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相遇泰山(李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相遇泰山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相遇泰山》中国当代作家李芙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相遇泰山

说起对泰山的憧憬,源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对登泰山的渴望,源自杨朔的散文《泰山极顶》。登泰山而极顶,观日出而悦目,成为我旅行的目标。

从岱宗坊出发,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岱宗坊是一座明代建筑,其建筑风格很有明代特色,这里是皇帝们登山祭天的起点,唐代诗人杜甫有过这般描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站在岱宗坊向山上望去,远山劲松笼罩在烟雨朦胧之中,似虚、似幻……渺渺茫茫,仿佛一幅巨型立体水墨丹青画卷,置身其中似有飘飘欲仙之感。沿着石阶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细雨飘洒在头上、落在脸上,湿湿的,润润的……似有登山洗礼的感受,旅途的劳顿和疲倦也随之烟消云散。越过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山是一层比一层高,一叠比一叠奇,层层叠叠,似画家笔下的浓墨重彩,被雨水一淋,更显得艳丽生动,雨中爬山的人们更为画面增添了动感。

同行的几个人都来自北方平原,对于爬山都显得十分吃力,还没有到中天门,就累得气喘嘘嘘。在壶天阁喘息之时,有两个挑山工从山下追上来,看到他们肩上挑着担子,脚步很轻松的样子,大家都很纳闷,于是,我与他们攀谈起来。

“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去南天门送货。”一个高个子青年人一边用毛巾擦脸一边回答。

“我看你们走山路不费劲儿,这里有什么窍门吗?”

“那有什么窍门,只是我们走惯了山路。不过有一点我可以告诉你,在走山路时不要走直线,尽量走之字,这样就会轻松些。”

“你们是哪里人?这是要挑到上边去卖吗?”我接着追问。

“说起来不好意思,我们是下岗职工,这不,在山上摆了个地摊,赶到旅游旺季,每天的收入很可观,比上班可强多了。人啊,贵在战胜自我。”说着挑起担子向山上走去。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被他的话激动起来,是呀,人如果能战胜自己;那么,还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呢!带着这种思索,按着他的指点很快爬到了中天门。

山路变得越来越陡峭,愈来愈难行;然而,我按着之字走法确实轻松了许多。来到对松亭,看山色,莽莽苍苍,近处苍松翠柏绿得滴水,远处一片黛色紧锁在雨雾中,似虚似幻在眼前飘荡,听潺潺流水和阵阵松涛,早已没有了唐代诗人李白“飞流洒绝谳,水急松声哀。”再往上爬,渐渐接近十八盘,山路越来越险,似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之状。爬上南天门,天气豁然晴朗,走上天街,摆地摊卖商品的一个挨着一个,仿佛一条商业街。凉风习习吹来,浑身顿觉爽快起来。站在天街向下看去,登山之路像一条飘带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回首走过的路,恍若“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此时,很有天高地阔之感。纵观山景,真是“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凭借这种清爽的心情,便一鼓作气登上了玉黄顶,到达了海拔1545米的泰山极顶,环顾四处,“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一朵朵白云象草原上的羊群在脚下游动,透过云隙在天边隐约闪亮的是黄河,诗人李白对此有过精辟的描写:“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两条河流恰似飘舞的彩带定格在齐鲁大地。

站在古代帝王登山祭天的登封台,遐想当年之盛景,一种隐忧油然而生,不免为帝王们感到怅然。置身其上心怀激荡,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自信。虽说时逢雨天,无法到达泰山极顶看日出的境界;但是,一路到处飘散的浓浓商情,犹如这场晨雨滋润着大地,孕育着勃勃生机。

我一生中有过两次登泰山的记录,路线一致,目标一致,而每次的感受却不一致。[1]

作者简介

李芙,男,黑龙江省大庆人,大学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