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朝·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前四句是对比,后四句是抒情。诗人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此诗用词直白,通俗易懂。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朝·白居易
图片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1] 作品名称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作 者 白居易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处 《白氏长庆集》

作品体裁 七言律诗

目录

作品原文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昔年八月十五夜②,曲江池畔杏园边③。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④。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释译文

①湓(pén)亭:即水湓亭,时为浔阳的一处景点。

②昔年:往年。

③曲江池:在长安南约五公里的低洼地带,是古都长安的一处景区。秦始皇时在这里修筑离宫名“宜春苑”。汉武帝时,曲江池被划入上林苑(皇家苑圃)。因其水曲折,故名曲江。《剧谈录》称“曲江池……花卉周环,烟水明媚”。杏园:在长安朱雀门街东,与曲江毗邻。《两京城坊考》:“杏园为新进士宴游之所。

④湓浦:即湓水,今江西省龙开河的古称。其与长江交会处称湓口,在浔阳,即白居易被贬处。

白话译文

以往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赏月。

今年同样是八月十五明月夜,我已在荒僻的江州湓浦水边。

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

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已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住在浔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