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史记·司马相如列于是酒中乐酣》

《史记·司马相如列于是酒中乐酣》

目录

原文

曰:‘嗟乎,此泰奢侈! 朕以览听馀闲,无事弃日,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于此[1],恐后世靡丽,遂往而不反,非所以为继嗣创业垂统也[2]。’于是乃解酒罢猎,而命有司曰:‘地可以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隶[3];𬯎墙填堑,使山泽之民得至焉[4]。 实陂池而勿禁,虚宫观而勿仞。发仓廪以振贫穷,补不足,恤鳏寡,存孤独。出德号,省刑罚,改制度,易服色,更正朔,与天下为始。’

“于是历吉日以斋戒[5],袭朝衣,乘法驾[6],建华旗,鸣玉鸾,游乎六艺之囿[7],骛乎仁义之途,览观《春秋》之林,射《狸首》,兼《驺虞》,弋玄鹤,建干戚,载云䍐,掩群雅[8],悲《伐檀》,乐乐胥,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9],述《易》道,放怪兽,登明堂,坐清庙,恣群臣,奏得失,四海之内,靡不受获。于斯之时,天下大说,向风而听,随流而化,喟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乎三皇,功羡于五帝[10]。若此,故猎乃可喜也。

“若夫终日暴露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11],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而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由也。从此观之,齐、楚之事,岂不哀哉!地方不过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垦辟,而民无所食也。夫以诸侯之细,而乐万乘之所侈,仆恐百姓之被其尤也。”

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12],逡巡避席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谨闻命矣。”

赋奏,天子以为郎。无是公言天子上林广大,山谷水泉万物,及子虚言楚云梦所有甚众,侈靡过其实,且非义理所尚,故删取其要,归正道而论之[13]。

段意

描述汉天子醒悟奢侈之害,罢废上林苑以赈济贫民,崇尚礼义仁德,获得天下拥戴。并进一步批评齐、楚奢侈之风,博得子虚、乌有先生的心悦诚服,由此结束全赋。

注释

  [1]览听:听政。无事弃日:无有政事以打发时日。顺天道以杀伐:指在秋天打猎。秋气肃杀,农事已毕,正可猎致禽兽。

  [2]往而不反:沉溺于田猎之娱而不知回头。继嗣:继承前王。创业:开创事业。 垂统:建立传统,垂之后世。

  [3]赡:养。 萌隶:平民。

  [4]  :毁环。堑(qian):壕沟。 得至:得以到上林苑中来。

  [5]历:选择。斋戒:虔诚戒食荤腥,修身内省。

  [6]袭:穿。法驾:天子车驾之一种,排场比“大驾”小,比“小驾”大。

  [7]六艺:六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乐》。

  [8]《狸首》:古逸诗,古代行射礼时奏此歌乐。《驺虞》:《诗经·召南》篇名,古代行射礼(天子)奏此歌乐。弋:射取。玄鹤:用奏乐以舞玄鹤。舞干戚:相传舜舞干(盾)戚(斧),感服了南方有苗氏。 云䍐(han):捕鸟之网。掩群雅:捕群鸦,语意双关,搜求俊雅贤士。

  [9]《伐檀》:《诗经·魏风》篇名。乐胥:《诗经·小雅·桑扈》有“君子乐胥,受天之祜”之语。胥,有才智之人。乐胥,王者乐臣下多才智之臣。祜,福。园、圃:均为比喻语。

  [10]隆:高。三皇:指伏羲氏、神农氏、女娲氏。也还有其他说法。一作“三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羡:富饶,超过。

  [11]抏(wan):损耗。精:精锐。

  [12]愀(qiao)然:变色貌。超若:惆怅。超,通“怊”。

  [13]删取其要:不取其夸奢靡丽之说,而唯取终篇的旨意所在。正道:指崇尚节俭,不务奢侈,而遵循“六艺”之道。[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