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画中描写了六位衣著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在画中,几位仕女蛾眉如烟,云鬓高耸,蓬松博髻,前额发髻上簪步摇首饰花十一至六树不等,鬤(下部为哀)髻之间各簪牡丹、芍药、荷花、绣球等花,花时不同的折枝花一朵。眉间都贴金花子,身著单薄轻柔的帛衣,举止端庄文雅,各具风采;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花、石、犬、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 [1]

逗犬

其中有一仕女头戴折枝花,侧身右倾斜,外披紫色纱罩衫,右手摆向前侧;左手持带拂尘,前伸,眼望左下角的一只毛色黑白相间的宠物狗,小狗吐著红色小舌,尾巴欢快的摇摆,作出扑跳的姿态,一幅憨态可掬的模样。

执扇与拈花

一主一仆,贵妇云鬓中插一支荷花,身披白色格文衫,一只手掌心向上,指节微曲,作轻轻拈花姿态,神情虔诚。身后的侍女衣著较朴素,姿态慵懒,许是疲惫,将长扇倚在肩上。

持蝶

仕女发髻高耸,头戴芙蓉花,身著绘有鸳鸯图案的长裙,右手持一只白色蝴蝶,她的眉眼上扬似是带著笑意,回眸看向朝她奔跑过来的小狗。卷尾仕女的姿态与卷首的逗狗仕女相呼应,使画面完整又富有韵律美。 [2]

目录

“镇馆之宝”

《簪花仕女图》被收进了教科书,甚至成为邮票图案,而被大家所熟知;它以绢制成,却历经1200馀年,躲过了无数次浩劫,保存至今;它被全世界学者关注,成为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中国古代书画中的璀璨明珠,不可替代。

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名画作者仍存争议 普遍认定应“名落”周昉。 [3]

画家周昉生平

周昉(公元8世纪-9世纪初),仲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生活于唐代宗大历(766~779)到唐德宗(785~804)年间,曾任越州、宣州长史。唐代画家,初年学张萱,“后则小异“,擅画人物、佛像,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容貌端庄,体态丰肥,色彩柔丽,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喜爱。

“妙创水月之体”

周昉将外米设色方式与传统线条的勾画相结合,他的人物形神兼备,并创造出体态端严的“水月观音”,这是一种将观音表现游戏坐,姿态随意的样子,身后一轮圆月,周围风景可简可繁,常常宛若山水画作。被后人称为“周家样”。成为晚唐人物画的中心题材,同时也为五代和两宋的人物故事画树立了典范。 [4]

《簪花仕女图》赏析

画面中,一个惠风和畅的晴日里,仕女们在幽静的庭院中漫步,或捕蝶,或戏犬,或赏花,或若有所思。画面不设背景,却给予观画者无限的想像空间。仕女们的衣饰华丽而精美,从薄纱下透出丰满的前胸与圆润的两臂,“罗薄透凝脂”就是指此而言的。仕女的脸庞与身体都比较丰满,这恰印证了唐人尚“丰腴”的风气。头发都梳为高髻,顶部分别簪有牡丹 、芍药、荷花、月季、海棠。因这几种花的花季不一,还曾引发了关于所簪之花是真花还是假花的争论。

《簪花仕女图》取材于宫中妇女的日常生活。结合史料,我们可以得知唐朝仍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下,虽然相比其他朝代人们观念更前卫,服饰风格更加大胆。但身处深宫的女子依然无法彻底摆脱封建礼教的枷锁。日常生活百无聊赖,靠著逗狗,赏花打发时间。再精美的服饰也掩饰不了精神的空虚寂寞。这是古时宫中妇女的常态,是封建统治下的必然现象。

正如北宋苏轼《周昉画美人歌》所云:“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戏。”这正是《簪花仕女图》卷的绝妙写照,一个个贵妇虽装扮得花团锦簇,有浓丽丰肥之态,但仍掩饰不住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她们幽怨、郁闷的情绪。 [5]

传世作品

《簪花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

《听琴图》

收藏

《簪花仕女图》绢本工笔重彩,纵49釐米、横180釐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