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居久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居久之》

目录

原文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2]。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3];“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借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4]。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其辞曰:

段意

司马相如以《子虚赋》惊动汉武帝,经同乡杨得意引荐,为汉武帝作《天子游猎赋》。

注释

  [1]狗监:主管天子猎犬的官。

  [2]札:用以书写的较为薄小的木简。

  [3]难:驳难。

  [4]苑囿(you):畜养禽兽的圈地,大曰苑,小曰囿,囿有围墙。[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