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威尼斯商人》 | |
---|---|
《威尼斯商人》 是英國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是一部具有諷刺性的喜劇。大約作於1596~1597年。
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部分節選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下冊第13課)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該劇的劇情是通過三條線索展開的:一條是鮑西亞選親;一條是傑西卡與羅蘭佐戀愛和私奔;還有一條是「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
內容簡介
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是個寬厚為懷的富商,與另外一位猶太人夏洛克的高利貸政策恰恰相反。安東尼奧的一位好朋友巴薩尼奧因要向貝爾蒙脫的一位繼承了萬貫家財的美麗女郎鮑西婭求婚,而向他告貸三千塊金幣,而安東尼奧身邊已無餘錢,只有向夏洛克以他那尚未回港的商船為抵押品,借三千塊金幣。夏洛克因為安東尼奧借錢給人不要利息,影響高利貸行業,又侮辱過自己,所以仇恨安東尼奧,乘簽訂借款契約之機設下圈套,伺機報復。
夏洛克對安東尼奧往日與自己作對耿耿於懷,於是利用此一機會要求他身上的一磅肉代替商船。 巴薩尼奧歡天喜地到貝爾蒙脫去求親了,在貝爾蒙脫,他的侍從葛萊西安諾喜歡上了鮑西婭的侍女尼莉莎,兩對新人在一個意外事件來臨時,匆匆同時結了婚。 原來,安東尼奧寫了一封信來,信中說明了他的商船行蹤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噩運,因這一磅肉可能會導致他的性命不保,所以,他希望見到巴薩尼奧的最後一面……聽到這個消息,巴薩尼奧與葛萊西安諾趕緊奔回威尼斯,鮑西婭與尼莉莎也偷偷地化裝成律師及書記,跟着去救安東尼奧。
在法庭上,鮑西婭聰明地答應夏洛克可以剝取安東尼奧的任何一磅肉,只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話(合約上只寫了一磅肉,卻沒有答應給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財產來補贖。因此,安東尼奧獲救,並且,庭上宣布以謀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沒收其財產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則給安東尼奧,而後者卻把這筆意外的財產讓給了夏洛克的女婿、自己的朋友--羅倫佐。夏洛克見陰謀失敗,也只好答應了,並遵依判決,改信基督教。等她們的丈夫回來時,她們責備他們忽視了結婚戒指的意義,並咬定了一定是他們把它們送給了別的女人。一連發窘的解釋後,終於真相大白。每個人都有一個滿意的結局,除了那個想害人反害己的夏洛克。
創作背景
從16世紀初期開始,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專制王朝執行了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王室和資產階級之間,形成了暫時的聯盟。到了16世紀後期,在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下,英國出現了經濟繁榮和政治安定的局面。
但是,從16世紀90年代的後幾年開始,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逐漸尖銳化起來:在農村,"圈地運動"在加速進行;在城市,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大量出現,導致手工業者和貧民的狀況不斷惡化;1594-1598年間,又連續發生澇災和嚴寒,農業歉收,物價飛漲,農民和城市貧民紛紛起來反抗。莎士比亞開始感到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和英國現實間的矛盾,因此1596年以後寫的幾部喜劇里,雖然調子還是愉快樂觀的,但社會諷刺因素已有所增長。這時完成的《威尼斯商人》就是莎士比亞早期喜劇中最富有社會諷刺色彩的一部。
人物介紹
夏洛克
他是高利貸資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財奴,是客居意大利威尼斯的猶太富翁。但愛財如命的夏洛克在這場戲的開頭卻一反常態,不要比借款多幾倍的還款,而要一塊無用的人肉,可見其心胸狹窄,復仇心極重,一遇機會便要瘋狂報復對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對手於死地不可,可見其冷酷無情。夏洛克對別人的謾罵反唇相譏,冷靜和自信的態度活靈活現。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惡魔。 同時,他也是一個在基督教社會裡受欺侮的猶太人。在很多人的眼裡夏洛克是一個老於世故,貪得無厭、一毛不拔、吸血鬼的形象,又是一個守財奴"讓一個靠不住的奴才看守着門戶,有點放心不下",夏洛克不能說不是這部喜劇中的悲劇人物,僕人餓跑了投奔了自己嫉恨的人,而女兒更是抱着自己的財產和情人私奔了,最後甚至是輸掉了自己的剩餘的一部分財產,他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1]
鮑西婭
她是一個富豪貴族的孤女。她是個博學細心,有修養的新時代的女性,她的談吐文雅,又機智勇敢,隨機應變,她為了援助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裝,作為出庭的法律顧問,判決夏洛克的案件,有膽有識,既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執法如山,又置惡人於死地,大快人心。可以說,鮑西婭是一個新時代女性形象,是崇尚正義,活潑、開朗、落落大方、幽默並且充滿智慧,行事果斷的人,她在選偶的時候為了自己心愛的人,不惜做手腳,而當她面對咄咄逼人的夏洛克的時候,是從容不迫,一步步讓對手落入自己的圈套中。在許多人看來是一件奇案一籌莫展時,卻讓這位妙齡少女快刀斬亂麻地解決了,在她的身上閃耀着女性覺醒時代的曙光。
安東尼奧
他是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商人,作者對他是有所美化的。作者寫他珍重友情,為了朋友而向高利貸者借錢並為此死而無怨;面對死的威脅,他具有古羅馬英雄那樣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寬宏大量,面對夏洛克的無恥陰謀,竟逆來順受;總之,他身上有正派,重情,溫文爾雅等人文主義者為之謳歌的品質。但面對尖銳的鬥爭形式不懂得鬥爭,有軟弱、妥協的一面。
葛萊西安諾
他嫉惡如仇,易於激動,嬉笑怒罵,敢於鬥爭,和安東尼奧形成鮮明對比。
巴薩尼奧
見義勇為,重情重義,但不懂得鬥爭策略,表現得較軟弱。
作品影響
《威尼斯商人》以被社會摒棄的猶太人夏洛克的形象,在人物心靈與社會問題之間相互觀照,讓自以為仁慈的人和被他們視為魔鬼的人相互為鏡,有預見性地提出了各種社會問題,為世界文學的創作和批評開拓了空間。
《威尼斯商人》是莎早期喜劇創作向悲劇創作過渡的重要作品。這部作品既有喜劇的歡樂色彩和氣氛,又有悲劇的深刻思想和內容,是悲喜劇的統一體。在劇中,作者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構造了奇特而又不同凡響的藝術結構,形象地再現了當時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新舊交替時期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奇妙的宏觀世界。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家和詩人。莎士比亞於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國中部斯特拉福德城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幼年在家鄉的文法學校念過書,學習拉丁文、文學和修辭學。後來家道中落,曾幫助父親經商,1578年左右隻身到倫敦謀生,據說從事過馬夫或僕役一類當時被看作"最下等的職業"。後來當了演員和編劇,隨着劇團到各地巡迴演出,與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有比較廣泛的接觸。他在劇團里扮演過像《哈姆萊特》中的鬼魂之類的配角,也擔任過導演,但主要是編寫劇本,開始時不過是給舊劇本加工,逐漸由加工而改寫,或自己創作.他後來成了劇團的股東,1613年左右從倫敦回到家鄉,1616年4月23日逝世。
參考資料
- ↑ 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嗇鬼形象人物是2014-06-29 來源: 快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