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临夏滨河三景(付少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临夏滨河三景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临夏滨河三景》中国当代作家付少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临夏滨河三景

大夏河的临夏段,早前是臭水沟、烂河滩。通过近年的大力整修,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临夏旅游新名片,我名之为滨河三景——花景、水景、鸟景。

花 景

河州八景属于临夏的有二:丹凤晚霞——凤凰山;临夏砖雕——红园砖雕;露骨积雪——太子山,临夏虽可远赏其景,遥感神韵,然其址却在临夏县与和政县境内。凤凰山的晚霞,可遇不可求,渺茫如古诗中的意境;好在临夏砖雕,乘势崛起,风行万里,光耀河州。

然而,花景缺位的临夏终究是抱憾的。

临夏人历来爱花、种花、赏花,视花如命。六百年前,明初被贬谪到临夏(古称河州)的大才子解缙写到:“秦地山河无积石,至今花树似咸京。”足见当时河州花树之盛。

临夏人尤擅于牡丹的栽培观赏,栽培牡丹已有八百年的历史,家家种牡丹,人人爱牡丹,蔚然成风。清朝陇上诗人吴镇诗曰:“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给予河州牡丹崇高的地位。遗憾的是,河州牡丹在历史上没有像洛阳牡丹、菏泽牡丹那样形成气象,缺少盛名。

十里牡丹长廊的建设,终使河州牡丹美名远扬,铸就花景品牌。

临夏地处西北内陆,地势高峻,气候温凉 ,牡丹花季比中原洛阳,比齐鲁菏泽都迟,近乎一月的时差。借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还挺合适。每年的五月上、中旬,滨河南岸的十里牡丹长廊,牡丹次第开放,繁花似锦,香飘兩岸。您看,魏紫的尊贵,姚黃的温馨,梨花雪的纯洁,粉西施的妖冶,佛头青的庄重,朱砂红的热烈,花二乔的美艳,绿蝴蝶的雅致,醉贵妃的娇媚……还有叫不上名字的品种,皆花大如盘,复瓣参差,总体予人雍容华贵,仪态万千的印象。

而,源源临夏的紫斑牡丹,是临夏独有的特色精品。因其花瓣根部的紫斑,品种独特,品相高贵,享誉中外。

从空中鸟瞰,一条万千牡丹绘就的巨幅彩锦,东起折桥湾,西至三道桥,蜿蜒如带,灿烂如霞,气势如虹。

每年的五月花季,临夏市都要举办盛大的“河州牡丹旅游观光节”。届时,各种文体活动,商贸展销,丰富多彩。来自甘肃本省的,青海的,宁夏的,新疆的,乃至陕西及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花如海,人如潮。一朵朵牡丹花旁,一丛丛牡丹树前,观赏的 ,拍照的,摄影的,流连踯躅,乐不思蜀。耳畔回旋悠扬的河州花儿:“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去是容易摘去是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白牡丹白者耀人哩,红牡丹红者破哩;尕妹的身旁有人哩,沒人是我陪者坐哩。”把尕妹比作牡丹,多么浪漫的情歌啊!听——“山里高不过太子山,川里平不过四川;花儿里俊不过白牡丹,人里头好不过少年。”“花里为王的属牡丹,人里头英俊的是少年;尕妹连我一起站,像一对红白的牡丹。”将少年(男儿)比作牡丹,更出人意表, 匠心独运。

浪乏了,在清真餐厅里,要上两斤手抓羊肉,刮着用牡丹花开水冲泡的三泡台盖碗茶,再来个小碗河州老炒,那种惬意,只有您亲历过,方能心领神会。

更壮阔的六十里牡丹长廊,已展开了巨幅画卷,翘首企盼您的光临。

水 景

经过治理美化后的大夏河临夏段,旧貌换新颜。

河道疏浚 岸堤加固,防护栏,绿化带,岸上步行观光彩道……使大夏河变美了,变得可亲可近了。

人控电动拦水闸板,关闸后,将大夏河临夏市区段,蓄水形成十几个平湖。风吹水面,微波荡漾。早晨,漫步在依河而建的亲水平台上,旭日把一道金光洒在湖水中,金波粼粼,碎金点点, 水光潋滟,心情随之畅快起来,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亲水栈道靠岸边,设置有坐椅,供人们休息。岸边的护坡上,建造了诗墙,展示着历代名人描写河州的诗词。涂成古铜色的铁板上,粘着古铜色的诗词。解缙的“只道河州天尽头,谁知更有许多州。八千里外泥巴国,行客经年未得休。”写河州离皇城之僻远,但更遥远的泥巴国(今尼泊尔),去那里的行客常年不断。他还写道:“春风一夜冰桥折,霹雳声如百面雷。亦有渔人捕鱼者,短歌微送月明回。”说明六百多年前的古河州,冬天寒冷,大夏河上结有冰桥;更重要的是,大夏河有鱼,渔人在明月中满载而归。那清溜溜的大夏河,仿佛在我的眼前流淌,鱼儿自在的生活在没有污染的河水里。

然而,不知何时,大夏河变浑了,变臭了,鱼死尽了,大夏河成了臭水沟,烂河滩。

经过近几年的艰辛治理,大夏河的面貌,脱胎换骨,甫有了今天的靓丽。

岸边,仿古的水车,吱吱呀呀的转轮声,哗哗啦啦的落水声,似乎把人带回过去的日月。而巨大的风车,亭亭如高脚杯的郁金香,又显出荷兰风情。

夜晚,两岸闪烁着霓虹灯的建筑,倒影在湖水中,色彩斑斓,光影迷离,煞是好看。若逢节假日的晚上,湖中的音乐喷泉,多彩水柱随音乐抑扬顿挫,翩翩起舞。一会儿,轻歌曼舞;一会儿,狂放高昂,水柱冲天;霎时又左摇右摆,若风拂柳……千姿百态,风情万种。

大夏河上架设的桥梁,也各具风格。摩天轮大桥,堪称临夏之眼,雄踞大夏河东面,夜晚光彩辐凑,亦真亦幻;联谊桥,斜拉悬吊,绳索刚劲,如健儿身上的棱棱肌肉,亮出阳刚之美;其它的几座桥,也各具造型,别有风采。在夜晚的灯彩里,愈发显出美轮美奂的景色

真是,桥增水影,水显桥姿,相得益彰。

鸟 景

大夏河临夏段,以前几乎见不到什么鸟。

随着水质的改善,近几年冬春季节,野鸭,河鸥,逐渐多了起来。

水质向好鸭先知,野鸭是最早进驻大夏河的。假若您漫步大夏河边,成双成对的野鸭嬉水觅食,在水面上如轻舟般划过,身后曳出扇状的波纹,使溶溶滟滟的湖水神韵灵动。那轻盈的水的精灵,雄鸭头眼部天生一对绿逗号,腹侧一双长白线,尾端恰似奶油色;雌鸭通体麻灰,素雅淡妆,与禽鸟类雄性艳丽雌性素淡的体貌一致。最让人感动的是,夫妻双双,前后照应,形影不离。

一天黄昏,我在亲水栈道散步,一对水鸭正顺流而下,猜是归巢途中。雄鸭游得快,雌鸭落后一大截,二者还在分汊河道,看似一家不见一家,天色将晚,我有点但心雌鸭。此时,雄鸭感觉到了不对劲,溯流返回,左顾右盼,嘠嘠呼唤,雌鸭听到老公的呼唤,翻过河渚,终得相会,结伴回巢。

野鸭胆小,一般在离人较远的河中心或对岸觅食,警觉性较高,发觉有人靠近,迅疾躲远。是否与以前人们捕杀遗留的阴影有关?我不得而知。

现在,野鸭是国家二级保护禽类,随着环境的改善,水质的提高,来大夏河越冬的野鸭逐年增多,在整个大夏河临夏市段,都能观赏到野鸭嬉水。不仅如此,这两年,成群的河鸥,罕见的白鹭,也栖息大夏河过冬。

河鸥胆大亲人,每天都有行善爱鸟的人士喂食河鸥、野鸭。爱鸟的人,提早准备蛋糕面包馒头,抽空来到河岸,把掰破撕碎的面粒扬撒向有鸟的河中,河鸥迅捷的从半空中截获食物,胆子更大的河鸥敢从喂食者手中啄取食物。时间一长,远处的河鸥闻讯,纷纷云集喂食点。成百逾千的河鸥上下翻飞,盘桓回旋,争抢食物,欧欧作声。掉到水边的食物,成群的野鸭嘠嘠争食,蔚然成景。岸上,拍视频的,拍鸟的,自拍的,玩直播的,皆沾着河鸥的光,各显其能。

河鸥,翅膀阔大,飞行能力强,迁徙万里。以前临夏没有河鸥的影子,看见传到网上的河鸥视频,羡煞死了。现在 ,河鸥就在家门口飞翔,想看瞅空就可去看。

我想,新河州八景里,应该有临夏“滨河三景”的名字[1]

作者简介

苦甘,名付少云,甘肃临夏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