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仙山楼阁图》明 仇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仙山楼阁图》明 仇英 仙山楼阁 山壑群松中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右方楼阁一文士眺望远方,平台上二鸾鸟驻立,左侧水阁临流,阁中二人,对坐观景,意境悠远,淡然自洽。远方群峰耸立,层层叠叠,云雾缭绕其间,瀑布飞溅,水声潺潺,又似闻丝竹仙乐从楼阁中飘渺而来…

在这幅《仙山楼阁图》中,陆师道用工稳的楷书题写了《仙山赋》。对仇英这幅作品的由衷赞誉:“构图绘兮非人间。将神游之恍惚兮。抑倒景之曾攀。山莫妙于九叠屏风。又九九而无穷……”。

画家仇英生平

仇英约生于明武宗正德四年左右(1509-1552),字实父,号十洲,长期生活于苏州吴中地区。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徒而业画。周臣赏识其才华,便教他画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几乎可以乱真。与沈周文徵明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天门四杰”。董其昌称赞他“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

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特工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明画录》谓其:“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尝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谓绘事之绝境,艺林之盛事也。董其昌称其“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征明)、沈(周)亦未尽其法”。

五十多岁英年早逝,却留下很多杰作传世,而且都是工笔的山水、人物,显示其惊人的天赋、好学、勤奋和敬业。 [1]

《仙山楼阁图》赏析

仇英追求的是一种陶渊明式的“仙境生活”。然而,现实非常残酷,苏州吴中地区聚集了大批文人墨客,他们大都家境殷实、学识厚实,出身卑微的仇英明显感受到了异样的目光。这幅《仙山楼阁图》中的楼阁里“二人对望与论道”,正是仇英期待进入主流文人生活圈的象征。

画中的山水形貌既有江南山林的风貌,也融入了北方山水的形质。由此画中的南北山水,而含蓄地表达出仇英渴望游历大江南北、搜尽奇峰的美好愿望。可以说,此画正是仇英追求“仙境生活”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示。

在《仙山楼阁图》平衡、工稳的对称构图中,仇英在边角的景致上略加突破,将内心的阴郁稍稍显露。虽然掩隐在工致、灵动的笔划之中,但却是对现实状态的无声抗争。为了生计,他必须去面对。因此,《仙山楼阁图》的幽深旷远应该是仇英发自内心的向往。 [2]

仇英《仙山楼阁图》在上海被复原了!

这幅《仙山楼阁图》无疑在表现“人迹于山”方面可谓精妙连连。不管是近看还是远观,非常具有雅逸之致。而整个樾山半岛也是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与《仙山楼阁图》并无二致。《仙山楼阁图》在构图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左右对称,突破边角之景,趋于平衡。而在樾山半岛,虚实结合、阴阳相生,方正之中是为天地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也显露无疑。

在《仙山楼阁图》的特写小景中,劲遒的松枝,坚峭的山石,以劲利的用笔和小斧劈皴等手法不动声色地描绘出来。而在樾山半岛,山池亭榭的精到自不必说。每一棵树,都俯仰多姿,浓淡得宜,谨守法度,像一幅幅淡墨设色的工笔划,让人连连叫好。在自然景观营造方面,两者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3]

传世作品

《桐阴清话图》轴

《故宫名画三百种》

《右军书扇图》轴

《柳下眠琴图》轴 藏上海博物馆

《人物故事图册》

《莲溪渔隐图》轴 藏故宫博物院

《捣衣图》轴 南京博物院

《松溪横笛图》轴 藏南京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卷 藏辽宁省博物馆

《桃源仙境图》轴 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煮茶论画图》卷 藏吉林省博物馆

《清溪横笛图》轴 藏四川大学博物馆

《秋江待渡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仙山楼阁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水仙蜡梅》轴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玉洞仙缘图》 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莲溪渔隐图》 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花园消遣图》藏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

《春游晚归图》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梧竹消夏图》 藏武汉市博物馆

《枫溪垂钓图》藏湖南博物馆

《修竹仕女图》藏上海博物馆

《春庭行乐图》藏南京博物院

《桃村草堂图》藏故宫博物院 [4]

收藏

《仙山楼阁图》纵110.5厘米,横42.1厘米,青绿设色。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落款看此画为1550年前后完成,而两年后的1552年仇英便离开了人世,所以此画为其晚年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