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根针”与“五灯油”(赵付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根针”与“五灯油”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十根针”与“五灯油”》中国当代作家赵付友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十根针”与“五灯油”

1945年3月15日,为加强开辟河南的军事力量,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和新四军五师派十三旅一部与河南挺进兵团在西平县出山镇会师。

新四军长途跋涉,脚下的鞋子都跑飞了。看到新四军战士穿着露脚趾头的军鞋,村民们十分难受。各村妇女协会纷纷响应政府号召,一场积极为新四军赶做军鞋的运动开始了。

在李元沟村妇女协会的动员会上,协会会长李先枝说:“姐妹们,新四军不远万里来帮我们打日本鬼子,连续的急行军,战士们的鞋都破了,我们不能上前线打鬼子,但可以在后方为战士做军鞋。邻村焦之纲村的妇女协会已经行动起来了,我们也不能落后不是?”

“是!”大家异口同声。

这中间,有一个声音出奇地响亮,李先枝笑着说:“刘四花,你刚结婚,会做军鞋吗?”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只要大家能完成任务,我也绝不给咱李元沟姐妹们丢脸。”刘四花大声回答。

“是啊!”听到刘四花坚定的话语,姐妹们也都是不服气地说:“她们焦之纲村的妇女革命觉悟高,我们李元沟村的妇女觉悟也不低!”

听到大家洪亮的回答,李先枝既高兴又兴奋,他继续讲:“觉悟高、觉悟低,做双军鞋比一比;咱们都不来虚的,用行动来证明吧。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与先期来咱河南的挺进兵团在咱这里会师了,会师后,战士们士气高涨,纷纷要求上战场打鬼子。眼下,更大的战斗即将开始,为保证战斗的胜利,为保证战士们的两只脚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我们要连夜赶做出一批军鞋,决不能让新四军战士光着脚打鬼子。”

“保证完成任务!”关键时刻,妇女们的回答比男人们的声音还要掷地有声。

开始做鞋了,政府送来了棉布和针头线脑,第一天晚上,李元沟的妇女协会就赶做出来了50多双军鞋。

白天忙田地的生产,夜晚在家加班做军鞋,妇女们干着比男人还辛苦地工作,但是,一想到远道而来的新四军战士,想到即将打响的战斗,妇女们咬咬牙,坚持着连夜加班赶做军鞋。

“你这不听话的破针!”第二天晚上,正在纳鞋底的刘四花一用力,手中的针断了。

拔掉鞋底上的断针,刘四花有点生气:“活儿这么多,小针儿也不争气,这已经是第五根针了,再继续断下去,不但完不成任务,有可能耽误战士行军打仗,真愁人!”

“再断我也要做下去!”刘四花自言自语,“你这二寸的细钢针啊,我求求你别再断了,谁也不怪,只怪我结婚前没学会做针线活儿,纳鞋底、缝鞋帮不熟;唉,不熟就不熟吧,再苦再累不就这两天吗?想想新四军千里行军来河南,鞋跑飞,脚磨泡,今晚即便不睡觉,我也要把今天的军鞋任务完成。”

等到天明的时候,看到身边做好的军鞋,数数用断的针头儿:十根!

一晚上用掉了十根针,刘四花自己也不相信,再一数,还是十根针,一点儿不错;再一看自己的左手,处处都是针眼儿,仔细瞧瞧,刘四花才感觉到一阵阵钻心地疼。

顾不上做早饭,刘四花赶紧把做好的军鞋送到了妇女协会。收好刘四花送来的军鞋,再看一眼刘四花像马蜂窝一样的左手,李先枝既感动又生气,她责怪刘四花不该拼命赶活儿却不爱惜自己的手。

一会儿,妇女们都来送军鞋了,看到一双双崭新的军鞋,李先枝先是表扬了大家,最后着重夸赞了刘四花。大家一听刘四花一夜用断十根针的事儿,都被她执着的精神所感动:

“十根针?”

“十根针!”

“我们干脆叫你十根针得了!”

从此,刘四花“十根针”的雅号就在村中传开了。

听到大家给自己起的雅号,刘四花很不好意思,她微微红着脸说:“大家都在给新四军做军鞋,我只不过年轻手生而已;一晚上用断了十根针,看来,今后我还得多向姐妹们学针线活儿哩。”

只用三天的功夫,李元沟的姐妹们就提前完成了150双军鞋赶做任务。一合计,李先枝发现做军鞋又多又好的是一位叫孟连凤的姐妹。问到孟连凤做军鞋的奥秘,孟连凤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常言说,笨鸟先飞;为赶做军鞋,天ー黑,我就掌灯纳线,一直做到天明,一夜用了五灯油。”

“五灯油?”

“五灯油!”

姐妹们有的惊奇,有的赞叹

李先枝愧疚地说:“家有两犋牛,不点双灯头。唉,怨只怨咱山沟里穷,没有煤油,这瓦泥烧制的小灯台虽小,上擎一碟香油一两,五灯就是五两,够吃几天了;不过,为了给亲人赶做军鞋,值得!”

听李先枝讲完,大家狠劲鼓掌。从此,和刘四花的“十根针”雅号一样,孟连凤的“五灯油”雅号也在村中叫响了。

……

许多年之后,每逢前来李园沟村中共西平县委旧址聆听红色故事的游人问起“十根针”与“五灯油”的人与事儿,两位老人就笑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1]

作者简介

赵付友,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五沟营初级中学教师,河南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作品散《河南文学》《河南日报》《奔流》《精短小说》等媒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