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左方两大将军及诸裨将名》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左方两大将军及诸裨将名》

目录

原文

最大将军青[2],凡七出击匈奴[3],斩捕首虏五万馀级。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万一千八百户[4]。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5],万五千七百户[6]。其校尉裨将以从大将军侯者九人[7]。其裨将及校尉已为将者十四人。为裨将者曰李广,自有传。无传者曰:

将军公孙贺。贺,义渠人[8],其先胡种。贺父浑邪,景帝时为平曲侯,坐法失侯。贺,武帝为太子时舍人[9]。武帝立八岁,以太仆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以轻车将军出云中。后五岁,以骑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南窌侯。后一岁,以左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无功。后四岁,以坐酎金失侯。后八岁,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馀里,无功。后八岁,以太仆为丞相,封葛绎侯。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奸,为巫蛊[10],族灭,无后。

将军李息,郁郅人[11]。事景帝。至武帝立八岁,为材官将军,军马邑;后六岁,为将军,出代;后三岁,为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皆无功。凡三为将军,其后常为大行[12]。

将军公孙敖,义渠人。以郎事武帝[13]。武帝立十二岁,为骑将军,出代;亡卒七千人,当斩,赎为庶人。后五岁,以校尉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合骑侯。后一岁,以中将军从大将军再出定襄,无功。后二岁,以将军出北地,后骠骑期,当斩,赎为庶人。后二岁,以校尉从大将军,无功。后十四岁,以因杅将军筑受降城[14]。七岁,复以因杅将军再出击匈奴,至余吾,亡士卒多,下吏,当斩,诈死,亡居民间五六岁。后发觉,复系[15]。坐妻为巫蛊,族。凡四为将军,出击匈奴,一侯。

将军李沮,云中人。事景帝。武帝立十七岁,以左内史为强弩将军。后一岁,复为强弩将军。

将军李蔡,成纪人也。事孝文帝、景帝、武帝。以轻车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乐安侯。已为丞相[16],坐法死[17]。

将军张次公,河东人。以校尉从卫将军青有功,封为岸头侯。其后太后崩[18],为将军,军北军。后一岁,为将军,从大将军,再为将军,坐法失侯[19]。次公父隆,轻车武射也。以善射,景帝幸近之也。

将军苏建,杜陵人。以校尉从卫将军青,有功,为平陵侯,以将军筑朔方。后四岁,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后一岁,以右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亡翕侯,失军,当斩,赎为庶人。其后为代郡太守,卒,冢在大犹乡[20]。

将军赵信,以匈奴相国降,为翕侯。武帝立十七岁,为前将军,与单于战,败,降匈奴。

将军张骞,以使通大夏,还,为校尉。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博望侯。后三岁,为将军,出右北平,失期,当斩,赎为庶人。其后使通乌孙,为大行而卒,冢在汉中。

将军赵食其,祋栩人也[21]。武帝立二十二岁,以主爵为右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襄,迷失道,当斩,赎为庶人。

将军曹襄,以平阳侯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襄。襄,曹参孙也[22]。

将军韩说,弓高侯庶孙也[23]。 以校尉从大将军有功,为龙侯,坐酎金失侯。元鼎六年,以待诏为横海将军,击东越有功,为按道侯。以太初三年为游击将军,屯于五原外列城。为光禄勋,掘蛊太子宫,卫太子杀之[24]。

将军郭昌,云中人也。以校尉从大将军。元封四年,以太中大夫为拔胡将军,屯朔方。还击昆明,毋功,夺印[25]。

将军荀彘[26],太原广武人。以御见[27],侍中,为校尉,数从大将军。以元封三年为左将军击朝鲜,毋功。以捕楼船将军坐法死[28]。

最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29],斩捕首虏十一万馀级。及浑邪王以众降数万,遂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万五千一百户[30]。其校吏有功为侯者凡六人,而后为将军二人。

将军路博德,平州人。以右北平太守从骠骑将军有功,为符离侯。骠骑死后,博德以卫尉为伏波将军,伐破南越,益封。其后坐法失侯[31]。为强弩都尉,屯居延,卒。

将军赵破奴,故九原人。尝亡入匈奴,已而归汉,为骠骑将军司马。出北地时有功,封为从骠侯。坐酎金失侯。后一岁,为匈河将军,攻胡至匈河水,无功。后二岁,击虏楼兰王,复封为浞野侯。后六岁,为浚稽将军,将二万骑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与战,兵八万骑围破奴,破奴生为虏所得,遂没其军。居匈奴中十岁,复与其太子安国亡入汉。后坐巫蛊,族。

自卫氏兴,大将军青首封,其后枝属为五侯[32]。凡二十四岁而五侯尽夺,卫氏无为侯者。

段意

附载卫青、霍去病的十六位部属,并总括卫、霍两将军的战绩。

注释

  [1]左方:左列。过去文字自右向左竖写,“左方”有如今天所说的“下列”、“下述”。两大将军:指卫青、霍去病。裨将:副将。

  [2]最:总计。

  [3]凡:总共。七出:七次出兵。文言文数词后不带量词。后文“一与……”的“一”是“一次”。

  [4]此处计算封户有误,见前文,应为一万二千八百户。

  [5]并之:加在一起。并,相加。之,代词,指封户。

  [6]此处计算封户亦有误,应为一万六千七百户。

  [7]以:因。从:跟随。侯者:被封侯的人。九人:被封侯的实际是十一人,即公孙贺、公孙傲、公孙戎奴、李蔡、张次公、苏建、张骞、韩说、李朔、郝贤、赵不虞。

  [8]义渠:县名。在今甘肃宁县西北。

  [9]舍人:家臣。

  [10]巫蛊:见《匈奴列传》注。

  [11]郁郅:县名。在今甘肃庆阳。

  [12]常为大行:经常担任大行令之职。

  [13]郎:帝王侍从官的统称。

  [14]以:凭借。因杅(yu):匈奴地名。公孙敖被封为“因杅将军”,地名用作将军名号。筑受降城:见《匈奴列传》。

  [15]系:缚;拘囚。

  [16]已:随后。

  [17]坐法死:元狩五年(前118年)三月,李蔡因犯盗卖坟地及侵占景帝陵园墓道外地之罪,自杀。

  [18]崩:古代帝、后死称崩。

  [19]失侯:张次公因犯有与淮南王刘安女通奸及受贿罪,被免职,废侯爵。

  [20]大犹乡:地名。在今陕西高陵。

  [21]祋祤(duixu):县名。在今陕西耀县。

  [22]曹参(?—前190年):沛县人。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封平阳侯,官至丞相。

  [23]弓高侯:韩颓当。韩王信之子,信降匈奴,生颓当,长大后为匈奴相国,文帝时降汉封侯。庶孙:不是嫡长子正妻所生之孙称庶孙。

  [24]卫太子:汉武帝太子刘据,因他是卫皇后所生故称卫太子。死后谥为戾太子。征和二年七月,刘据派武士冒充使者收捕江充等,韩说怀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被武士格杀。

  [25]夺印:官印被夺,即被罢官。

  [26]彘:音zhi。

  [27]以御见:以善于驾车求见武帝,后被破格录用。

  [28]以捕楼船将军坐法死:荀彘率军进攻朝鲜时,与奉命从海路进攻朝鲜的楼船将军杨仆发生矛盾,汉武帝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去处理。公孙遂听信荀彘的片面意见,下令逮捕杨仆,合并其军。后来武帝处死了公孙遂,朝鲜平定后,又杀了荀彘。

  [29]其四出以将军:其中四次以骠骑将军身分出征。前两次以剽姚校尉从卫青出征。

  [30]此数字与前文所记有出入。

  [31]坐法:路博德因犯“见知子犯逆不道罪”,失去侯爵。

  [32]枝属:子孙亲属。五侯:卫青共三子为侯,加上卫青、霍去病二人侯,共五个侯爵。[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