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记· 魏世家生魏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 魏世家生魏绛》

原文

生魏绛。

魏绛事晋悼公[2]。悼公三年,会诸侯[3]。悼公弟杨干乱行[4],魏绛僇辱杨干[5]。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或说悼公[6],悼公止。卒任魏绛政[7],使和戎、翟[8],戎、翟亲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9],戎、翟和,子之力也。”赐之乐[10],三让[11],然后受之。徙治安邑。魏绛卒,谥为昭子。生魏嬴。嬴生魏献子[12]。

献子事晋昭公[13]。昭公卒而六卿强[14],公室卑[15]。

晋顷公之十二年[16],韩宣子老[17],魏献子为国政[18]。晋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恶[19],六卿诛之,尽取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之大夫[20]。献子与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并为晋卿[21]。

其后十四岁而孔子相鲁[22]。后四岁,赵简子以晋阳之乱也[23],而与韩、魏共攻范、中行氏。

魏献子生魏侈。魏侈与赵鞅共攻范、中行氏。

魏侈之孙曰魏桓子[24],韩康子、赵襄子共伐灭知伯[25],分其地。

段意

继写魏之祖先在春秋后期的发展。下分六层:其一,魏悼子迁治所于霍,生子魏绛。其二,魏绛事晋悼公,先因杨干事险遭杀害,后因九合诸侯,与戎、翟和好有功而受重用。魏绛生子魏赢,魏赢生子魏献子。其三,魏献子事晋昭公,晋昭公卒而六卿强大,公室卑微。其四,晋顷公十二年,魏献子执政。六卿扩大势力,魏献子与赵简子等同任晋卿。其五,六卿中的韩、赵、魏三氏进攻范氏与中行氏。魏献子生魏侈。魏侈与赵氏进攻范氏与中行氏。其六,魏侈之孙魏桓子,与韩氏、赵氏攻灭知氏,尽分其地。

注释

  [1]徙治霍:迁徙治所于霍。

  [2]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

  [3]会诸侯:晋悼公与诸侯会盟于鸡泽。事详《左传·襄公三年》。

  [4]杨干乱行(hang):会诸侯要检阅军队,杨干在盟会上扰乱军队行列。

  [5]僇(lù)辱杨干:侮辱杨干。 据《左传》载,魏绛杀了杨干的仆从,以示惩处,实际上是羞辱了杨干。

  [6]说(shui):劝说。

  [7]卒:终于。政:主政。

  [8]戎、翟:古代对西北各族的泛称。翟,通“狄”。

  [9]九合诸侯:晋悼公五年会诸侯于戚,此其一;又会于城隶,救陈,二;七年会于鄢,三;八年会于邢丘,四;九年会于戏,五;十年会于相,六;又戍郑虎牢,七;十一年同盟于毫城北,八;又会于萧鱼,九。

  [10]乐:乐器。

  [11]三:泛指多数。

  [12]魏献子:名荼,谥献子。

  [13]晋昭公:前531—前526年在位。

  [14]六卿:指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大家族,世代为晋卿,故称。

  [15]公室:诸侯的家族,也指诸侯的法权。卑:衰弱。

  [16]晋顷公:前525—前512年在位。

  [17]韩宣子:韩起,谥宣子。老:告老;退休。

  [18]为国政:执掌国政。

  [19]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此指晋国国君的宗族。祁氏、羊舌氏:祁盈、杨食我,二人均以公族为大夫。相恶(wu):互相憎恨,诋毁。

  [20]大夫:当时县长称大夫。

  [21]赵简子:赵鞅。中行(hang)文子:荀寅。范献子:范吉射。

  [22]相鲁:做鲁国的相国。

  [23]以:因。晋阳之乱:前497年,中行氏、范氏围攻赵简子,赵氏退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后中行氏、范氏失败,故称。详《赵世家》。

  [24]魏桓子:魏驹。

  [25]韩康子:韩虔,晋大夫。赵襄子:赵无恤,晋大夫。知(zhi)伯:即荀瑶,晋大夫。起初,知伯向韩、赵、魏索地,独赵襄子不与,知伯率韩、魏伐赵,围赵襄子于晋阳。后来,赵与韩、魏合谋灭知伯。事在前453年。[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