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史记· 魏世家今韩受兵三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 魏世家今韩受兵三年》

原文

今韩受兵三年[3],秦桡之以讲[4],识亡不听[5],投质于赵[6],请为天下雁行顿刃[7],楚、赵必集兵[8],皆识秦之欲无穷也[9],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10],必不休矣。是故臣愿以从事王,王速受楚、赵之约[11],(赵)[而]挟韩之质以存韩[12],而求故地[13],韩必效之[14]。此士民不劳而故地得,其功多于与秦共伐韩,而又与强秦邻之祸也[15]。

段意

此段为劝魏王不可亲秦伐韩理由之五。魏无忌提出:过去合纵不成功,是因为楚、魏互相猜疑而韩又不愿参加;现在韩受秦挫而愿为天下诸侯先以击秦,而楚、赵皆知秦之贪欲无穷,愿合兵以抗秦。因此,愿大王采纳合纵策略,接受楚、赵两国的盟约,挟持韩之质子以保全韩国,同时索取失地。这样做,既不劳苦军民,又能收回失地,其功效胜过与秦亲而共伐韩,又能避免与强秦为邻而遭祸患。

注释

  [1]从(zong):合纵。

  [2]此句谓,是因为楚、魏相疑而韩国又不愿参加。

  [3]受兵:遭受战祸。

  [4]桡之以讲:指秦以和议来瓦解韩的斗志。桡,通“挠”,挫败。

  [5]识亡不听:言韩知道自己将亡,不与秦媾和。

  [6]投质于赵:韩送人质到赵国。

  [7]此句谓,请求为天下诸侯打先锋,与秦决战到兵刃折断而后已。雁行(hang),犹前行。走在最前面的行列。顿,通“钝”。

  [8]集:集结。

  [9]欲:贪欲。

  [10]臣海内:使海内臣服。

  [11]以上二句谓,因此我愿以合纵之策事奉君王,希望君王从速接受楚、赵的盟约。

  [12]挟韩之质:挟持韩国的人质。

  [13]求故地:讨还过去的失地。

  [14]效之:听从。

  [15]以上二句谓,这样做的功效胜过与秦一起攻韩,而又避免与强秦相邻而遭祸患。[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