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风”劲吹“神仙湾”(周功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风”劲吹“神仙湾”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春风”劲吹“神仙湾”》中国当代作家周功绪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春风”劲吹“神仙湾”

——夷陵区决战疫情一线见闻

神仙湾,是冯家湾社区的一个久闻其名的地方名称,它似乎像“神仙”一样,给南来北往的人们留下了无限的好奇和遐想。

然而,在神仙湾至长江市场这个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上,在阻击病毒传染、确保小区安全的生死战中,这里的人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生命高于一切”的决战之歌。

“蜗居史”变成“宅战史”

在这个同“毒魔决战、同寂寞决斗”的战场上,我们这些蜗居的“守门员”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部部绝无仅有的“蜗居”史。

我们小区5号楼的曹洪波夫妻二人,为了把“不出门”控制到最大极限,干脆将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一餐,万万没想到比我们两口子一日两餐还少了一餐。当我惊奇地问到:曹哥,你们吃一顿饭受得了吗?他却毫不犹豫地回答到:为了不给抗击疫情添乱,我们吃一餐饭,不知比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吃野菜、吃树皮好到哪里去了。

我们小区6号楼一个姓陈的儿子,是一个聪明好动、活泼可爱的“神”孩子,在疫情发生前,不仅在家呆不住,而且连家庭作业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为了抗击疫情,这个帅气的神孩子,不仅变成了一名乖乖的蜗居男孩,而且还成为“蜗居读书”的好榜样,万万没想到,“不出门”,还造就了一批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不出门、不聚会、不添乱”,是决战疫情成败的生死关口。为了既不给抗击疫情添麻烦,又让亲朋好友自觉地做到不出门,我们夫妻俩利用电话、微信和QQ,不知给亲朋好友和同学们联系过多少次,引导过多少次,劝导过多少次。尤其是那些“一知半解”的边远山区的亲朋好友,可以说每天不少于一至两次的解疑释惑和温馨提示,直到他们毫无疑意为止。同时,还成了转发“官方”信息,传递正能量的“蜗居”高手。

“老婆,前方在打仗,我们呆在家里,虽然也在作贡献,但不能仅仅局限在蜗居上撒,能为决战摇旗呐喊的就尽量摇旗呐喊。”

“你写撒,我又没有把你手捆到。”

于是,我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重点,先后撰写了《打赢鼠年第一仗》《决战在“大海捞针”的路上》《“守门员”的风采》和《“雾霾”下的光芒》等12篇抗击疫情的专稿,《当代美文杂志》《乡土作家》和《湖北新媒体文学联展》等媒体发表后,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尤其是在决战的初期阶段,针对部分人仍存在侥幸心理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所谓的态度,本人速即撰写了《我对“不出门”的一点肤浅认识》,发至朋友圈和“弘洋小区微信群”“紫荆花园微信群”等几十个群里后,不少网友留下了“说得太好了,太有道理了……”的留言。当我看到不少网友第一时间将其转发到“四面八方”后,我那高兴的心情不知怎么表达为好。

“罗主任,守好自己的小家,我们责无旁贷,而守好我们小区这个共同的家园,我们也义不容辞。”

“好的,确实有蛮多的事,需要您们的大力支持。”

不知是罗主任对我信任的原因,还是我出于对小区的同胞们视如“一家人”的缘故,他让我有幸地参加了小区入户大排查、化解众人集聚买口罩风险和入户体温监测等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为确保我们小区“平安、健康”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弘洋小区,在紫荆花园小区,在神仙湾片区,像这样既当“守门员”又当战斗员的不知还有多少。

“元宵节”变成“排查节”

今年的元宵节,与往年大不一样。

这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弘洋小区物业管理办公室,去参加”就地转岗、联防联控”的特殊战斗。

“就地转岗,联控联防”,是宜昌市夷陵区针对城市社区和住宅小区,遍布广、数量大和防控工作日益艰难的实际,对区直单位干部职工发布的一项特殊的“战斗令”,旨在确保所在小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而弘洋小区,虽然不大,但物业委员会刚建立不久,物业管理尚在探索之中。再加上春节高峰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进出人员,错综复杂……这无疑给小区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

但令我高兴的是,一到门房,没想到自愿者简波比我提前到了半个小时,小溪塔财政所党支部书记黄成鹏、区纪监委第一纪监组党员干部邹昌发和小区管委会主任罗华,陆续来到这个战地“指挥部”后,就“入户排查、卫生防疫、要情跟踪、物资采购”等重要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将相关工作细化到组、落实到人、安排到日。

有幸的是我和黄成鹏书记,接到了“再排查、再了解详情和再引导、再劝导”的光荣任务。

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我和黄书记有意思地等到10点钟,去入户调查现有居住人口和宣讲不出门的极端重要性,按照“不掉一户、不漏一人”的硬性要求,历经近5个小时的努力,顺利完成了44户144人的再摸排的任务。

在入户摸排的过程中,有几件事让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一件是男女老少对“克服困难不出门,万众一心防扩散”的号召非常拥护;

一件是对“居家不出门”和“出门戴口罩”的意识已根深蒂固。入户中,我意外地发现了两个很感人的故事:一个是两岁多的小女娃,对7个长辈的居家管理疏而不漏,无论谁出门,都得经她这个特殊的“守门员”同意,否则寸步难行;一个是3岁多的小男孩,对充分发挥口罩的防护作用,监督得天衣无缝。即:无论哪个,凡是不戴口罩出门的,不仅不放行,而且还要警察叔叔把他(她)关起来。

一件是业主们咬紧牙关度难关的意志,令人肃然起敬。有的一家7、8口,长达半个月没上过街,日夜守候在家园里,几乎与外与世隔绝;有的为了尽量减少出去的往返次数,将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两餐,甚至一餐;有的主动请战,愿为小区联防联控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当入户排查即将画上圆满句话的时候,一号楼的业主陈孝钢从老家分乡,为我们小区的同胞们,特地送来了一大车无公害的白菜、萝卜和青菜……

万万没想到,我们的入户排查工作,在这样一个“雪中送炭”的阳光下,告一段落。

“紫荆花园”变成“春”的乐园

紫荆花园小区,是夷陵区长江市场的一个密集型的住宅小区之一,也是夷陵区委统战部“对口防控”的重要战场之一。

为了这个小区544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夷陵区委统战部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同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就地转岗的党员干部,吹响了决战新型冠状病毒的号角。

“周部长(调研员,下同),您在弘洋小区就地转岗是什么情况?接上面通知,又要到紫荆花园小区去抓防控工作。”

“我在弘洋小区已转岗10多天了,天天有重要任务。万一人手搞不过来,我可以后天去顶一天。” 这是2月11日上午,我与我们单位值班的小李,关于“转战南北”的一番通话。

2月13日早上8点正,我提前半个小时来到了紫荆花园小区。

一到这个新的战场,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夷陵区委统战部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特地成立了由常务副部长曾庆泉任组长的临时党支部,以加强战时的领导指挥、督办和协调

一到这个新的战场,令我感动的是,业主委员会主任屈定万,为了12户业主中午不断炊、有饭吃,带着12户天然气充值卡,风尘仆仆地飞到远在发展大道边上的嘉豪城天然气服务大厅集中充值,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外出,又及时解决了部分业主断炊的燃眉之急,受到业主们的称赞

一到这个新的战场,令我高兴的是,既看到了滴水不漏的防控体系,又听到了“小区安然无恙”的特大喜讯……

“您们放我们俩口子到囯贸超市买点菜,我十几天没买菜了,硬是接不上火了。”

“买菜应急情有可原,但只能一个人去,尽量减少外出人员。”

“那好,我去。你回去,我们女同志会选些。”

“您叫什么名字?”“我叫袁某某”。

“身份证号码?”“4227………”

“联系电话?”“131……”

“房号?”“3D……”

“周部长,袁姐出去时间9点零7分,体温36.5……”

“龚会计,周茜要给的女儿买点药,不能出去,你去帮忙买来,她急的没得法。”


没想到不到半个小时,周茜就从龚会计手中拿到“灵丹妙药后,一路飞奔而去……” “王书记,屈主任,我要下班了,你们业主委员会的主体责任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这个生与死的战场上,一定要落实好、发挥好,确保我们小区绝对安全。”

“好的,请您放120个心。”

当我听到王书记的这句“铿锵有力”的誓言后,我那“紫荆花园的花,将会越开越多、越开越艳、越开越香”之感,便油然而生。[1]

作者简介

周功绪,宜昌市作协会员,当代美文杂志会员,星空诗社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