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万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青春万岁》 | |
---|---|
《青春万岁》是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动笔于1953年,小说的部分章节于1957年在《文汇报》、《北京日报》上发表,1979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正式出版。
内容简介
小说以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女七中高三女生热情洋溢的青春生活,刻画了一批成长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青年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她们有理想,有热情,对生活积极乐观,“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缨珞”编织属于她们的日子。小说采用了色调鲜明的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物的命运,歌颂了青春的力量。
创作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青年学生们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旧中国土崩瓦解,新中国的百废俱兴、万象更新。大家都充满了希望、朝气、信念,相信从这一代人起将过一种全新的、无私的、非常光明的美满生活,需要清洗的只是旧社会残留下来的污垢,而且觉得这种情况未必比做几次大扫除更困难,这也是当时全社会的共识。王蒙的想法和同龄人一样,而且,他感觉到胜利的高潮不可能成为日常和永远,于是,他认为自己责任把这段历史时期和这段历史时期的少年、青年的心史记录下来。他于1953年秋天动笔,悄悄写了一年,完成初稿后他请父亲王锦第帮忙拿给北影厂的编剧潘之汀过目,潘称赞王蒙有了不起的才华,把小说推荐给中国青年出版社文艺室审读。
1956年春天,正在改稿的王蒙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作者会议时结识了邵燕祥,他把起草的《青春万岁》的序诗请邵燕祥看,邵燕祥帮他进行了修改,并增添了“用青春的金线与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等句。
人物介绍
郑波
女七中高三甲班学生,团分支书记,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个政治上成熟、性格坚强沉稳,富有毅力和韧性,内心又善良温柔的优秀青年。解放前,还在上初中一年级时,她就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参加了民主青年联盟组织,1952年入党。当她意识到祖国需要无数富有真才实学的建设者时,便以顽强、有节奏、效率惊人的劳动,争取每一分钟,一步一步地追赶着全班功课最优秀的同学,终于在毕业考试中一跃而为全班第一。
杨蔷云
女七中高三甲班的学生、班干部。善良热情,又显得单纯、急躁。她思想敏锐,言辞直率锋利,爱好幻想,颇有浪费主义气息。她用火一样的热情消融了滞积在苏宁心灵中的冰块,唤起了一度颓废的苏宁的哥哥苏君武的新生活的勇气,也促进了李春消释疑虑,尽快转变。
苏宁
女七中高三甲班的学生。出身于资本家家庭。受到过旧社会恶势力的蹂躏,解放了,仍受到资本家父亲的管束,内心曾经消沉。最后,她在杨蔷云、郑波的帮助下勇敢地揭发了父亲的不法行为。
呼玛丽
女七中高三甲班的学生。自小失去父母,在天主教会“仁慈堂”长大,精神和肉体受到帝国主义“慈善事业的双重奴役”,受尽折磨,却中毒很深。在郑波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她经历了缓慢而痛苦的转变过程,终于觉醒。
李春
女七中高三甲班的学生。父母早逝,由伯父抚养长大,长年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养成了孤傲、好胜而又坚强的性格。她多才多艺,功课很好,本来对社会工作也很积极,在1949年就加入了共青团,但1950年的年底,因躲避军事干校报名,渐渐和集体疏远了,与好友杨蔷云也分道扬镖,从此后变得只重视自身利益。经过一系列事件的教育和学校老师、同学的教育帮助,她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重新融入集体中。
作品影响
198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女导演黄蜀芹将《青春万岁》搬上银幕,该片由任冶湘、张闽、梁彦等主演,在苏联塔什干国际电影节上获纪念奖。
作品评价
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思谦:王蒙为解放初期热气腾腾的中学生活留下了一份真实生动的写照。它反映了党的阳光雨露和社会主义文艺的乳汁怎样哺育了一代人的成长,在他们稚嫩的胸膛里播下了真理的种子。小说里的人物像当年生活里的中学生一样天真可爱,她们有各自独特的性情、爱好,心中燃烧着爱党、爱祖国、为社会义事业献身的青春热情。这里面没有动人的情节、曲折的故事,也没有解答人生问题的现成答案,但是却有一种吸引人的内在魅力。
作者简介
河北南皮人。中共党员。1949年后任共青团北京市东四区委副书记。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后改正。1953年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因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其代表作有《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其中短篇小说《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分获1978—1980三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蝴蝶》、《相见时难》分获第一、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访苏心潮》获市三届全国报告文学奖等各种国内文学奖。1987年获日本创作协会和平奖,同年获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作品 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等二十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1]