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且介亭杂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写的一部杂文集。   

简介

且介亭杂文末编、“以眼还眼”、论俗人应避雅人、《草鞋脚》、买《小学大全》记、《看图识字》、门外文谈、《木刻纪程》小引、拿来主义、病后杂谈、拿破仑与隋那、病后杂谈之余、难行和不信、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儒术、从孩子的照相说起、说“面子”、答《戏》周刊编者信、随便翻翻、答曹聚仁先生信、韦素园墓记、答国际文学社问、忆刘半农君、隔膜、忆韦素园君、关于新文字、运命、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中国文坛上的鬼魅、寄《戏》周刊编者信、中国语文的新生、连环图画琐谈、附记、脸谱臆测、论“旧形式的采用”

《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将“租”与“界”的“禾”与“田”去掉,表示先生不愿将自己国家的“禾”与“田”让给帝国主义。二字形象地讽刺了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内容鉴赏

1935年,鲁迅居住在上海闸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即“半租界”收集1934年所作杂文,命名为《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后又有《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

《且介亭杂文》共三集,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同时出版。前两集由鲁迅亲自编定,后一集里部分稿件也经集中,其余则由夫人许广平代为辑成。这些杂感不仅技巧圆熟,论证丰富,而且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也大都经过融会贯通,遵循杂感的特点结合在具体的内容里,符合于中国成语的所谓“深入化境”,在艺术上表现了突出的简约严明而又深厚朴茂的风格。[1]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