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调琴啜茗图》唐周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调琴啜茗图》唐周昉 《调琴啜茗图》所画为中晚唐上层社会妇女的生活。图中共画五人,一女坐在磐石上, 置七弦琴于膝头,正在调琴;左立一侍女,手托木盘;另一红衣女子背对观者坐在石凳上,注视著调琴音者,作欲饮茶之态,她服饰明丽的朱砂色使她成为这幅画的画眼。又一白衣女子则正面朝向观者,二人皆略微前倾身体,袖手听琴。另一侍女捧茶碗立于右边。人物神念娴静端庄。人物组合有坐有立,疏密得体,富有变化。

图中绘有桂花树和梧桐树,寓意秋日已至。画中贵族仕女曲眉丰肌、浓丽多态、衣著色彩雅妍明亮,反映了唐代尚丰肥体厚的时代特色,特别是女性的手指刻画得十分柔美、生动,但诸女的神情似乎已预感到花季过后面临的将是凋零。[1]

画家周昉生平

周昉(生卒年不详),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兄周皓。出身名门望族,先后官至越州、宣州长史,其职位仅次于一州长官刺史。唐代著名仕女画家,初学张萱,但是“后则小异”,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评他“衣裳劲简,彩色柔丽”,不似张萱明艳繁复。

仕女画造型尊为“周家样”

周昉擅长表现贵族妇女肖像,他用圆转流畅的游丝描勾勒人物轮廓,笔下的仕女“以丰厚为体”,展现出唐代妇女以丰肥为美的倾向,后世将他的仕女画造型尊为“周家样”。亦作宗教画,创造有民族风俗的“水月观音”。

《调琴啜茗图》赏析

《调琴啜茗图》画中几名女性也反映了中晚唐时期的发式,如调琴女子的发式由唐代流行的反绾髻发展而来,此种发式可变化的花样很多;红衣的听琴女子则是另一种在上流社会妇女中流行的坠马髻,将头发结于头顶,发髻偏于一侧,骑马时会显得摇摇欲坠,因而被称为“坠马髻”;两位侍女梳双丫髻,是在未成年女性或侍女中常见的发型,将两股头发对称结为两椎,分辨梳于两耳稍上。

《调琴啜茗图》没有选取女子们抚琴、听琴的过程,而是选择捕捉她们静候琴音的瞬间,红衣女子与白衣女子微微向著弹琴者倾过身子,注意力集中在她的身上。这不仅赋予了人物生动和场景张力,也挖掘了这些贵族妇女的内心世界,进而引发一种忧郁的美。

背景中的桂花与梧桐也意味著秋季到来,有韶华将逝之意,为这一安静悠闲的场景增添了几分清冷与萧索。

白居易《时世妆》有言:“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中晚唐贵族妇人的面妆为“赭面妆”,不施红粉,而用赭色;又用黑色的唇膏涂唇,两眉画作八字,呈现出一种悲态。背景除了一株桂花、一株梧桐之外,画面全为空白,这也是唐人绘画的一大特点。[2]

传世作品

《五星真形图》《杨妃出浴图》《妃子数鹦鹉图》等72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3]

收藏

《调琴啜茗图》绢本设色纵28厘米横75.3厘米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