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涯”谁人不识他(朱晓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涯”谁人不识他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天涯”谁人不识他》中国当代作家朱晓剑的散文。

作品欣赏

“天涯”谁人不识他

网络读书,在还没有豆瓣、微信读书的时代,爱书人扎堆的天地是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那里藏龙卧虎、大咖云集,不管是多么稀奇古怪的书,都有人谈论。这样博学的论坛,要担任版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版主是要经常换人的,但季米却担任过“闲闲书话”版主,且做得很好。

我那时也混在网络上,自然对“闲闲书话”不陌生,但有的网友来往密切,有的则相忘于江湖。和季米兄初见面是在上海巴金故居的活动上,和他一见如故,此后即时常以“季米兄”相呼,本名倒是很少提起。季米是英文Jimmy的译名,他说是在香港工作时起个英文名比较方便工作,就随意取了这个名字。

季米兄淘书有乐,他说自己的藏书多是二手书,是从各地旧书店淘来的。我也曾跟他到过诸如张掖、郑州等城市淘书,发现他每次去旧书店都不会空手而归,这样的本事好像很少爱书人能具备。

现在的季米兄藏书几近万册,但他却不愿称自己为“藏书家”,他曾引用一位书友的话说:当个藏书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有心(恒心和毅力),有闲(充裕的时间),有识(相关的基本知识),有钱(小康水平)。钱并不是主要因素,但它会在某个具体的事件中起关键作用。一般来说,有钱人是不藏书的,藏书的大部分是没钱的(没钱是相对有钱而言的)。这样看,季米不愿当藏书家似乎也是有道理的事。

回忆起淘书历程,最爱去的还是旧书店,他说其原因有二:一是旧书价格比较便宜,挑出来四五本往老板面前一放,老板用手捏捏厚度,薄点儿的一两块钱,厚点的五六块钱,十几二十块钱就能兜上一兜子书回去;二是在旧书店能找到一些绝版的旧书,当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旧书时,那份惊喜和愉悦,只有同道中人才能体会出来。

让人感动的是,他虽然为“理工男”,却偏爱文化类书册,和读书圈走得很近,加之衢州距离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很近,他也是阅读活动上的常客。如果仅仅淘书和参加读书活动,似乎还不能完全说是爱书人,要紧的是读书,他在当地媒体推荐新书,自是读书的成果,每年盘点书目,洋洋洒洒上百册图书,若不是阅读过,恐怕也难以点评一二吧。

季米兄说自己这几年有“丛书控”,手头的丛书,原来是零散的购买,现在就通过网上书店或逛旧书店去,将一套书配齐。这也是不容易的事。因为一套书经过十年二十年淘洗,如果品质差,早就没有在市场上流通;如质量好,价格又很高。尽管如此,他从配书的过程中发现乐趣。

我曾在一份报纸上看到季米兄因家里书满为患,将居家直接称为“住书的房子”,仔细想想,爱书人何尝不都是这样,家里住人的地方逼仄,而书册占有的空间不断在延伸。他又说:“我现在不光有买书之乐,更有藏书之乐、写作之乐、阅读之乐。”看来,这种“乐”,在季米兄身上也就像瘾君子一样,一旦“中毒”,就难以戒掉。由这里看季米兄当年做版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难怪有书友说起季米兄是“天涯谁人不识季米”的话来。

最近这几年,总要每年与季米兄在天南海北见上一面,一起淘淘书,聊聊书,再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与美酒,成为一段佳话。这样的书生活似乎才够得上是完美的。 [1]

作者简介

朱晓剑,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成都文学院驻院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