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国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317国道,也称为川藏公路北线,起点为四川成都,终点为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全长2034千米。是西藏重要的交通线路。川藏公路的北段属于317国道。
在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终点由原先的那曲调整为噶尔。
艰苦修建
1951年5月,十八军53师157团等部队开始按照上级的要求,在达马拉山(即达玛拉山)上修筑公路,这条路就是举世闻名的川藏公路的一段[1]。那时没有现代化的施工机械,只能靠手挖肩扛;工具也很简单,只有钎、镐、筐、扁担、钻等。
那一年,发生了一件令晋美巴顿永远不会忘记的事:那年冬天,在山顶上修路时,解放军的一个连队,在爆破土石时,有两个小战士因没掌握好引线点着爆破时间,返回查看时,炸药爆炸,当场就牺牲了,骨肉横飞,惨不忍睹。
后来,战友们忍着悲痛,找到那两个小战士的遗体,安葬在现在的妥坝乡政府背后的一个小山坡上。现在,经历了60年风雨的冲刷,那两座坟茔早已变为平地,没有墓,没有碑,只留下荒草枯树和皑皑白雪伴着长眠地下的英灵。
说到这里,晋美巴顿老人的眼睛里泪光闪烁,悲伤又一次笼罩着我们,当年修路牺牲的英雄,又岂止那两个无名小战士呢?
川藏公路大大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改变了西藏长期封闭的状况,对西藏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改建工程
妥昌公路重建
妥昌(妥坝--昌都)公路全长118公里(最初为121公里),是国道317线即川藏公路北线的一段重要路段,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和国防公路。受20世纪50年代初对公路通车要求紧迫和施工条件差等诸多因素制约,该路段纵坡大,坡距长,为事故多发地段,正常行驶需一天时间,雨雪季节,时常发生塌方或积雪,对行车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昌都县妥坝乡到昌都地区驻地,有翻越达马拉山的121公里的盘山公路,需要一天时间而且路途风险大,一直使用了50多年,一直是四川到昌都的一条主干道,也是村民们进出山的必经之路。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条又高又险又难走的路,越来越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公路改建工程由国家交通部批准建设,路线全长110.94公里,项目投资5.5亿元,建设总工期为3年。工程完工后,经317线国道从昌都至成都的车辆将避开山高路险的达玛拉山。
改建后的妥昌公路除昌都镇2公里的过境公路按二级标准改建外,其余路段按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标准改建,路基宽度为7.5米,路面宽度为6米,路面结构为沥青砼路面。改建后的妥昌公路为110.94公里,行车时间可减少三分之二。2002年,全长111公里的妥(坝)昌(都)柏油公路开始修建,2006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三大改建
“十二五”期间,国道317线路中有三个重点路段需进行改建,主要包括珠角拉山隧道及连接线新建段、斜拉山至巴青段、类乌齐至丁青段。该改建工程计划年内开工,未来将全面改造成黑色化路面。
昌都至类乌齐段,全程105公里,此段路程开始有柏油路;类乌齐至丁青共148公里,从类乌齐出发先缓后急,斜拉山至巴青段,路线所经大部分地区依山傍水,个别路段横坡陡峻,沿线地质灾害较多,特别是丁青前后,地质灾害尤为集中。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昌都地区珠角拉山隧道及连接线新建工程,全长8.842102公里,总投资88640万元。改造后的公路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宽度7.5米,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国道317线斜拉山至巴青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03.252公里,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国道317线类乌齐至丁青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51.75公里,其中主线长143.65公里,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国道317线中这三段重点改造建设路段,计划年内开工建设。”该负责人说。
“十二五”期间,国道317线计划改造建设路段共长386公里[2]。这些路段进行改造建设后,未来将全面实现黑色化路面。国道317线与国道318线路相比,路程将缩短很多,但路况都属于三级公路标准,相差不大。
视频
317国道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行拍317国道成都至那曲,美篇,2018-10-11
- ↑ 川藏公路 展示美丽与沧桑的旷世长卷,中国公路网,201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