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药大辞典》:入地蜈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药大辞典》:入地蜈蚣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Rù Dì Wú Gōnɡ

【别名】水娱蚣(《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七指蕨科植物七指蕨的根茎。全年可采。

【原形态】七指蕨:七叶一枝花、水上一枝花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甸甸横走,外面紫红色,内面白色,有多数肉质粗根,形似蜈蚣。叶柄长20~30厘米,棕褐色;营养叶呈掌状鸟足形,草质,无毛,通常3出,长15~25厘米,宽20~25厘米,基部羽片有短柄,长0.5~0.8厘米,2叉分,中央羽片3叉分或羽片分裂,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4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波浪形的小锯齿或近全缘,主脉明显隆起,侧脉分离,1~2次分叉。孢子囊穗单生,从叶片基部中间长出,梗长7~9厘米,棕褐色,穗长8~12厘米,青绿色;孢子囊球形无柄,几枚聚生于囊托上,顶端有不齐的鸡冠状突起;孢子卵形,平滑。

【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沟边或林中湿地。分布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功能主治】除热,去瘀,止痛。治痨热咳嗽,痢疾,跌打内伤,瘀血疼痛。

①《广西药植图志》:"清热,化痰。治痨热咳嗽及跌打内伤。"

②《广西药植名录》:"止咳,去瘀生新,镇痛。治痢疾,肺炎,蛇伤。"

按功效分类: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导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益药、固涩药、外用药。 更多功能主治 >>>

【附方】治跌打内伤,散瘀止痛:入地蜈蚣童便浸四十九日,洗净晒干,研末。每服六分,酒或开水送下。(《广西药植图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1]

参考文献

  1. 入地蜈蚣-中医药,医学教育网, 201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