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送灵州李判官》唐朝·杜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送灵州李判官》唐朝·杜甫

《送灵州李判官》唐朝·杜甫
图片来自 搜狐

[1] 《送灵州李判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借送别李判官以表达诗人对唐肃宗李亨和平叛主将郭子仪的期望。

作品名称 《送灵州李判官》

作 者 杜甫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

题 材 送别诗

作品原文编辑

《送灵州李判官》1盛唐 杜甫

犬戎腥四海2,回首一茫茫3。

血战乾坤赤4,氛迷日月黄5。

将军专策略6,幕府盛材良7。

近贺中兴主8,神兵动朔方9

作品译文编辑

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到处都是腥风血雨,回头看看被叛军占领的地盘,苍茫一片。

我大唐兵马与安禄山叛军在天地之间展开激烈交战,每一场都是血染大地,厮杀得天昏地暗,战争的硝烟弥漫使日月无光。

可喜的是,大唐的平叛主将郭子仪,是个极有布战谋略的人,而且也善用人才,他的幕府下都是像李判官您那样的英才良将。

天下苍生都庆幸大唐有了中兴之主,都把平定叛乱和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唐肃宗的身上,肃宗的大军已在朔方郡出发了,相信不久,就可以打败叛军凯旋而归。

创作背景编辑

该诗写于凤翔。安史之乱中,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后,杜甫也曾投奔肃宗,但中途被乱军捉回长安。关于此诗系年,黄鹤、朱鹤龄、顾宏诸家,俱编在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王嗣奭《杜臆》认为此诗作于公元757年(至德二载)。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玩诗中羯胡血战等语,及近贺中兴一句,当是安史正猖獗,灵武初即位时,盖至德二载,在凤翔时所作。当从《杜臆》。”

作品鉴赏编辑

该诗借送别李判官写出了战争中的乱象,表达了诗人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渴望。诗的前四句记述当时之乱,后四句写作者希望唐肃宗李亨和平叛主将郭子仪乘时建功。“血战”、“氛迷”,正面描述四海腥膻的局面。“策略”称其主将郭子仪,“材良”赞美李判官。“兵动朔方”,是说将大举兴复。按《唐书》:“禄山反,以郭子仪为灵武太守,充朔方军节度使。陈涛斜之败,帝惟倚朔方军为根本。”此诗言“专策略”,又言“动朔方”,当指郭子仪。 [2]

作品注释编辑

1、诗载于《宁夏古诗选注》(唐骥等选注)。灵州,地名。《唐书·地理志》:灵州,灵武郡。李判官,名不详。判官,官名,此指灵武郡(在今宁夏灵武市西南)节度使幕府的辅佐官。

2、犬戎:一作“羯胡”。这里指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腥:腥气。指当时为叛军所占的整个北方腥风四起。

3、茫茫:旷远貌。此指安史叛军占地之广。

4、乾坤:指天地。

5、氛迷:指到处弥漫着战争的凶气。以上两句言唐王军与叛军交战激烈,血染河山,厮杀得天昏地暗。

6、“将军”句:将军,指平叛主将郭子仪,此时为朔方节度使。李当时为郭子仪幕府的判官。

7、幕府:将帅的衙门,出征将军办公的地方。材良:指李判官这样的有才干之人。《宁夏古诗选注》作“才良”。

8、中兴主:人们把平乱中兴的希望寄托在唐肃宗李亨的身上。中兴,复兴。

9、朔方:即朔方郡,辖区指今宁夏一些县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