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家书(李逸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家书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家书》中国当代作家李逸群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家书

家尊堂亲见:

儿逸群恭请福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昔日嗷嗷待哺,嬉戏膝下之孩童,已然为文质彬彬,博学多识之大学生也。忆当初共聚一堂,欢颜笑语,其乐融融。今天涯阻隔,天各一方,儿感慨万千,临渤海而远眺,望眼欲穿,欲极目而见泰山。仅碧波万顷,泰山何所见也,遂酣然泪下。儿思乡情切,思父母情深,恨不肋生双翼,侍于父母身旁。纵千言万语不足畅叙亲情也。

儿今生之幸事乃生乎父母之怀。父母于儿之谆谆教诲,儿铭记于心也。常念昔时儿读诗心燥,父亲心平气和,言读诗之益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儿今日之文笔,皆出于父亲之耳提面命也。回首往昔,父母授儿以“劝君莫打出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之善,又授儿以“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谨慎。父母不以“棍棒出孝子”为然,常言传身教,躬身力行,示儿以知书达理,落落大方,善气迎人。父母要求之严格,儿不敢违,盖儿深知父母盼儿成龙之心切,父母身为师长,儿怎敢辱没父母之淑质英才之名?儿必不负父母所望。

忆国庆之时,儿以初离家远甚,穿渤海,跨河山,及登家门,八月十五丑时也。匆匆洗漱,酣然入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儿秋睡已足,长吟一句:窗外日迟迟,翻身下床。拜见尊堂,概昨日乏甚,今日相见之喜极,乃泣下。日过午,烹虾蟹以接风,觥筹交错,欢颜笑语,实乃其乐融融之景也。已食咦,并肩坐于沙发之上,时嬉笑言欢,喜兮悲兮,滚滚东流。祖母之情,铭记于心。翌日驱车百里,至祖母家。祖母古稀之年,身体尤硬朗,见逸群至,笑语相迎。逸群喜甚,傍祖母而坐。祖母鹤发童颜,银丝飘飘,执逸群之手,言语切切,问逸群家常起居之事。逸群一一作答,祖母连连发笑。乃祖母心念逸群至切,闻逸群诸事顺遂,大喜过望,笑逐颜开。日过午秋朗景明,遂架灶支锅,宰鸡烹鱼,已而香味绕梁,数久不散。伯,父开怀畅饮,子,侄大快朵颐,杯鸣筷吟,笑语连连。

不觉相别又五日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诚如是,父母于我之思念,儿有感于心。儿于父母之思念,父母亦可知晓也。 或曰,望云之情,寒泉之思,终不成大气。儿不以为然,曰:父精母血方得为人,若父母之情尤不铭记于心,何复望汝心怀家国,以天下为己任哉?乃儿心念父母,更心怀天下之表意。儿自反海大,负弩前驱,今以此文为序,于此立誓,儿将以青春为答卷,展鸿鹄之志,抚心自问,笔下付尽心中爱国情。不论结果,不念喜悲,畅心中之所畅,白心中之所思。漫游书卷,青史留名。

海大,实乃汇天下英才,聚天下名师之学堂也。儿何其幸学于此。鸿鹄志在千里,大鹏志在天涯,儿必尽展鸿鹄之志,以青春独有之姿态,傲然于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儿深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当以“三更灯火五更鸡”之意志,“君子以自强不息”。儿于海大有情投意合之友,有诲人不倦之师,有兰芷之室。儿于海大如家也,父母不必挂念,儿岂敢懈怠,儿必以天下为己任,待学成之日,儿愿得此身常报国,青春为墨,赤心为笔,笔走龙蛇墨飞舞,倾心付中国! 儿甚好,父母勿我为念。秋风渐凉,望父母夙夜戒护,儿敬扣福安。[1]

作者简介

李逸群,我是一名大一新生,平时很喜欢读读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封神,聊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