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快雪时晴帖》晋 王羲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快雪时晴帖》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是书圣王羲之的名作之一。全帖仅寥寥廿八字,但“字势强雄,笔力飘逸,灿若游云,矫若惊龙”,可谓字字珠玑,绝世罕见。除去称谓、问候敬语和收信者之外,就只有15个字──“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

“帖”(音tiè,同餮)是写在纸、帛上的书信、诗、文等手书墨迹,这也是现代人常见的古人的书迹名作的由来。此行书帖笔法圆浑典雅、遒美健秀,点、画、勾、挑都不露锋,结体平稳匀称,淳正和畅,在羲之行书自然洒脱的风流中,融合质朴又闲逸的意趣。从帖的风采韵味所反映的心情,应该是一场爽快的大雪静悄悄地消融了“未果为结,力不次”的怅然。大雪来得正是时候,去得适时!此时的心境就像是冬日“ 快雪时晴”当下的爽快、豁然开朗!

我们现今看到的王羲之书迹大都是唐人双勾填墨的精摹本。元代赵孟𫖯题跋中说“得见真迹…不胜欣幸”:“东晋至今近千年书迹留传至今者绝不可得,快雪时晴帖晋王羲之书,历代宝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见真迹,臣不胜欣幸”;元代翰林学士赓在帖上题跋,写道:“快雪晴时帖墨本乃真迹”。现代的鉴赏者多以为本帖是宋人双钩填墨本。

《快雪时晴帖》清高宗乾隆皇帝非常欣赏、珍爱此帖,誉为“二十八骊珠”。将其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羲之族侄王珣的《伯远帖》,一起珍藏在紫禁城养心殿的书斋,视为天下书迹“三希”,深藏于宫内的“三希堂”。 明代收藏家刘承禧题记为:“天下法书第一,吾家法书第一”。 [1]

书法家王羲之生平

王羲之(约303-361)祖籍山东,西晋末随父南渡,作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去职,与东土名士尽山水之游。热衷诗歌,音乐与书法。 他学书历程,转益多师,取资广博,尤其精研体势,融于真行草体中,形成最佳体势,所以唐朝人称颂他"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为万世宗师"。

《快雪时晴帖》释文及翻译:

《快雪时晴粘》是王羲之行书的极品。此行笔流畅, 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第四行"山阴张侯"四字,为原来封外所题的收信人,为摹者移摹在帖后。

  义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 王义之顿首。山阴张侯。

  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

   王羲之拜上,山陰張侯親啟。

[2]

《快雪时晴帖》赏析

此为一行书体的短信,是王羲之写给好友张侯。“侯”为尊称,张侯真实的名字并不清楚,与王羲之同住在山阴;山阴为秦朝时代的古地名,春秋时称为会稽,原为越国都城,现为浙江绍兴一带。信中描述著:大雪过后,天空放晴,想来张侯这个时候也都安好,先前的聚会未能前往,与之商量之事,尚未有妥善的了结,心中甚感郁结。而张侯您所派的仆人来此亦不能久留,因此先写了这些,不再一一陈述,就此搁笔了。

此帖起首用一句“羲之顿首”,结语又同样的敬语,整体法书布局就显示出左右上下对称,甚是优美律动感,每个字都像是活了起来,既“静如处子”又“动如脱兔”,如游龙戏凤,实为书法之顶级境界。

乾隆皇帝非常敬重、珍爱此帖,在《快雪时晴帖》上,乾隆皇帝于后副页七写了一首诗:“癸酉新正二日,瑞雪霏春。自午初迄于诘朝,缤纷玉墀,委积鸳瓦。去冬三白,未及盈尺,得此为之畅然满志。适以祈谷致斋,静对名迹,命笔记之,御识。”此诗传达出乾隆皇帝对此帖的敬重。

《快雪时晴帖》平和的气象,有著晋人生命情调的体现,而乾隆皇帝题咏的心路历程写照,更赋予此帖特殊意义。唐太宗在〈王羲之传论〉中赞赏其能“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并以古今书迹来观,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是一值得心慕手追的古代书家。 [3]

传世作品

《兰亭序》真迹失传,唐太宗为王羲之墨宝所作的摹本。

《官奴帖》真迹失传,唐太宗为王羲之墨宝所作的摹本。

《十七帖》真迹失传,唐太宗为王羲之墨宝所作的摹本。

《二谢帖》真迹失传,唐太宗为王羲之墨宝所作的摹本。 [4]

收藏

《快雪时晴帖》纸本设色,长二十三公分、宽十四点八公分.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为降清明官冯铨所藏。康熙十八年(1679年),冯铨之子冯源济将此帖呈献给康熙皇帝。冯铨之印、冯源济印落在前副页。清高宗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时进入内府,同贮于养心殿温室内,额其室为"三希堂"。 帖上有“古稀天子”和多处乾隆御览玺印。

视频

国宝三希帖的惊世传奇 100530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