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伯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伯荣
出生 1922年7月
逝世 2013年5月12日
国籍 中国广东省阳江市
别名 苗木、莫木
职业 大学教授
知名于 集汉语方言语法事实研究之大成,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知名作品 《句子的分析与辨认》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黄伯荣 [1]

黄伯荣,当代语言学家。笔名苗木、莫木。广东省阳江县(今阳江市)人,1922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县(今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那洋村。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黄伯荣从事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三十年,主要致力于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在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都作过许多探讨。2013年5月12日凌晨2时40分,黄伯荣先生因病在阳江逝世,享年91岁。

个人生平

黄伯荣1922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县(今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那洋村。1951年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因高等院校专业合并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讲师。1958年至1987年,响应支援西北号召,先后任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兰州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是西北地区现代汉语学科建设的奠基人。1987年后任青岛大学中文系教授。生前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曾任中国语言学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顾问、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顾问、全国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顾问。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3年5月12日凌晨2时40分,中大本《现代汉语》第一主编、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黄伯荣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黄伯荣先生的逝世是我国语言学界的巨大损失。对黄伯荣先生的逝世,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2]

个人研究

黄伯荣从事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三十年,主要致力于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在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到2001年,他已有著作21部,论文40多篇。

在现代汉语语法方面,黄伯荣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1957年)、《句子的分析与辨认》(1963年)、《语法修辞》(与谢晓安赵浚等合作,1978年)等几部著作和《关于划分词类问题的考察》(1957年)、《汉语语法的研究》(1960年)等许多论文。

他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书中,对四种句子的结构和特点都作了扼要的分析,对各种类型的疑问句分析得尤其详细。对有疑问代词的陈述句,陈述句中包含疑问句,表示祈使的疑问句,疑问句中的特指问、是否问、选择问、正反问等的辨认都作了详细的探讨。

句子的分析与辨认》一书,着重谈相邻的和容易混淆的句子成分和句型的分析与辨认方法,并选有几段短文作为句法示范分析。

在《关于划分词类问题的考察》这篇重要论文中,黄伯荣不同意汉语的实词不可以分类的说法。认为划分一个词的类属,应以语法特点为依据,其中应以句法特点为重点。

他在1979年与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统编教材,获得教育部颁发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999年被推为重点文科教材。

个人作品

黄伯荣教授的论著中,有不少是有关方言研究的。专著有《汉语方言语法类编》(1996)和《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合著)(2001)、《广州人怎样学习普通话》(1957);论文包括有《广州话和普通话的语音比较》(方言与普通话集刊,1集,1958)、《阳江话"入声非声"实验报告》(甘肃师大学报,1960:1)、《阳江音系》(亚非语言数理研究,26,1986,东京)、《广州话补语宾语的词序》(中国语文,1959:6)、《谈谈阳江语法的两个特点》(语文知识,1955:3;又方言与普通话集刊,1集,1958)、《广东阳江话物量词的语法特点》(中国语文,1959:3)、《广东阳江的形容词》(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庆祝王力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周年,1989)、《阳江话动词的动态》(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1990)等。

黄伯荣教授对汉语语法的历史也作过探讨。他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一文中,认为汉语语法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自发阶段、摹仿西洋语法教科书阶段、搬用西洋语法理论阶段、从汉语实际出发的汉语语法学初步建立的阶段。

在汉字教学与研究方面,黄伯荣著有《祖国的文字》(1954年)及语文常识小丛书《汉字常识》(1959年)、《几种念法的字》(1961年)等。

在普通话语音方面,他著有《北京语音学习》(1956年)一书。

在汉语方言方面,黄伯荣对粤方言尤其是阳江话作了近三十年的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对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法方面的比较都作了深入的研究。

在汉语方言研究中,方言语法的研究是薄弱的一环。黄伯荣重视并长期从事方言语法的研究,特别注意方言与普通话的句法比较,是很值得提倡的。这样做不论从汉语方言的深入研究,还是从推广普通话看都是很有意义的。

在方言语音研究方面,黄伯荣著有《广州话和普通话的语音比较》(1955年)的长篇论文,用两千常用汉字在两种话的声韵调方面进行了比较,其中以声母比较为重点,把两千汉字按广州话韵母的次序排列,每个汉字都注有两种话的声韵调。

黄伯荣还为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方言词汇》《汉语方音字汇》写了阳江方言部分。

他不仅对自己家乡阳江的方言作了许多研究,对兰州方言也有研究。对兰州话的语音、词汇、语法作了概括的介绍,写有《兰州方言概说》《兰州方言》(均与赵浚合作)。

在文字改革方面,黄伯荣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参加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讨论,主张取消j、w两个字母。汉字简化方案公布之后,为宣传这个方案,他在《简体字的结构》(1955年)一文中分析了789个简化字的结构,把这些简化字按形体结构分为三类,它可以帮助读者记忆简体字。

1978到1979年,黄伯荣参加了高等院校协作教材《现代汉语》的编写工作,并与廖序东一起任主编。

个人贡献

黄伯荣先生带领青岛大学中文系撰写了180万余言的《汉语方言语法类编》,集汉语方言语法事实研究之大成,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今学术界广泛引用,是汉语语法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

他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自1978年出版以来,再版8次,总发行600多万册,创造了教材界奇迹。其中,第八版由黄伯荣师徒三代共同编纂,被传为佳话

生前轶事

晚年的黄伯荣先生,一直关注着《现代汉语》教材教学的新动向,他不满足于现有教材的质量,希望打破30多年旧框架的限制,在教材编写方面做出改变。据了解,我国高校推行课程改革以来,学时普遍减少,当时流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几乎没有一本可以在规定课时内讲完,有的又因内容陈旧而不便使用。

2008年5月,已86岁高龄的黄伯荣先生带领中山大学及相关院校的20位教师,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耗时三年编写出了《现代汉语》(中大本)。新版本的《现代汉语》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新版本的篇幅较小,但必要的内容和分量并不因此而削弱,黄先生管这叫"瘦身不瘦脑"。编写人员中除了黄伯荣先生的弟子,还有他的徒孙,可谓师徒三代人共同完成的著作。

退休后,黄伯荣先生长居家乡广东阳江,为了配合教材的编写工作,86岁的他又学习了很多新技术,他用相机拍下自己的手稿,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身在广州的其他编写成员。现编写团队仍保留着上百封与黄伯荣的两地信件。在编写期间,虽然已近90岁高龄,但仍然每天12点睡觉,4点就起床工作。

"他不是挂名主编,是真的参与教材的编写",中山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李炜说,他认真到极致,甚至会对教材例句是用"秋天来了"还是"春天来了"都再三斟酌。

黄伯荣临终前,李炜与同事来到阳江看望老师,并带去了新出版的中大本《现代汉语》的课后习题答案,这也是这套教材首个出版周期的收尾工程。黄伯荣看到教材,情绪很是激动,尽管已无法准确发声,仍不断地叫着李炜的名字。

李炜感慨地说:"他是一位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甘坐冷板凳。主编了几十年,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是真正的君子。他的研究以现代汉语开始,以现代汉语结束,从没跑过题。"[3]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傅雨贤回忆起《现代汉语》出版时的一个小故事,在《现代汉语》的编写大会上,黄伯荣先生被选为主编,廖序东先生被选为副主编。黄伯荣先生一直尊重年长自己7岁的廖先生,又是编纂组中唯一一位教授,所以1979年春交稿给出版社时,他悄悄地去掉了廖先生副主编的"副"字,最终教材变为二人共同主编。

社会追忆

语言学大师,望重德高,北国俊贤知泰斗;

康乐园校友,情深义厚,南天桃李失春阳。

--中山大学中文系黄天骥教授撰[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