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为季氏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为季氏宰》

原文

为季氏宰[2]。

季康子问孔子曰[3]:“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4],百乘之家[5],求也可使治其赋[6]。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求问曰:“闻斯行诸[7]?”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8]!”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9]?”孔子曰:“求也退[10],故进之[11]。由也兼人[12],故退之。”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13],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14],好勇力,志伉直[15],冠雄鸡[16],佩豭豚[17],陵暴孔子[18]。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19],因门人请为弟子[20]。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21],劳之[22]。”请益[23],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24]?”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25],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26]。”“若由也,不得其死然[27]。”“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28],其由也欤!”“由也升堂矣[29],未入于室也[30]。”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31],不知其仁。”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蓧丈人[32]。

子路为季氏宰[33],季孙问曰[34]:“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35]。”

子路为蒲大夫[36],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37];宽以正,可以比众[38];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39]。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40],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41],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42]。”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43]。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44]。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45]。 方孔悝作乱[46],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47]。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48],毋空受其祸[49]。”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50]。”子羔卒去[51]。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52],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53],蒉聩惧[54],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55],击断子路之缨[56]。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57]。”遂结缨而死[58]。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59]。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段意

本段记述了政事类的冉有和季路的事迹。着意描写了孔子如何对季路因才施教及季路“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终于结缨而死的仁义和勇武。

注释

  [1]冉求:鲁国人。

  [2]季氏宰:季氏的家臣。宰,大夫的家臣及大夫邑长的通称。

  [3]季康子:即季孙肥,鲁哀公时执国政。

  [4]千室之邑:千户人口的私邑,指卿大夫的封邑。

  [5]百乘之家: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

  [6]治其赋:意为负责兵赋的工作。治,管理。赋,兵赋。

  [7]闻斯行诸:意为听到就行动起来吗?

  [8]如之何句:意为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

  [9]敢问:意为冒昧。敢,谦词。

  [10]求也退:意为冉求平时做事退缩。

  [11]进之:意为鼓励冉求。

  [12]兼人:指勇于作为。

  [13]卞:鲁邑名,故城在今山东泗水东五十里。

  [14]性鄙:性格庸俗、浅陋。

  [15]伉(kang)直:刚直,刚强。

  [16]冠雄鸡:指戴雄鸡之冠。

  [17]佩豭豚:意为身佩公猪形状的饰物。豭豚,公猪。雄鸡、公猪皆勇,子路好勇,故佩戴它们。

  [18]陵暴:侵犯、欺侮。

  [19]儒服委质:意为穿着儒生的衣服,带着第一次拜见师长的礼物。委质,初次拜见尊长时送的礼物。

  [20]因:依靠。门人:指孔子的学生。

  [21]先之:意为以身作则,凡事带头。

  [22]劳之:慰劳他们。

  [23]益:增加。

  [24]尚勇:崇尚勇武。

  [25]片言:即偏言,偏信一方之言。折狱:判定狱讼。

  [26]无所取材:意为没有什么可取的。材,适用。一说材通“哉”。

  [27]不得其死:指不能以寿终。

  [28]衣敝缊袍句:意为穿着破烂的旧丝绵袍子和穿着狐貉裘皮大衣的人一块站着不觉得惭愧。衣,用作动词,意为“穿”。缊(yun),旧丝绵。一说为乱麻。

  [29]升堂:指子路学业有了一定成就。

  [30]未入于室:意为但还不够精深。堂,正屋,正厅。室,内室。后来入门、升堂、入室成为学问的几个阶段。

  [31]千乘之国:指小诸侯国。赋,兵也。古时按田赋出兵,故谓兵为赋。

  [32]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均为人名,只是真实姓名都不得而知、仅知其绰号。荷,背,负。蓧,通“莜”,耘田器。丈人,老人。

  [33]宰:家臣。

  [34]季孙:即季孙肥,又名季康子。

  [35]具臣:意为有一定才能、可胜任相当工作的臣属。

  [36]蒲:地名,当时属卫地。大夫,即指宰。

  [37]执勇句:意为恭谨谦敬,勇猛不能害。

  [38]比众:意为宽大清正,众必归近之。

  [39]南子:卫灵公夫人。

  [40]得过:即得罪。指卫灵公39年(前496)蒉聩使戏阳速杀南子未遂一事。

  [41]郢:卫灵公的庶子。

  [42]亡人太子句:意为已死去的卫灵公的太子辄在卫国。亡人,指卫灵公。太子,指蒉聩。辄,蒉聩的儿子。

  [43]出公:辄死后的谥号。

  [44]孔悝(kui):为蒉聩姐姐的儿子,蒉聩的外甥,孔圉之子。

  [45]庄公:即蒉聩的谥号。在孔悝的帮助下,蒉聩赶走了自己的儿子,当上卫国国君。

  [46]方:正当,正好。

  [47]驰:指车马疾行。

  [48]子:当时对男子的尊称。

  [49]空受:白白地遭受。空,白白地,徒劳。

  [50]食其食句:意为接受了人家的俸禄,在人家有灾难时就不该躲避。

  [51]卒去:终于离开。

  [52]造:到……去。

  [53]燔:焚烧。

  [54]惧:害怕。

  [55]石乞、壶黡(yan):人名,卫大夫。

  [56]缨:系在脖子上的帽带子。

  [57]免:去掉,脱去。

  [58]结缨而死:意为系紧帽带,死后倒地而帽子不落。

  [59]已而:不久。[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