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七七”第一周年在武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七七”第一周年在武汉是中国当代作家郭沫若写的文章。

作品欣赏

“七七”第一周年在武汉的时候,应该是抗战期中的最高潮的时期。那个时期是最值得纪念的。然而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了。

那时候也是文化人所集中着的第三厅的全盛时期,蒋介石发了一万五千元的特别费给第三厅,要第三厅负责主持,开一个大规模的纪念大会。大会似乎连续了三天,阳翰笙、张季龙、田寿昌,洪浅哉及其他列列诸兄,集中了精力来从事筹备、布置、推动,的确是纪念得轰轰烈烈的。

一切计划都是三厅同人们拟就的,其中有一项是慰劳献金,在汉口设献金台三座,武昌、汉阳各一座,此外还有几座流动献金台,是利用卡车的装置,向武汉三镇流动劝募的。当这项计划,由我向当时的政治部部长陈诚当面提出的时候,陈诚坚决认为是毫无把握的办法,他要我们中止这项献金的节目。但已经是纪念的前夜,一切计划都已经公布出去,各处的献金台也都已经搭盖好了,要中止实在是不可能的。陈诚于是为了免得一无所获的难看,他批发了一万元交由政治部职员及干训团团员,集体献金以示表率。这用意固然是很周到的。然而等到献金一旦实际开始的时候,一切的情形完全打破了我们的预测。

踊跃啊!踊跃!外币、法币、银货、铜货、汇票、支票、金表、银表、白金戒指、黄金戒指、金耳环、银耳环、金手镯、银手镯、银盾、银杯、银壶、衣履、物品……如象潮水一样涌到献金台。黄包车夫、码头工人、街头的流浪儿、乞丐,都尽力的奔走呼号,不仅自己捐献,并劝别人捐献。捐献的数目积少成多,反而是这些所谓下层的民众,在总的数目中占了较大的百分比。总数在一百三十万以上,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个数目,实实在在地完全为我们始料所未及。

就经过了这一次的献金运动,便有了慰劳总会的组织出现。这个会在抗战初期做了不少的工作。发动有组织性的慰劳团向南北各战场劳军,大规模地自香港采办药品及交通工具,作为慰劳品及送达慰劳品之用,以仅少的费用做了相当多的事情,对于那些踊跃捐献的同胞们,可以说没有辜负他们的厚谊。

像这样的献金的办法,日后沿以为例,在各种各样的机会由不同的机关不断地进行过,但出于半强迫性质的多,像“七七”第一周年那样的自发性的踊跃,似乎也就没有再见过了。

在这项事件中,我认识了人民的力量,我也认识了人民的认识。好些不相信人民的人,以为人民是不识不知的乌合之众,不能有什么了解和作为,那正足以证明事实适得其反。不相信人民的人对于人民的看法,自然也不算错:因为他们所见到的是人民的冷淡和对于他们的不合作。这事足以证明人民是有甚深刻的了解和机敏的作为。

近来我听见从武汉来的朋友说,武汉就跟死了的一样。我并不因此而悲观,武汉之死倒足以证明武汉人民是活着的。

1946年7月1日[1]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