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鷹戰爭
黑鷹戰爭(Black Hawk War),發生於1832年4月,為美國政府與美洲原住民之間的戰爭。Sauk people|索克族領導者Black Hawk (Sauk leader)|黑鷹,率領密西西比河兩岸的數個索克族、梅斯克瓦基族、Kickapoo people|奇克布族等部落,組成被稱為British Band|不列顛團(British Band)的部落聯合,在伊利諾州與愛荷華州一帶與美國政府作戰。原住民部落聯盟最終遭擊敗,其領袖黑鷹為了避免流血,在1834年簽下Treaty of St. Louis (1804)|聖路易條約(Treaty of St. Louis),結束此戰爭。
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第16任)在其短暫的軍旅時間中曾一度加入伊利諾州民兵團,以上尉身份參加黑鷹戰爭。其他曾參與這場戰爭的人包括溫菲爾德·斯科特、扎卡里·泰勒(第12任美國總統)以及傑佛遜·戴維斯。這場戰爭推動了美國的印第安人遷移政策[1] ,這項政策造成美洲原住民部落被迫出售他們的土地並遷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
索克族分裂
索克族對是否要履行1804年的條約而爭論不休。大部分的索克族人決定西遷,以避免捲入與美國政府的反抗活動。西遷派的領導者Keokuk (Sauk leader)|基奧卡克曾協助部落抵抗1812年戰爭進犯的美國人。基奧卡克並非部落酋長,他是一個精明的雄辯家,他常為了部族的權益而與美國人斡旋。基奧卡克認為1804年簽訂的條約是個騙局,但在1824年見識過美國東岸城市的規模後,他認為索克族不可能成功對抗美國。
大部分族人決定跟隨基奧卡克西遷,不過依舊有大約六分之一(800人)的族人留下來對抗美國人的擴張行動。曾參與1812年戰爭的Black Hawk (Sauk leader)|黑鷹,當時已經年過六十,但依舊在1829年緊急接下了反抗派的領導職責。黑鷹與基奧卡克一樣,並非部落酋長,但為了在部落中的影響力,他們兩人成為彼此的勁敵。實際上,黑鷹在1816年5月簽署了一項條約,肯定了1804年有爭議的條約。不過黑鷹堅稱在當時會議談妥的條文跟他當時簽署的文件兩者內容完全不同,根據黑鷹所述:「白種人習慣對印地安人表面說一套,實際上卻將另一套寫在條約上。」
黑鷹堅持要固守他一輩子生活的索克族部落。當索克族人在1829年回到他們的村落進行年度冬獵時,赫然發現當地已經被白種人的擅自墾荒者所佔領,且這些不速之客甚至打算出售這些土地。在數個月與擅居者的衝突後,1829年9月,索克族人為了下一次的冬獵而離去。為了避免更進一步的衝突發生,基奧卡克告訴弗賽斯,他和他的追隨者都不會再回到舊的部落。黑鷹反對基奧卡克和弗賽斯的建議,逕自帶著他的追隨者在1830年春天重返舊部落。這次,重返舊部落的隊伍中,還增加了與索克族交好的Kickapoo people|基卡普族族人,人數約200人。之後,黑鷹和他的追隨者,被人們稱為British Band|不列顛團,因為他們時常會懸掛英國國旗來蔑視美國主權。此外,他們也希望能獲得加拿大Fort Malden|馬爾登堡壘英國駐軍的協助。
當不列顛團在1831年再次回到舊部落時,不列顛團的人數增長到1,500人,其中也多了Potawatomi|波塔瓦托米族族人,而波塔瓦托米族也與索克族和美斯夸基族交好。美國政府決議要將不列顛團驅逐出伊利諾州,美軍西部陸軍指揮官Edmund P. Gaines|埃德蒙·彭德爾頓·蓋恩斯將部隊合流,希望以武力恫嚇的方式將黑鷹的不列顛團嚇跑,但如果原住民們騎馬逃向伊利諾州內部,軍隊沒有騎兵能夠追上他們,因此在6月5日,埃德蒙向Militia (United States)|民兵 (美國)|民兵借調了一個騎兵營。伊利諾州州長John Reynolds (U.S. politician)|約翰·雷諾茲要求民兵部隊警戒,該部隊約有1,500名志願者。與此同時,基奧卡克說服了部分不列顛團的成員離開伊利諾州。
1831年6月26日,埃德蒙向索克族舊部落發動突擊,但發現不列顛團已經放棄該地,並再度跨越了密西西比河。6月30日,黑鷹、奎什奎基與其他索克族領導會見了埃德蒙,並簽署了一項條約,保證索克族會留在密西西比河西岸並與加拿大的英國人斷絕關係。
目錄
毀約
黑鷹和他的追隨者們,並沒有在密西西比河西岸停留太久。1831年後半,另一位索克族領袖-Neapope|尼雅帕普,自馬爾登堡壘回到部落,並面見了黑鷹,他告訴黑鷹,英國人以及其他伊利諾州的部族已經準備好協助索克族對抗美國。至今,尼雅帕普的根據、消息來源和動機依舊不明,部分的史學家認為尼雅帕普告訴黑鷹的消息不過就是妄想。
因為尼雅帕普的錯誤情報,巫師Wabokieshiek|沃博基希爾克(意為:白雲),或被美國人稱為「溫尼貝戈先知」(Winnebago Prophet),錯誤的認為其他部族已經準備好協助黑鷹。沃博基西爾克的媽媽是Ho-Chunk|聖語族|聖語族人,不過他的父親隸屬於提供部落的索克族氏族。當沃博基西爾克在1832年加入不列顛團後,他成為該團索克族的民事領袖。他所居住的部落:Prophetstown, Illinois|先知鎮,距離位於羅克河的索克族部落約35英里。先知鎮住有約200名聖語、索克、梅斯夸基、基卡普和波塔瓦托米族的居民,這些居民都不滿部落首領們在面對美國擴張時沒有挺身而出。
1832年4月5日,不列顛團再次踏入伊利諾州。約500名的原住民戰士和約600名的非戰鬥人員,跨過Iowa River|愛荷華河河口的黃色河岸(現今奧闊卡地區)後,向北前進。至今,為何黑鷹要再次進入伊利諾州依舊不明,白人和美洲原住民對此的相關資料彼此衝突。有一種說法是黑鷹打算奪回原先的舊索克族部落,但也有認為他們的目的地是先知鎮的說法。
隨著不列顛團再次回到伊利諾州,美國政府敦促沃博基西爾克建議黑鷹折返。先前,沃博基西爾克告訴黑鷹,1831年埃德蒙與索克族所立的條約只禁止他們回到舊部落,但並沒有禁止他們搬到先知鎮來。因此他並沒有建議黑鷹回去,而是告訴他,如果不列顛團與白種人保持和平,白種人只能讓他們定居在先知鎮,尤其是如果英國和當地勢力支持他們的話。
部落戰爭和美國政策
雖然重返伊利諾州的不列顛團憂慮美國的動作,不過他們更擔心會與當地的美洲原住民部落發生衝突。大多數人將黑鷹戰爭視為美國政府與不列顛團的衝突,然而歷史學家約翰·霍爾卻認為這是無視其他參戰的美洲原住民族的觀點。霍爾認為「黑鷹戰爭不過是數十年間美洲原住民部落之間複雜衝突的其中一次。」
1812年戰爭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原住民之間的第三股勢力,美國也將自己視作原住民間的調解人。在黑鷹戰爭之前,美國官方持續的調解和勸阻原住民部族間的紛爭。這並非完全出自人道,主要還是因為原住民之間的戰事會使美國更難以取得美洲原住民的土地和將原住民部落移居至西部,即「印第安人遷移政策」,這項政策在1820年代後半成為美國政府的主要目標。
1830年,一些暴力事件開始危及美國在預防部落之間衝突的努力。5月,桑地蘇族和梅諾米尼族人殺害了15名正在普雷里德欣參加條約會議的Meskwaki|美思夸基族人。1831年7月,一群美思夸基族和索克族人也在普雷里德欣殺害了26名梅諾米尼人作為報復,其中包含婦女和孩童。此後,雖然美國政府阻止了梅諾米尼人報仇,不過,西部的部落與桑地蘇族組成了抗擊索克族和美思夸基族的聯盟。
為了避免衝突擴大成戰爭,美國政府下令陸軍逮捕屠殺梅諾米尼人的兇手由於指揮官蓋恩斯將軍患病,其下屬的旅長Henry Atkinson (soldier)|亨利·阿克金森將軍,接下了這個命令。阿克金森是一名中年軍官,曾在1827年的Winnebago War|溫尼貝戈戰爭中顯現出其靈活、幹練的的行政管理和外交能力,不過他從未參加過任何戰鬥。1832年4月8日,阿克金森與同行的200多名士兵坐著蒸汽船從Jefferson Barracks Military Post|傑佛森·巴拉克斯軍事哨站出發,沿著密西西比河北上。在路途上,阿克金森和不列顛團在密西西比河上相遇,此時不列顛團和黑鷹剛橫跨密西西比河進入伊利諾州,但是阿克金森並未認出他們,就這樣與不列顛團擦肩而過。 4月12日,阿克金森和他的部隊抵達巖島的阿姆斯壯堡壘後,他才得知此行要捉捕的美斯夸基人加入了不列顛團,並隨著不列顛團一起進入了伊利諾州。如同其他美國官員,阿克金森認為不列顛團有意開啟戰端。由於他率領的部隊人數過少,因此他希望能獲得伊利諾州民兵團的協助。為此,阿克金森在13日寫了信給伊利諾州州長雷諾茲,內容大概是不列顛團的威脅,不過,阿克金森有意的誇大了內容。此時的雷諾茲正希望一場戰爭,以此將伊利諾州境內的美洲原住民趕出去,因此,他滿足了阿克金森的請求,他要求民兵志願者在Beardstown, Illinois|比爾茲敦集結,服役期從4月22日開始,役期為三十天。這次徵召的民兵被編為共有五個團的步兵旅,人數約2,100人,由Samuel Whiteside|薩繆爾·懷特斯德將軍擔任旅長並負責統帥,當時Abraham Lincoln in the Black Hawk War|黑鷹戰爭中的亞伯拉罕·林肯|23歲的亞伯拉罕·林肯以上尉的身分加入了這個民兵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