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只缘心在此山中(严雨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只缘心在此山中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只缘心在此山中》中国当代作家严雨龙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只缘心在此山中

就在这个春天里,油菜花开的时候,家乡突然一夜爆红,一时游客云集,成了远近网红打卡地。由于地处山沟乡野,本就没有什么停车场,每逢节假日,各地去的小车只好停靠在公路边,一长溜绵延几里。惹得一些游客抱怨还得扶老携幼的徒步,孩子口渴找不到水喝,老人累了无处休憩等等。尽管“怨声载道”,可游客还是不断趋之若鹜。这大大出乎村里主事人意料——真没想到一觉醒来会有这么多人纷至沓来。年老的乡亲惊呼,这山出神了么?

成网红是因为那座山成了风景,而风景毕竟不可能一夜长成,也不可能这么多年“养在深山人未识”,世间探险探胜者多了去了。那真是出怪出神一样的了。

生于斯长于斯,对于这座魏然博大的大山,说了如指掌是一点都不夸张的,因为大山上的每块石头我曾经都摸过。

大山是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小时候听说这山上是古木参天,植被茂盛,枯死的树根也如水牛一样庞然。极少有人爬到山顶去,村里到过十坑尖的人几乎和去过杭州上海的人一样,一生的骄傲。耄耋之年的母亲还经常说起我2、3岁时,夜里金钱豹下山偷袭家猪的事。说有时大白天老虎豹子就来。豹子咬住猪脖子,轻轻一甩就挂在豹身上,驼着百斤猪也迅疾奔窜,乡亲追至山下,那豹子已到了山坡,还回头看看。

等我记事起情形就完全不是这样了,满山都是怪石嶙峋,薄暮黄昏里,看着奇石林立的黑影,宛如一群老虎豹子等怪兽蹲居岩石上,虎视眈眈以对,森森然。仿佛山上一块块奇形怪状的岩石,都是小时候传说中的猛兽所石化。这山颇为恐怖。

少年樵夫时,为柴所困不得不偏向虎山爬了。满山遍野攀爬,从一个个岩石的罅隙里,东一根西一枝砍(因为缝隙,所以大多需要柴刀塞进去割),寻遍一片山才砍起一把。后来灌木荆棘砍完了,十坑尖的茅草也割光了,就挖柴根。石头山上的柴根,几乎不用挖,抓住露出泥土的根,一拔就起来,泥土黑黑的却很松散。有时看到悬崖峭壁上斜展的枝丫,恨不能长出翅膀。可望不可即,还捡块石头抛打抛打。也有胆大贪婪的小伙伴,不要命地攀援而上,常常半途而废。还有为此殒命的。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死亡,人跌下去,无声无息,如同一张飘零的枯叶,连声音都没听见。他还站起来,还似乎笑了笑,说是头有点疼。小伙伴还翻他头皮找伤口,只见一个胞一点红,血都没怎么流。他大哥还说,这么没用,回去指不定还挨娘骂了——柴火没砍到多少,人还跌倒。没想到却死了,生命如此之轻。

家处深山,靠山却砍不到柴火,还满布凶险。这山留给少年的印象便是苦与恐怖。恨自己家乡的山清瘦贫瘠,山不像山。

40年前读大学时,同学都会谈起自己的家乡如何的美,谁不说家乡美啊。我没有底气说怎么美,确实自己也没有感觉美。只能把那座山想象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同学嘻嘻笑,笑得颇为暧昧。因为谁都知道当时那儿还是著名的贫困县,穷山恶水,何美之有啊。

30年前,与人说起家乡时,终于不无自豪了。因为山下开办了许多工厂,轻钙厂、石灰窑、水泥厂、砖厂等等,俨然工业重镇。乡亲普遍富裕起来了,那时富裕是最美,似乎也是唯一的美。富饶之地才是美丽风景。

20年前,我已经不敢跟人提起家乡的什么了,自己也怕回老家。灰尘遮天蔽日,长年累月迷茫了浓浓的烟灰,几近令人窒息。山川无不蒙着一层灰白。此时,家乡也出名了一次。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等主流媒体图文并茂地报道,这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有人问起我这里是不是老家,我也常常支支吾吾而言它。脏乱差,那比穷还令人不堪啊。

不过许是因了这个出名,乡亲才普遍知道这座一直叫石壳山的山,原来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三衢山。居然还是所在市的母亲山。历史上有着诸多传说与名胜古迹,我也无意于此。只记得有朋友当时说过,三衢山像座雪山,老远看去白白的。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却条件反射出,那白,是白灰所蒙,那白,该不会山体的露骨,白骨森森。产生不了丝毫美感。

就此三衢山进入了整治,谈何容易啊。尽管每次回去,看到山脚立着巨大的招牌——重整河山!但我对还青山绿水以本色,真的没抱什么希望。

去年再一次回去,感觉空气是有了许多的清新,尤其沥青路越来越宽敞平坦。惊奇于乡村道路,从县城到三衢山短短8、9公里,一路上有好多红绿灯口。感叹沧海桑田,红绿灯也下乡了。这红绿灯都在家门口了,乡村就地城市化估计也不远了。听是听乡亲说村子后面的矿区已经改造成矿山公园了。心想或许胡乱地推土平整一下罢了,还能成啥样的公园,远远看了几眼,没觉得有什么“翻天覆地”。倒是山间田地作了统一修整,流转集中经营,看去有点原野感觉,想着倘若一律种上油菜的话,来年春天确实是花海了。

不期,今年春暖花开时,微信朋友圈里频频闪出一个短视频,点进去一看,哇塞,可谓看得惊心动魄了。原来这就是自己的家乡,自己的老家啊。印象里的逢头垢脸,摇身一变,成了青翠欲滴,光彩照人,光彩夺目。借着这天眼,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老家。字幕弹出说是东方小瑞士。脑海里便叠幻出一副副三衢山的旧貌新颜,与视屏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啊!

无限风光在视屏。我只是想提示一下视频里没看到和看不到的美景,不是要说那里还有灰窑咖啡茶馆、村上酒舍、窑里风情。而是说那个村子也是历史文化村,是个状元故里。宋代曾几的诗《三衢道中》所描写正是这里。山的西边的半山还有一个岩洞,那是一代名臣,史称铁面御史的宋朝赵抃,年轻时读书处,也是他之后相当长历史中浙西一所著名书院。还有-------太多了一时说不完,那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还是留待游客自己去探访吧。

老家矿山公园,在我的眼里很大很大,囊括了整个家乡山山水水,还有很多。整个乡村都应该是一个公园。生活美了,山美水美人美。惟其生活美色的打底,才有了一夜走红。或许不少地方乡村振兴、农村城市化,就差这么一个“公园”吧?

也许诗意从来都只在远方的,也许距离才会产生美。但是最美的风景确实在家门口。谁不说家乡美?我认为这个“谁”应该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我相信,至少从今后但凡去过的人,都会说我的家乡美。

[1]

作者简介

严雨龙,浙江衢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