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湖第一亭--来凤亭(李津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湖第一亭--来凤亭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西湖第一亭--来凤亭》中国当代作家李津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西湖第一亭--来凤亭

从保俶塔向西,也就一箭之地,有一巨石如平台,其上有一座玲珑小巧、朱柱飞檐的六角亭子,名叫“来凤亭”,享有“西湖第一亭”之美誉。 此地原为宋代西太乙宫遗址,亭踞巨石,眺保俶塔宛如凤首,山势如振翅欲飞之凤凰,故名“来凤亭”。

这亭子是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浙江总督李卫始建,和保俶塔互相衬映呼应,构成一个风景整体。特别是清秋木落之时,这里“木落天高,岩石瘦削,风景特异”,乃西湖十八景之一的“宝石凤亭”。

综观历代主政杭州者,均十分喜欢在西湖景区内选出一些小景点予以题名。最经典的当然是南宋时已经形成的“西湖十景”,其脍炙人口的程度是其中的一些已经成为中华绵绣河山与璀璨文化的代表。

当代则有“新西湖十景”和“三评西湖十景”,选择与命名优劣不一。元代时有“钱塘十景”,清代则有“西湖十八景”和“西湖二十四景”。在如此繁多的景点名目中,带有“亭”字的只有3处,分别为西湖十八景中的“宝石凤亭”和“亭湾骑射”,西湖二十四景中的“漪园湖亭”;另有一处虽未有“亭”字,但其义与亭有直接关系,为西湖十八景之“湖心平眺”。

十分幸运的是,位列其中的“来凤亭”,除了必要的修葺之外,并没有经历任何毁坏,仍然保留了当初的模样,是为清代文物。

清钱塘学者厉鹗的《宝石山亭》诗云:

雕亭高耸缓跻攀,一一峰峦佛髻鬟;

更坐落星岩石上,犹言吴越旧封山。

这首诗非但写了“宝石凤亭”秀丽的景色,而且还用了吴越王封宝石山的典故

徐琪撰有两联:

孤山树合仙人宅;

太乙光分处士庐。

小筑一楼,存西爽遗迹;

相离数步,即东坡古庵。

来凤亭昔亦称“西爽亭”。太乙就是太一,道家所称之道,宇宙万物之本源,这里是指北极星。《星经》:“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读罢此两联,再观察四周景物:有仙人居住的葛岭抱朴庐遗迹,可以看到处士昔时的庐墓,邻近即是东坡古庵,或许就是指有苏东坡手迹和东坡与道潜遗像的智果寺,两副楹联的用意就很容易理解了。

置身“来凤亭”中,见前面有一块长两三米的椭圆形巨石,因下部与山岩脱离,摇摇欲坠,如天外坠落,俗称落星石,又称寿星石;山顶之北,临空挺立一巨石,称看松台,上刻“屯霞”2字,在阳光下,岩石光耀闪烁,宛如彩霞屯积,故名屯霞石;西行是川正洞,为巨岩倾叠而成,石几榻上,可供休憩;洞后有一条长约10余米,宽不足1米的石峡,两侧石壁如削,壁间有巨足印,传说系吴越王钱镠用脚蹬开的一条道路,名“蹬开岭”;从此而上,可攀登至宝石山顶狮子峰,山势险峻,巨石兀立,有“一峰之志”誉称;山南麓还有一块“秦皇系缆石”,说的是公元210年,秦始皇南巡会稽郡祭大禹,船行至此,因钱塘江口风恶浪高,便停泊在宝石山下,将船缆系在石上。[1]

作者简介

李津军,男,1960年7月生,山东临邑人,大学专科毕业,中共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