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善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善之》

目录

原文

还过宜春宫,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也。其辞曰:登陂阤之长阪兮,坌人曾宫之嵯峨[1]。 临曲江之州兮[2],望南山之参差。 岩岩深山之谾谾兮,通谷豁兮谽谺[3]。汩淢噏习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衍[4]。观众树之塕��兮,览竹林之榛榛[5]。东驰土山兮,北揭[6]石濑。弥节容与兮,历吊二世。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呜呼哀哉!操行之不得兮,坟墓芜秽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敻邈绝而不齐兮,弥久远而愈佅[7]。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8]。呜呼哀哉!

段意

司马相如又进奏《哀二世赋》,哀悼秦二世持身不谨、信谗不悟,终于亡国灭宗、坟墓不修,以讽武帝。

注释

  [1]坌(ben):并。 曾:同“增”,层叠。

  [2]洲:长洲。苑中有曲江之象,泉中有长洲。 音qi。

  [3]谾谾(hong):长大貌。一曰深通貌。豁(huo):空虚,深邃。谽谺(hanxia):空阔貌。

  [4]汩淢(yuxia):疾流貌。噏习:水波轻扬。广衍:广大平满貌。

  [5]塕��(wengai):草木茂盛貌。榛榛:草木丛生貌。

  [6]揭:褰衣而渡。

  [7]敻邈绝:深远悠邈。佅(mai):古乐名。此通“昧”,昏暗。

  [8]罔阆:即“魍魉”,此指精魂如鬼魅一样飘忽。拾(she):逐层登上。[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