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记·三王世家高祖时诸侯皆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

原文

高祖时诸侯皆赋[1],得自除内史以下[2],汉独为置丞相,黄金印。诸侯自除御史[3]、廷尉正[4]、博士[5],拟于天子。自吴、楚反后,五宗王世,汉为三王世家高祖时诸侯皆赋置二千石,去“丞相”曰“相”,银印。诸侯独得食租税,夺之权。其后诸侯贫者或乘牛车也。

段意

以史论的形式补充说明吴楚七国之乱前后诸侯王权力的变化以及五宗十三王的处境。

注释

  [1]赋:征敛田地租税。

  [2]除:任命。内史:官名。汉初诸侯王国内设内史,掌管民政。

  [3]御史:官名。春秋战国列国皆置御史,为诸侯王亲近之职,掌文书记事。汉御史因职务不同,分侍御史、符玺御史、治书御史、监军御史等。

  [4]廷尉正:廷尉的属官,掌司法。

  [5]博士:官名。秦及汉初掌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汉武帝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自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