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希堂記意圖》清 董邦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希堂記意圖》清 董邦達 《三希堂記意圖》顧名思義是董邦達奉旨記寫三希堂的一幅畫,上方有乾隆御題《三希堂記》,並有梁詩正、張若靄、勵宗萬、汪由敦、裘日休等大臣題跋。

三希堂位於故宮博物館養心殿的西暖閣,原名溫室,後改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曆即乾隆帝的書房,也是其作為養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顯的標誌。

按其本意,“三希”有二解;一曰“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即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三希”是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第二種解釋為“珍惜”。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寶。 ref>ifuun.com>三希堂位於故宮博物館養心殿的西暖閣,原名溫室,後改為三希堂</ref>

畫家董邦達生平

董邦達(1696-1769),字孚存、爭存,號東山、非聞,浙江富陽人。雍正元年(1723)拔貢。七年,鄉試中式,經刑部尚書勵廷儀保舉,以七品小京官在戶部行走。十一年成進士,改庶吉土。乾隆二年授編修,官終禮部尚書,諡文恪。墓在富陽新桐鄉(今三山鎮)新店村,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董邦達好古力學、畫,篆、隸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筆,氣勢磅礴,生面別開,乾隆帝為之題志者甚多。其風格在婁東、虞山派之間。與董源、董其昌並稱「三董」。清中期著名畫家錢維城、曾師從於他。董邦達長子董誥亦是名畫家。

董邦達畫風遠師“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近學“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他的山水畫作品水墨疏淡,設色淡雅,用筆輕柔,皴法松秀,文人情趣極濃。 [1]

=乾隆御題《三希堂記》

內府秘籍王羲之《快雪帖》、王獻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遠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養心殿溫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蔵之。夫人生千載之下,而考古論世於千載之上、嘉言善行之觸於目而會​​於心者,未嘗不慨然増慕、思與其人揖讓進退於其間。羲之清風峻節、固足尚;即獻之亦右軍之令子也。而王珣,史稱其整頹振靡、以廉恥自許。彼三人者、同族同時,為江左風流冠冕,今其墨跡經數千百年治亂興衰,存亡離合之餘,適然蒼萃於一堂。雖豐城之劍、合浦之珠,無以逾此。子墨有靈,能不暢然蹈忭僻而愉快也耶。然吾之以三希名堂者、亦非盡為藏帖也。昔聞之蔡先生名其堂曰二希。其言曰: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或者謂餘不敢希天,餘之意非若是也。嘗慕希文、希元之為人、故曰二希、余嘗為之記矣。伹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則引而未發、予惟周子所云,固一貫之道,夫人之所當勉者也。若必士且希賢、既賢而後希聖、已聖而後希天,則是教人自畫、終無可至聖賢之時也。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人人有盡心知性之責,則人人有希聖希天之道,此或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乎。希希文希元而命之曰二希,古人托興名物以識弗忘之意也。則吾今日之名此堂、謂之為希賢希聖希天之意可,慕聞之先生之二希,而欲希聞之之希亦可。即謂之王氏之帖誠三希也亦可。若夫王氏之書法、吾又何能贊一辭哉。 [2]

傳世作品

《溪山深秀圖》

《松崖苔磴圖》

《仿黃鶴山樵山水圖》

《秋山水閣圖》

收藏

《三希堂記意圖》 紙本,設色,縱201.5cm×橫15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