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者》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者》

目录

原文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1]。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2],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卫,置东郡[3],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4]。

荆轲尝游过榆次[5],与盖聂论剑[6],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7],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8],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9],吾曩者目摄之[10]。”

荆轲游于邯郸[11],鲁勾践与荆轲博[12],争道[13],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14]。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15],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16],知其非庸人也。

段意

记述荆轲到燕国之前的几件事,即说卫元君而不被用;与盖聂论剑,被盖聂瞪眼吓唬,因而离去;与鲁句践博,被叱,嘿然逃去。到燕国之后,与狗屠及高渐离游,结识贤豪长者,得田光赏识。写出荆轲性格深沉有志,并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伏笔。

注释

  [1]庆卿:庆为齐国大族,卫人以此漫称之。卿:古时对男子的美称。后改称“荆卿”,是因为荆轲从燕之南来燕,燕人把南来之人统称曰“荆人”。

  [2]卫元君:卫国的国君,魏王之婿。

  [3]东郡:秦郡名,郡治在濮阳,原是卫国都城。

  [4]野王:邑名。卫国原是魏之附庸,魏亡,卫亦被灭。

  [5]榆次:战国时赵邑,即今山西省榆次。

  [6]论:讲论,也有比试的意思。

  [7]曩(nang)者:昔者,此处即指刚才。不称:不合适、不合格。

  [8]主人:房东、店家。

  [9]去:离开。

  [10]目摄之:瞪眼吓唬他。摄,同“慑(she),吓唬。

  [11]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即今河北省邯郸市。

  [12]博:类似下棋的一种游戏。

  [13]道:棋盘上的格。

  [14]筑:似琴有弦,用竹敲击的一种乐器。

  [15]乎:此处非疑问语气词,只起提顿作用。

  [16]处士:隐居者,有才德而不肯居官的人。[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