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兵镜类编》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s&gsm=c&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兵镜类编]

《兵镜类编》是一部军事类书。李蕊编著。是书辑自清光绪六年(1880)秋,越四载而告成。今存光绪九年(1883)宝庆务本书局刊本。《清史稿 ·艺文志补》有著录。[1]


  李蕊,自号奎楼氏,名不见史传,生平不详。据该书自序:“曩尝驰驱秦陇,览山川于戎马间;继复游历东南,极汪海之壮观。”可知他为清末军人出身,目见耳闻列强逞凶于中国,“逼人太甚”,“不胜流涕痛憾”,故于广州编辑成是书。( 《兵镜类编》原刊本)

  该书计40卷,选辑春秋至明代兵家治军用兵史料,分门别类,成 “知人”、“用人”、“将将”、“选兵”、“练兵”、“励士”、“行权”、“将本”、“卓识”、“智术”、“胆智”、“反间”、“张疑”、“设伏”、“奇险”、“机巧”、“诈害”、“料敌”、“诱敌”、“乱敌”、“罢敌”、“豢敌”、“饵敌”、“震敌”、“轻敌”、“计退”、“夹攻”、“暗攻”、“水攻”、“火攻”、“风攻”、“诈敌”、“横攻”、“反攻”、“绕攻”、“急攻”、“缓攻”、“分攻”、“合攻”、“攻坚”、“攻瑕”、“战守”、“力守”、“备守”、“诈降”、“招降”、“慰降”、“解散”、“解围”、“持重”、“神速”、“静镇”、“奋励”、“退让”、“执法”、“大义”、“严整”、“慎秘”、“作气”、“精艺”、“学古”、“恤民”、“本计”、“词令”、“劈奸”、“疏虞”、“远虑”、“名论”共68类,1471则。每则之后附加评语,“于关切时事处,尤触类引申,以达其所见。” (自序) 此外又附录 《臆说十种》: 分为:“陪京说”、“守城说”、“扼要说”、“海防说”、“练兵说”、“用兵说”、“避炮说”、“用炮说”、“审长短说”、“杜乱源说”,另有 《臆说补遗》20条,合为1卷,为编者手撰。全书约60万字。

目录

《兵镜类编》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该书在编辑上有其独到之处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所引征史料均出自正史。加以割裁,以便披阅。他说:“武经统言其理,必以史事征诸实”,以便“随事随时抽查,以资谋略。”由于是分类编辑,使军人在戎马倥偬中学习古代练兵、带兵、治军及作战之法,能够起到触类旁通,立竿见影之效。又当时近代洋枪洋炮已广泛应用于战争之中,编者不袭承“阵而后战”的古法对冷兵器时代的战斗队形,一概不录。对于古代的武器装备,也根据时代的需要,“不必以古为法者,皆阙而不赘”。可见,该书虽然标榜以古代兵法为镜,但其宗旨还在“考古成法,变而通之”,强调适用性。

  《臆说十种》及《补遗》是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它提出的海防守战思想,包括:建立炮台,以巩固海防;在水道布设险阻,以防敌舰进犯;扬长避短,避敌于海、诱敌深入陆地,“出奇计以歼灭之”;以及主张引进新式武器,注重练兵、用兵,培养一支善于掌握和使用新式武器的军队,等等。

  《兵镜类编》尽管该书不可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改造旧军队抵御列强侵略的出路与办法,但其反映出的海防守战思想,对后世仍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该书体例完备,论证严谨,评语亦有不少精当之处,对研究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变化与发展,颇有参考价值。[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