淡水物种;其馀的是与里海、地中海、大西洋动物群有关联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当咸海盐度增加后,大部分淡水物种消失,残馀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存活将由日后海水盐度的变化而定。
历史
咸海的水平面因为气候变化而经历多次的上升和下降。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流入水量也受河流源头冰川融化速度,以及流域内降水的影响,而寒冷干燥的气候也对前述的冰川融化和降水量产生限制。,从古持续至今的人工引水灌溉,也影响到咸海的进水量。
咸海海军历史
俄罗斯在咸海部署海军,始于1847年,在位于锡尔河河口附近的赖姆斯克(Raimsk)建立基地(基地随后改名为阿拉尔)。不久,帝国海军开始在咸海上部署船舶。由于咸海未与其他水域相连,因此必须在乌拉尔河上的奥伦堡将船只拆解,透过陆路运至阿拉尔的锡尔河上重新组装。1847年首先组装的两艘船是双桅纵帆船,船名是Nikolai和Mikhail。前者是艘军舰;后者是艘商船,为海上建立的渔业提供服务。1848年,这两艘船对咸海北部进行勘测。同年,海军又组装一艘更大的军舰,名为Constantine。由阿列克谢·巴塔科夫中尉(Lt. Alexey Butakov,Алексей Бутаков)指挥,Constantine在接下来两年完成对整个咸海的勘测。受到帝俄流放到此的乌克兰诗人和画家塔拉斯·赫里霍罗维奇·谢甫琴科参与这次勘测,并为咸海沿岸绘制一批素描。[3]
在1851年的航行季节中,两艘新建的汽船从瑞典运抵,仍由奥伦堡经由骆驼商队运来后装配。由于在地质调查中未发现当地有煤炭沉积,因此奥伦堡军事总督瓦西里·佩罗夫斯基下令 “尽可能大量供应”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类似于灌丛(creosote bush)的沙漠灌木),集中到阿拉尔,供这两艘汽船作燃料使用。由于梭梭木不是一种合适的燃料,在后来的几年中,咸海的帝俄舰队花费昂贵的成本从顿巴斯购入煤炭作为汽船的燃料。
灌溉渠道
在1960年代初期,苏联政府决定将两条注入咸海的河流-南部的阿姆河和东部的锡尔河改道,用来灌溉沙漠,以种植水稻、甜瓜、谷物、和棉花。[4]这是苏联计划让棉花(“白金”)成为主要出口商品规划中之一。这项工作很快就获得成功,1988年,乌兹别克成为世界最大棉花出口国。
乌兹别克棉花生产对该国的国民经济(参考乌兹别克经济)仍然很重要。在2006年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
当地从193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设灌溉渠道,到1960年代更把规模扩大。许多渠道的建设品质很差,导致河水渗漏或者蒸发。流经中亚规模最大的卡拉库姆运河河水中,大约有30%至75%被浪费掉。迄2012年,乌兹别克的灌溉渠道之中,只有12%有做防水处理。在流域里面长达47,750公里的农场间灌溉渠道中,只有28%的区域具有渠道防渗衬里。只有77%的农场取水口装有流量计。
到1960年,每年有20至60立方公里(4.8至14.4立方英里)的水流往陆地,而非咸海,海面开始萎缩。从1961年到1970年,咸海的水面平均每年下降20公厘(7.9英寸)。在1970年代,平均速率几乎达到三倍,每年50-60公厘(20-24英寸),到1980年代,它继续下降,平均每年下降80-90公厘(31-35英寸)。灌溉用水率继续增加,在1960年至2000年期间,从河流中抽取的水量增加一倍。在20世纪上半叶灌溉发生之前,咸海海平面海拔稳定维持在53公尺。到2010年,大咸海海平面海拔为27公尺,小咸海的海拔为43公尺。
对苏联人来说,湖水的消失并不稀奇。他们很早就预期这情况该会发生。早在1964年,在苏联水电项目研究所任职的亚历山大·阿萨林(Aleksandr Asarin)指出,这座咸海注定要消失,并解释说:“这是苏联政府和政治局批准的五年计划的一部分。纵然那与咸海命运有关,下级也没人敢说与之抵触的话。”
对预测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些苏联专家显然认为咸海是个“自然界的错误”,一位苏联工程师在1968年说,“每个人都知道咸海的蒸发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从1960年代开始,有个苏联北方河道改道计划的大型项目被提出,意图建造一条巨大的运河系统,把鄂毕河盆地的部分河道改道,流向中亚,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用来补充咸海的水量。然而由于惊人的成本和联邦中最大成员俄罗斯共和国方面的负面舆论,当局在1986年把这个项目放弃。
从1960年到1998年,咸海表面积减少约60%,水量减少80%。1960年,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面积约68,000平方公里(26,000平方英里),容积为1,100立方公里(260立方英里);到1998年,面积已降为28,687平方公里(11,076平方英里),成为世界排名第八。咸海的盐度上升:到1990年约为376公克/公升。(而普通海水的盐度通常约为35公克/公升,死海的盐度在300至350公克/公升之间变动。)
1987年,咸海因为水面萎缩而分为两个独立的水域,北咸海(小海,或称小咸海)和南咸海(大海,或称大咸海)。1991年6月,乌兹别克脱离苏联而独立。2002年英国驻乌国大使克雷格·穆雷将1990年代咸海的萎缩归因于该国总统伊斯兰·卡里莫夫的棉花政策。乌国政府维持巨大的灌溉系统,穆雷形容其非常浪费,未进行农作物轮作,并施用大量的农药和肥料。田野的径流将这些化学物质冲入不断缩小的咸海,产生严重的污染和健康问题。随著对棉花的需求增加,政府必须在单一耕作和地力已变得贫瘠的土地上施用更多的农药和化肥。
南咸海在2003年进一步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水体。在海水最深处,底部的海水比上层的更咸,并且上下层并未混合。因此,夏季只有海面被加热,并且蒸发速度比预期的快。建造混凝土大坝(科卡拉尔大坝)把原有咸海南北两半分隔的计划被提出,用来挽救北咸海。
2004年,咸海的表面积仅馀17,160平方公里(6,630平方英里),是原始面积的25%,水中盐度增加近五倍,大部分其中的动物和植物因之死亡。科卡拉尔大坝在2005年完工,北咸海的海面下降已在2006年部分开始逆转。
参考文献
- ↑ 杨甦宏 杨世灿 杨未冬. 水经注疏补.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75. ISBN 9787101097184.
- ↑ Stephen M Bland. Central Asia Caucasus. stephenmbland.com. [2020-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5) (英语).
- ↑ Rich, David Alan. The Tsar's colonels: professionalism, strategy, and subversion in late Imperial Russi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47. ISBN 0-674-91111-3.
- ↑ Soviet cotton threatens a region's sea - and its children. New Scientist. 18 November 1989 [27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